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2021-12-06吕艳

文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生命教育语文教学

吕艳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兼具文学性、思想性、政治性特点。语文教学肩负着以爱育人、以美育人、以德育人的职责,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丰富的人文内涵”,即对生命教育的重视,要将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坚持点滴渗透。生命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构建健康心理;生命教育要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生命教育要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审美教育

教育是充满温情与关爱的,教育应当首先关注生命质量,体现人文关怀,教人学会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内涵,思考生命的价值,并最终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王蒙说过:文学是对“死亡的抵抗”,是对“青春的挽留”。语文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生命价值意识,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要积极承担起生命教育的职责。语文教学要体现“丰富的人文内涵”,即对生命教育的重视。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全面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命价值信息,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而且要“备学生”——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这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爱育人,激活生命价值意识,构建健康心理。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也正处于关键的人生选择时期,他们有的个性张扬、有的迷茫空虚、有的消极自卑,少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厌学问题。面对这些不容乐观的教育现状,我们更感受到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唤醒与点燃,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完成从生命意识的被唤醒到自我觉醒的蜕变,引导学生从正确认识自我开始,进而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帮助学生发展健康个性,并逐步形成健康人格。

我们要倡导“教育自觉”,教师要主动去了解现在的学生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我们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适当的提醒、真诚的鼓励,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案例去感受生命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例如,在讲授《我很重要》一课时,教育学生审视自我、反思自我、重视自我、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亲人、对朋友、乃至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在教学过程的拓展延伸环节,我推荐学生阅读毕淑敏的小说《昆仑殇》,我告诉学生:主人公是一群普通的军人,但他们用宝贵的生命与爱国的热情奏响了一曲动人的凯歌,他们把最深沉的爱献给了祖国,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最值得我们追的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自我发现与自我求证,信念的力量是无穷大的,为了理想、为了尊严,我们同样可以挑战和超越自己的极限。在学生分组讨论环节,我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最有力量的”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热烈讨论,在合作探究中他们意识到了自我与团队的关系,也明白了彰显个性与合作共赢并不矛盾。这节课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关注个体生命,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教育学生学会评估环境,学会团结协作,这是一堂令人难忘的生命教育课。

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之后,进而开始学习审视这个世界。在讲授《像山那样思考》一课时,我为学生播放了公益纪录片《迷失的家园》,在短短的十二分钟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触目惊心的镜头,学生也不时发出惊叹,滥砍滥伐、滥捕滥杀,人类工业化的生活与动物的死亡交替出现,视觉上的震撼让学生陷入了沉思。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展开了热烈讨论:人类不能为了利益而丧失人性;人类不能以万物之灵长而自居,人类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万物皆有灵,面对自然,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我们要学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生命教育就在这点滴渗透中,水到渠成。

二.生命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以美育人,提升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学肩负着以美育人的职责,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一个远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自然有能力甄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并且在向善向美的不断追求中,逐步提升个人修养,从而构建起健康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寄托了作者丰富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美、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让学生真正收获属于自己的审美感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审美感知,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具备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的人,会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人和事,他们会更加深爱这个世界,更加珍爱自身。

例如,在讲授《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这两首爱情主题的诗歌时,我通过播放配乐朗诵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优美的旋律中,一组组情味盎然、意境開阔的画面徐徐舒展,时而清新婉约,时而大气磅礴,观之赏心悦目,听之愉悦沉醉,学生被诗人的强烈感情所吸引,同时也获得了难忘的审美体验。继而通过教师讲解与反复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意象美,被诗人对爱情的真诚无私所感动。语文教师要谨慎对待教材中的爱情题材作品,既不能避而不谈,更不能放任不管,我们要在关爱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上好这青春期的重要一课。既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情的崇高与责任。爱情教育是生命教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爱情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可以引导学生走出青春期的困惑与迷茫,从而在积极充实的校园生活中绽放青春的光彩、体会青春的快乐。

细微之处见真情,审美能力的提高,伴随着更为深刻的生命感悟,当学生有兴趣走进生活中的美,发掘生活中的美的时候,我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小小的成就感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满足与动力。在主题为“我们热爱大自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诗与远方”摄影作品展,学生们挑选出最为满意的旅途照片,并且配上三五行短诗,定格了那些精彩的瞬间。这些美好的画面,也一定会成为他们青春岁月里,永远值得珍藏的回忆。一个人如果能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那么他对生命的感悟也必将逐步走向理性与深刻。

三.生命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以德育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生命的丰盈,要有强有力的信仰做支撑,心中有信仰,脚下才能有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一个信念坚定、志存高远并且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的青年,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就实现了自我价值。

“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的家国情怀,就驻留在那一行行灵动深刻的诗句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诵读经典诗词活动,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着我们的情操,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暖暖的亲情蕴含着深厚的家庭情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旷达中凝聚着英雄豪情;“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奋斗的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我们从“天生我材必有用”中学会了自信洒脱;我们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里感怀青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深厚的家国情思更令人感叹……人生自有诗意,吾辈更当珍惜。

语文课兼有文学性、思想性、政治性特点,我们既要让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培养其文化自信;又要注重发挥语文的德育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家国情怀。例如,在讲授《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课时,我向学生推荐了纪录片《撼天记》,我们观看了几个精彩片段,共同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伟大的中华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时至今日,中国已牢牢占据了世界载人航天的重要一席。奔月的“嫦娥”、落月的“玉兔”、飞天的“神舟”、指路的“北斗”,此外还有“天宫”、“悟空”、“墨子”……细数这些名字,我们发现中国航天人真是极具浪漫情怀,这些标志着中国航天人奋斗史的大国重器,被一个个源自中国传统神话的名字刻下了浪漫的符号。这些命名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连绵不断的底蕴,彰显了华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渊源。我们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而骄傲与自豪,强大的中国需要每一个你我,我们既是祖国辉煌成就的见证者,更应该是建设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代青年身逢盛世,更当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当学生内心的梦想被点燃,他们自然会心怀家国、志存天下、怀揣梦想、一路向前。

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更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为人师者要坚守三尺讲台这一文化阵地,我们既要做文化的传播者,更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首先教育引导学生珍爱自身、关爱亲人、敬畏生命,进而培养其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我们希望孩子们都能心中有梦,坚守内心的方向;眼里有光,向往光明的未来;脚下有路,创造自己的辉煌。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我们要以爱育人、激活学生生命价值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健康心理;我们要以美育人、鼓励学生提升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我们要以德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家國情怀,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生命教育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