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美:孕育每一个生命的精彩

2021-12-01江苏省扬州市东关小学文昌校区张文扬

青年心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晨会静美师德

江苏省扬州市东关小学文昌校区 张文扬

我校创办于2005年9月,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为充分挖掘校园的发展空间和教师、学生的发展潜力,凸显鲜明的办学特色,我们提出了“静·美”的校训。“静”是静气与沉潜,“美”是价值与追求。“静·美”校训,是实现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所要达到的美好愿景。

一、静美校园:置身所处,香远益清,畅游享受的是教育人的清雅

静美校园,应该是有文化品位的场所,是师生向往、流连之所,是教师安身立命、成就事业、实现价值之处,更是学生养成品性、获取知识和技能、快乐成长之地。文化建设是打造静美校园的主渠道。我们力求将校园的每个细节充满文化气息,透出人文关怀,彰显静谧与幽美。

文化育人。学校定位于把校园变成“一本美的立体教科书”,立足于文化传承。校园里无处不散发着优雅的气息。东面是教学区,西面是活动区,动静分离,和而有序。冰清玉洁的琼花,娇艳动人的垂丝海棠,沁人心脾的桂花,秀丽挺直的水杉树……置身所处,赏心悦目。校园里的建筑、设施尽显典雅大方,配以鹅卵石径和青砖小路,曲径通幽,俨然一个小巧精致的东方园林。

文以化人。遒劲有力的 “静·美”校训,儒雅精致的礼仪宣传画,催人奋进的读书名言,图文并茂的扬州诗文,翰墨飘香的师生作品,温馨雅致的流动书吧……处处都散发着幽幽的、脉脉的书香。三幢教学楼分别名为“明志”“春华”“秋实”,引领学生胸中有丘壑,眼中有山河,修身律己,积累学识,塑养品行。

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能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更是一种感染、一种熏陶、一种激励、一种约束,能对身处其中的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二、静美教师:钟情所选,静待花开,矢志坚守的是一份不忘初心的追求

“不忘初心,淡然前行”是“静美文化”的核心所在。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学校”,努力打造静美教师队伍。

(一)潜心师德修养

学校以“师德大家谈”为平台,开展“我的师德理解”“我的师德发现”“我的师德实践”等系列主题活动,组织教师讨论讲演,引领教师钟情所选,具备静气涵养,让师德之根深入每个教师的灵魂深处,让师德之花在静美校园处处盛开。

教师的职业涵养需要静气。钟情,意味着认定与坚守,意味着全身心地投入。静气,则表现为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学习,潜下心来等待。这样一份从容的心境、丰厚的学养,是教师职业终身发展的根基。

教师的职业期待需要守望。教育是慢的艺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教育,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精耕细作式的等待与理解。教师放慢脚步,沉下心来,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不忽视每一日成长,不改变心中追求,静心耕作,精心培植,才能养护好素质教育的一方良田。

教师的职业追求崇尚美好。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它高度融合真与善,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如果说“静”是一种方式,“美”则是一种方向;“静”是一种气质,“美”则是一种品质;“静”是一种态度,“美”则是一种高度。

一个个德高艺精的教师故事令人感动:年轻的女教师似邻家姐姐般用耐心、细心、真心感化调皮学生,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从教近30年的老教师“严谨笃学,志存高远”,用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教育学生,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老师们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文昌校园一片清纯的师风天地。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老师们用爱谱写着静美教师的新乐章。

(二)倾心师能锤炼

教师的“静·美”,不仅是钟情所选、静待花开的师德之美,也是潜心所教、悄然绽放的师能之美。学校依托“教师发展学校”,从高规划、微培训以及真实践三方面,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引领教师全面提升。

学校以“师能两个一”为导向,即每年制定一个可触的职业标高,练就一个独特的教学绝活。根据教师的年龄差异、知识结构、级段特点组成团队,携进发展,促使每一位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转变。这样既是让老师保持“在路上”的状态,更是发挥他们的特长,绽放精彩个性。

“微培训”是学校教师发展学校的特色项目。它构建了开放式的“微环境”,由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传播“微知识”和“微技能”,形成培训的“辐射效应”,将课堂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在小型培训中及时解决。

