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患无隙沟通方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2021-12-02赵春静刘岩

智慧健康 2021年27期
关键词:护患心血管护理人员

赵春静,刘岩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0 引言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时间的推移,医患关系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指标。为了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必须进一步加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通常会伴有一些附加的、更严重的疼痛,这会导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受到双重刺激。对于此类患者,应更加注意加强沟通,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护患无隙沟通的良好方法。

1 心血管内科病症发展情况

1.1 病症发展介绍

心血管内科疾病是一种比较针对性的疾病,属于心脏和大脑血管疾病的统一性病症,且疾病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目前诱导病人突发症状主要是因为高血压、高脂肪以及中风等情况,若是年轻人则与其不良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一般来说,患有血管内科的患者会不由自主的出现情绪烦躁和心理压抑等负面情绪,导致治疗是常常发生阻碍,严重的话还容易产生医患纠纷。该种疾病突发性强,且社会关注度和重视性差,社会群体大多数缺乏相关意识,疾病患者的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据国家管理部门统计,全球由于疾病死亡的人口中有60%以上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群。对此,需要着重重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和效果,定期对病患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医护人员与病患之间的信任度,做好无隙沟通护理是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与满意度,进而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

1.2 护患沟通不良的原因分析

如今,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已逐渐成为提高临床护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护理方法忽视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鸿沟,因此无法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造成护患沟通不良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部分护士没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没有重视、了解患者患者对于疾病或治疗过程存在的恐惧、焦虑心理,没有对患者给予足够的照顾,没有将护理工作进行换位思考,并认为患者有意遭受痛苦,促进医患沟通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医患关系。另一方面,护士自身工作存在较大压力,近年来,随着国内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高,也相应增加了专业科室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繁重的工作安排,直接缩短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时间。所以院方在此方面,也应重视护理人员的合理排班与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工作,提高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安排的合理性,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护患沟通上,以提高工作责任意识与护理能力。

2 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无隙沟通注意事项

护理工作需要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因此患者的配合程度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复杂,发展速度较快,部分患者住院期间未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擅自离开医院,造成突发疾病,对临床治疗和治疗产生较大影响,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风险。因此,在进行护患无隙沟通的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1]。

2.1 高尚的职业行为

高尚的职业行为是获得令人满意的护理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护士必须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患者,以充分获得患者的信任和确保患者愿意与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方案的合作。护士必须学会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感受心理动力和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产生的压力,并掌握心理活动的规律。在照顾患者时,要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护理方式。在不同阶段,给予患者相对应的治疗。要以患者康复为己任,让患者在医护人员细心地护理下早日康复。

2.2 准确的人格管理

患者入院后,护士必须对其人格进行必要的调查和观察分析,以提高沟通切入点的准确性。为了得到患者充分理解,需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进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要充分了解其具体特征、爱好、禁忌等。与患者交谈时,需要护理人员均有较好的共情能力,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去看待一些症状对其产生的影响,理解患者对疾病康复产生的担忧,才能更好地进行情绪引导,并在了解患者康复情况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扩展交流内容,谈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建立护患之间的共同语言并赢得他们的信任。基于此,对病情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除此之外,进行交流时,有必要避免患者成为禁忌对象,并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对象,根据患者的具体个性进行针对性地沟通和护理,可以达到更好的满意度[2]。

2.3 有效的沟通技巧

首先,沟通技巧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从外部沟通技巧方面,护士应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友善的形象示人,以足够的耐心对待难以沟通的患者。在内部沟通技巧方面,护士应注意个人修养和业务技能的提高。以确保其护理交流的科学、适宜,并以为来应对不同背景、身份、文化和职业的患者。通过内部与外部沟通技巧的结合,为更加有效的沟通和护理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在交流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沟通技巧,可以让沟通更加有效,让患者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3]。沟通技巧可分为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

(1)语言技巧。无隙沟通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沟通技巧,利用言语的魅力帮助患者放下对病魔抵抗的戒心,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度。护理人员对病患需要保持耐心和亲和度,将个人情绪与工作相互分离。在选择交流方式时,需注意患者的文化程度与接受水平,尽量用较为直白的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降低护士、患者之间的专业知识不对等差距,帮助患者减少对疾病、治疗方案的陌生感,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

