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

2021-12-02罗其彬马庆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肥城医院肥城市人民医院山东省肥城市2716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浆细胞继发性外周血

罗其彬 马庆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肥城医院 肥城市人民医院,山东省肥城市 271600

浆细胞白血病(PC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侵袭性单克隆疾病,是通过外周血中存在超过2×109/L的浆细胞或分类≥20%的浆细胞来诊断的。PCL 可分为两型:原发性 PCL无多发性骨髓瘤或其他浆细胞疾病病史;继发性PCL是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白血病转化。虽然原发性和继发性PCL被认为是不同的临床疾病,但预后均较差。PCL占MM病例的0.5%~2%,年发病率在(0.4~1.2)/100万之间[1]。诊断时的中位年龄约为61岁,比MM的年龄低约10岁[2]。中位生存期为6.8~12.6个月,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可延长至3年以上[3]。本文报告了1例因反复感冒就诊于我院的原发性PCL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加深医护人员对该病的认识,为原发性PCL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1 病例资料

1.1 简要病史 患者男,52岁。因“反复感冒1个月,憋喘3d”就诊于我院。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显著增高,以“白细胞增多原因待查”收入院。

1.2 诊断检查 发育正常,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颜色正常,无蜘蛛痣、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左侧颈部可触及1cm×1cm大小肿物,质软,无触痛,活动可。扁桃体Ⅰ度肿大。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杂音。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三横指,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脊柱正常,四肢无畸形,关节无肿胀及压痛,双下肢无浮肿。巴宾斯基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白细胞:71.3×109/L;红细胞:3.26×1012/L;血红蛋白:109g/L;血小板:43×109/L。外周血涂片:幼稚浆细胞占79%,成熟红细胞未见缗钱状排列。乳酸脱氢酶:1 041U/L;铁蛋白895ng/ml;谷丙转氨酶78U/L;球蛋白18.4g/L;白球比2.5;血糖、血脂、肾功能、凝血实验、电解质检查无异常。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幼浆细胞占81%,粒、红二系受抑。POX染色阴性,PAS染色阴性。流式细胞学:浆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70.19%,其免疫表型为CD38++、CD138+、CD19+少量,CD56-、CD33+部分,胞内免疫球蛋白Lambda轻链限制性表达,提示为单克隆浆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胞生长不良,未见可分析的分裂象。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史、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学检查,考虑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rimary PCL,PPCL)。

1.3 治疗转归 诊断明确后给予PAD方案化疗(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辅以护肝、碱化尿液、抑酸、止吐等对症治疗,因患者免疫力低下,加用阿昔洛韦咀嚼片口服。后续又按原方案继续化疗3个疗程,疗效尚可,目前患者仍在治疗随访中。对PCL患者进行治疗需要采取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使用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新型三联疗法,例如VR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或KRd(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进行诱导治疗通常是令人满意的选择[4]。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在原发性和继发性PCL中均表现出相对良好的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可完全缓解。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美法仑也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反应,而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仅表现出短暂的部分反应。诱导治疗后,建议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适用于符合移植条件的PPCL患者)以实现疾病的长期控制。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可以考虑用于50岁以下的患者。

2 讨论

浆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和肿瘤负担增加(反映为乳酸脱氢酶和β2-微球蛋白升高),以及明显的骨髓浆细胞浸润。外周血浆细胞的持续明显增多是诊断浆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依据,也是与多发性骨髓瘤相鉴别的主要特征。原发性PCL病例中的浆细胞通常表现出多种形态,从经典浆细胞、浆母细胞和毛细胞样形态到明显的变性特征。浆细胞胞体一般较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周淡染区明显,细胞核形态较规则,多为圆形或轻度核凹陷,核染色质较粗,核仁单个,一般不太明显,可见双核浆细胞,多核浆细胞一般少见;胞质呈灰蓝紫色或深蓝紫色,部分细胞可见空泡变性。

PCL和MM是两种不同的临床病理实体,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在这两种疾病中均发现高钙血症、低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破坏,但大多数PCL患者具有异常的核型。研究报道[5],转录组分析显示PPCL和MM之间的异构体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即使它们都有17p缺失。包括RNA剪接机制在内的mRNA加工途径成为它们之间生物学差异最显著的机制之一。在大多数原发性PCL病例中,诊断时已经存在遗传学异常。而各种基因突变的逐渐积累使MM更具侵袭性,从而导致继发性PCL。两种形式的PCL通常都表现出IgH易位,尤其是在染色体14q32中。 此外,染色体1q21扩增、MYC异常和Ras基因突变在PCL中比MM更常见。11q13易位几乎是原发性PCL所独有的。

与MM一样,不良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决定因素。年龄≥60岁,血小板计数≤100×109/L和外周血浆细胞计数≥20×109/L也被认为是不良生存的预测指标[6]。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存活5年以上。尽管研究表明,使用新型药物和自体干细胞移植(AuSCT)患者的生存结局有所改善,但预后仍然很差[7]。目前对PCL的诊断没有前瞻性的研究,许多人由于诊断不足而延迟接受早期积极的治疗策略。由于PCL的侵袭性和高死亡率,我们需要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更深入地了解病因并更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指南。

猜你喜欢

浆细胞继发性外周血
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甲状腺髓外浆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