“静美课堂”是教师智慧碰撞、苦练本领、专业成长的重要阵地。学校围绕“静思善学、静思善言、静思善行”三个维度改革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通过“三课并举”(预约课、随堂课、推门课)的制度监管课堂教学质量。强化理论学习,开展骨干引领,并积极向外借力,邀请省内外名师来校指导;和省内外兄弟学校联盟共进;接待青海、海南等地骨干教师教育代表团,交流分享课程研究……老师们在培训、交流与实践中打开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获得了发展。

三、静美学生:潜心所学,悄然绽放,活力跳跃的是幸福快乐的童年

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个性和发展潜力的人,都有自己的光芒,都应该得到尊重。教育是为了生命的幸福成长。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都能全面、生动、个性化地成长?儿童的成长需要美的启迪,需要潜心静气,需要厚积薄发。崇静尚美的育人环境,丰富多元的课程设置,简约高效的静美课堂,精彩纷呈的特色活动,犹如肥沃的土壤,为花朵的悄然绽放创设氛围,搭建平台,提供引领。

(一)多元的特色课程:丰实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土壤

课程学习需要沉心静气地思考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文化内涵,不但要汲取知识,还要感悟方法和精神,得到不同课程的全面滋养。学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开发了“关注生命”“智慧悦读”“阳光体育”“缤纷社团”等特色课程,内容丰实,贴近儿童,极具吸引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土壤。

《关注生命》课程是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开发的综合课程,包含四个板块,即生命成长中的节与礼、根与情、健与美、危与护,是融德育、体育、艺术、社会、人文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为深入推进课程实施,学校已经完成电子教材的编写。今年,学校将组织力量精心打造该课程的系列微课,以主题晨会和多元晨会为载体,以主题鲜明的特色活动为形式,不断丰富学校生命成长课程的内涵,以固化课程成果,提升教育效果。

(二)多元的课程载体:发挥功能,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平台

学校充分发挥课程载体功能,利用多元晨会课为学生开辟了分享思考成果的舞台,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平台。合理划分每周五次的晨会课,变教师一言堂为教师引领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每周一展”,即将每周一的集体晨会交给学生,引领他们结合特色课程自主思考,大胆设计,大方展示,以达到对全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每周一见”则是每逢周五的班级晨会课,引领学生关注每周见闻,学会细察明辨,敢于自主表达。

丰富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充分发挥场地优势,把兴趣与技能相结合,注重序列递进、技能学习、团队合作的原则。花样运球、五人三足等体育项目内容多样,魅力十足。这些活动到了秋季趣味运动会上,摇身一变成为团队化竞赛项目,强调人人参与,以团队均分评判优胜,提升了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多元的主题活动:精彩有序,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学校开展精彩有序的“静美少年浸润书香”“静美少年 绽放活力”等多元主题活动,深受孩子们喜欢,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学校关注节日文化,关注每一个学生,倡导“团队、合作、竞争、和谐”,序列化、固态化开展富有特质的德育主题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留下了经典难忘的精彩记忆。六一儿童节开展的“静美之夏 体验成长”就是学校常态的德育主题活动之一。

学校本着“积极参与,用心体验,分享喜悦,健康成长”的宗旨,依据年龄以及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一年级的“‘筷’乐童玩会”,二年级的“巧妙技能赛”,三年级的“十岁成长礼”,四年级的“创意淘宝街”,五年级的“重走长征路”,六年级的“感恩毕业礼”。各年级活动极富创意,个性鲜明,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孩子无不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深刻印象。

东关文昌,有一份静美在心,有一抹情怀在侧。无论是静美校园、静美教师,还是静美学生,都强调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坚守一份传统,坚持一份独立,坚定一种信念,坚信一种飞跃,让每个生命都能精彩起来,让素质教育的大地开遍美丽的鲜花。

猜你喜欢

晨会静美师德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致良知与师德
上好小学晨会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三破三立”创新集体晨会
小学班级“小组任务型晨会”的实践与思考
静美泸沽湖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绿蝴蝶
绿蝴蝶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