(2)非语言技巧。在医护护理时,还需要注重应用非语言沟通的形式,例如手势动作、表情变化情况等应注意一些潜在的表达方式。例如,护理中的适当微笑可以使患者感觉到护理人员的亲和,并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提高护理人员给病人带来的安全感。

2.4 人性化的病情描述

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并消除疑问是医护人员的首要责任,从护士的表述中,患者能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充分结合病人的情况,尽可能简述地进行描述。应尽可能使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使患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句子应尽可能短。在此过程中,病情不能陈述得过于复杂,以免给患者带来过多的烦恼。描述病情时,应列举适当的病例,以使患者对克服疾病,对治疗充满信心[4]。此外,医院护理人员可定期对患者开展讲堂知识等活动,将病情的变化以及有利于康复的措施传递给患者。

2.5 科学的分类护理

护理人员在对病患进行护理时,需要了解病患的病症情况、性格特点、个人爱好以及交流习性,应根据患者的喜好,做好针对性的沟通与交流,拉进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避免提及患者的敏感性话题以及忌讳事项,以此提升患者对医患管理者的信任感与满意度,使二者之间处于一种愉悦的交流氛围中,间接性的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康复速度。由于患者自身属于独立的个体,在医院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必须要依据医院所出台的规章制度进行治理,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2.6 注重沟通氛围营造

在进行护患交流、沟通期间,为进一步达到无缝隙效果,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度,还应注重护理环境、沟通氛围的营造。因为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会因为疾病症状干扰,而产生焦躁、回避情绪,阻碍了沟通的有效进行。所以护理人员应注重病房环境的改善,除了进行日常通风、清洁外,可在沟通期间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来帮助患者放松情绪。

2.7 丰富沟通形式

护理人员在进行无缝隙沟通时,还需注重沟通方式的多元性选择,不要固于一对一交流的单一沟通模式。一对一交流虽然可有效提高沟通内容的全面性,更具体、详细地解答患者问题,但该种交流方式对于刚入院的患者而言过于正式、拘谨,不容易使患者敞开心扉,向护理人员说明心中的担忧与困扰。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无缝隙沟通时,也可适当引入一些团体活动,比如集体讲座、病友交流团等,在团体活动进行中对患者个人情绪性格、疾病知识了解等信息进行观察收集,提高后续沟通计划的针对性。

另外,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进步,在进行护患交流时,也可引入微信等平台,来进一步提高交流过程的便利性,尤其对于一些病情基本恢复、需要出院或已出院患者,通过添加微信以及微信群,可以节省更多的沟通时间,提高日常沟通质量,帮助患者养成较为良好的康复习惯。

3 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无隙沟通的必要性

首先,有助于提高疾病治疗质量,心血管疾病十分危险,很容易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如果不能有效治疗,它可能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大部分疾病都具有易反复、难治愈的特征,需要患者长期做好自我管理与配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需在治疗期间帮助患者提高认知水平,了解一些治护措施的必要性,才能提高其配合效率。而良好的护患沟通基础,正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不能在护士与患者之间保持有效的沟通就没有办法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传统的护理方法通常只关注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忽略患者的心理变化和个性需求,并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传统的方法由于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感受将会导致更多的投诉和争议[5]。

其次,有助于医师了解患者疾病康复情况。患者疾病进展与康复均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期间也容易受患者情绪思维、个人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做好护患沟通无缝隙管理,有利于帮助医师更多元的了解患者康复状态,为患者提供服务,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合作性,提高治疗效果。这种方法不仅来自口头交流,还来自护士本身的整体素质。护士与患者进行认真的沟通,并通过实际行动获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6]。

最后,虽然护患沟通在提高临场治疗效率方面有积极意义,但其在正常开展过程中易受患者主观情绪影响与护理人员客观排班因素,降低交流沟通质量,过大的工作量是导致护理人员无法专注护患沟通的原因之一。因此,医院应重视院内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通过分析院内患者实际情况,总结护患沟通技巧已交心血管病患的心理常态,建立一套符合院内事件情况的无缝隙沟通流程,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展开沟通工作,进而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保证无缝隙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率与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研究表明研究心血管疾病医疗护理中患者与患者之间无缝沟通的有效性优于传统的护士-患者沟通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合理的沟通方式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协作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在推广和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新的护理模式是指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沟通护理服务,其中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充足的护理理论知识、临床护理经验和临床护理技能,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护患心血管护理人员
护患沟通:妇科护理工作中具体应用探讨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现代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