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生活的小班美工区自然材料投放与运用策略

2021-11-27朱琳

启迪·中 2021年7期
关键词:自然材料美工区生活经验

【摘要】材料投放是幼儿园开展美工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提倡使用自然材料进行创意美术,那么如何投放自然材料并指导幼儿与之互动呢?如何充分挖掘自然物的价值,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该文章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案例,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以“橘子皮”这种自然材料为例,与广大教师分享一则小班美工区的故事《有趣的植物颜色》。每一种自然材料的投放如何更有价值,需要教师的观察,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形式,追随幼儿的兴趣,基于幼儿经验和兴趣之上,观察幼儿的趣味发现,创意挖掘幼儿与之互动的价值,提供他们需要的探究工具,在不断探究中获得新经验和乐趣,那么美工区这些自然材料才能真正体现出它们的价值。

【关键词】小班 美工区 自然材料 投放运用 生活经验

一、前言

1.美工区的定义

幼儿园美工区是一个感受美、表现美的区域,为幼儿的游戏、学习和创造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幼儿可操作各种材料,选用不同工具,与同伴合作运用绘画、手工、折纸、泥塑等多种形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享受创造活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2.在小班创设美工区的价值

幼儿美工区活动涉及撕、折、剪、贴、连接、穿孔、打结等基本技能和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的基本方法,这些也是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简单而基本的技能。通过美工活动,幼儿便可以在愉快而专注的操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和方法。

而小班幼儿处于涂鸦初期,他们的这些美术技能是有限的,所以要注意预设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范围的美工区活动,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经验、兴趣与需要出发,为幼儿提供有趣的、便于操作的、易于出效果的美工操作材料,将绘画和手工活动密切结合,并辅以必要的作品欣赏与情境创设,使幼儿在看看、试试、想想、说说、做做、画画、玩玩的过程中,对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探索、加工与装饰,制作出富有美感和创意的美工作品,体现出美工区的隐性价值。

3.在美工区投放自然材料的意义

自然材料是指來自于自然、未经人类精加工的,幼儿可感知到的物品,例如:水、树叶、沙、羽毛、石头等,自然材料作为美工区材料之一,艺术性和可塑性深受幼儿欢迎。自然材料的趣味性、操作性相对于加工过的成品材料,更加生动、逼真、形象,自然气息浓厚,不仅低碳环保,并且方便实用。自然材料的充分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还能够使幼儿从中感受美、创造美,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二、目前小班教师在美工区投放和运用自然材料的问题

材料投放是幼儿开展美工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能否利用美工区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关键在于教师投放美工区材料是否适宜,能否观察到幼儿的兴趣,并基于幼儿经验进行指导。

我工作近年来带小班时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和困惑:小班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让他们随便涂鸦、蘸颜料拓印、撕撕贴贴是会的,但是面对一柜子陈列的自然物,想让他们做出作品来是很有难度的。有时发现教师不去引导,这些自然物放了好久,快发霉了也没有孩子去玩,然后扔掉换一批,或者说有老师想到利用这些自然物做什么,但是预设的游戏孩子并不感兴趣,相信也有教师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幼儿在自主选择美工区材料时,更倾向于彩色丰富的成品、半成品材料,却很少选择自然材料。同时幼儿对自然材料的使用没有成熟的经验积累,只是重复的模仿,更缺少经过自我思考后的重构与创造,突破材料本身没有太多的价值。而且幼儿整理意识不强,区域活动结束时弄得乱七八糟。

通过日常访谈,许多教师提到了美工区里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自然物确实是美工区的重要材料,各班都收集了不少于20种自然材料,几乎一个柜子都整齐陈列着各种自然材料,并做好了标记。那么这些自然材料的价值何在,只是收集陈列着应付检查和视导吗?通过询问某幼教中心的教师,我了解到大多数教师是如何利用这些自然材料引导幼儿与之互动的:

A教师:平时我会把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投放在美工区里,引导幼儿与它们自由互动,玩玩这些自然材料,我先不预设活动,而是观察他们怎么玩。

B教师:引导幼儿多感官接触自然材料,比如树叶这种自然物,孩子们可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发现它们的特征,我会注意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再来设计区域游戏。

C教师:小班幼儿以直接经验为主,我会投放自然材料并引导幼儿多感官地去玩,去直接感知、动手操作,这样的互动更有价值。

通过访谈,我了解到该幼教中心教师的材料投放理念还是很新颖的,她们说到比较多的关键词有“多感官”、“玩”、“自由互动”、“观察”、“兴趣”等,可见越来越多的教师每投放一个新材料会事先注意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发现本班幼儿的兴趣所在,再进一步引导幼儿与新材料互动,而不是一开始就预设活动或让幼儿模仿照搬。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以下通过我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了该案例,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以“橘子皮”这种自然材料为例,与广大教师分享一则关于小班美工区的故事《有趣的植物颜色》。

小班美工区故事《有趣的植物颜色》

问题一:橘子皮无人问津

秋天来了,我们幼儿园橘子熟了,我们一起摘了橘子剥剥、尝尝,每天会有很多橘子皮剥下来,我把这些橘子皮放在了美工区里,想看看孩子会不会和橘子皮有一些互动。可一周下来,我发现并没有孩子与它互动,于是我提醒:“这个筐子里的橘子皮你们也可以用它来玩哦!”

问题二:预设活动和所投放材料难度过大,不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一天下午,宇洋剥完橘子皮后惊喜地发现:“老师,这个橘子花好漂亮!”我忙抓住机会:“宇洋的橘子皮像一朵花,你们的呢?” 有的孩子说像花,有的说像小乌龟、恐龙……于是,我鼓励孩子们用拼贴、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连续观察了三次美工区活动,他们往往能说出这个橘子皮像什么,并没有办法将橘子皮变成想象的事物。很明显,因为我急着抓住孩子的发现预设了不适合小班年龄段的游戏,刚入园的小班宝贝们还处于涂鸦初期,他们的绘画技能无法支持他们进行借形想象的呈现。

于是我继续关注着孩子们和橘子皮的互动,偶然一次,俊豪把橘子皮放在白纸上,他拿了根吸管在上面戳戳戳、按按按,戳的橘子皮快烂了,汁都流出来。

男孩拿开橘子皮发现:“哇!纸上有颜色!”好多孩子被吸引过来,模仿着他玩橘子皮。我鼓励他们用想到的不同工具试一试,有的用手压,有的用积木敲,弄出了橘子皮的颜色来。

第二天,我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新工具——捣罐,介绍了捣罐的本领和使用方法。孩子们发现快把橘子皮捣烂了也没有汁出来,安安说要加水,于是去加了些水继续捣:“哇!水变橙色了!”

散步时,俊豪看到了一串红:“这个红色能出来吗?”我鼓励孩子们收集了一些幼儿园的植物,投放在了美工区里。安安拿了一串红放在捣罐里加水捣,成功捣出了红色的一串红的汁、鸡冠花的汁、绿色的树叶的汁……汁水溅在了桌上,我拿了几张餐巾纸给孩子们擦,安安一擦大喊道:“哇,彩色餐巾纸!”孩子们激动不已,紛纷拿了餐巾纸,在上面印出了五颜六色的植物色手帕!

1.鼓励幼儿关注生活,支持幼儿与身边自然资源互动

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与环境、社会接触的越多,他的知识越丰富,他的能力越充分。”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发挥自然的教育价值,给予幼儿更好的教育,我们应该让自然教育走进幼儿生活,鼓励幼儿在大自然中探索和学习。该案例中的教师引导幼儿关注秋天季节背景下最常见的水果,挖掘幼儿园的自然资源,从生活中常吃的橘子入手,通过玩一玩自然材料,充分探究橘子皮的秘密,鼓励幼儿关注生活,支持他们与身边自然资源的多元互动。

2.观察幼儿高频互动资源,鼓励幼儿从身边收集自然材料

自然是个大课堂,只有让幼儿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在大自然中去探索发现、汲取养分,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自然教育才能实现;自然是本活教材,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以及与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和讨论,不断探索获得新经验,这比起老师单纯的说教来得更有效。该案例中的教师注意日常观察幼儿高频互动的资源——橘子皮,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观察不同幼儿采用的不同互动方式——如何玩,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鼓励幼儿从身边收集自然材料,并与自然材料深入互动。

3.多方面创设有趣活动,拓宽幼儿运用自然资源的经验

(1)抓住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发现幼儿对自然材料的兴趣

日常生活中不少偶发事件隐藏着满满的教育价值,作为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抓住其兴趣和价值,选取合适的切入点,从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这也是一种深度学习。

(2)预设有趣的活动,丰富幼儿玩自然材料的经验

真实的生活环境是动态、关联的,隐含着学习者最需要的知识经验、技能及情感,科学、合理地利用幼儿园自然资源,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与幼儿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课程。在活动中教师如何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需要用心去观察感知,用心灵用理解,用行动去配合。尽一切可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幼儿的需要,选择能满足幼儿需要的内容,创设满足幼儿需要的环境,并实实在在地满足每个幼儿需要的过程。而适宜的方法和手段能最大限度地让幼儿愉快地探索和积极有效地交往,对满足幼儿的需要具有实际的合乎规律的效用。该案例中的教师注意多方面创设有趣的活动,并及时调整每一次的活动预设,让活动更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可进行经验迁移,逐步拓宽幼儿运用自然资源的经验。

(3)反思自然材料投放的问题,针对问题思考解决策略

从该案例记录下的幼儿和橘子皮互动的故事中不难发现,教师在美工区材料投放的过程中主要遇到了两个问题:一是橘子皮无人问津;二是预设借形想象活动难度过大,不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针对问题一,教师推测一方面孩子可能不知道这些橘子皮能随意拿着玩,另一方面孩子也没有玩橘子皮的经验,所以采取了口头提醒的方式让孩子们时刻意识到橘子皮是可以拿来游戏的。

针对问题二,教师通过观察孩子和橘子皮的新互动形式来尝试挖掘橘子皮可以带给孩子的学习机会,不拘泥于预设游戏内容,而是对照《指南》挖掘更多的可能。《指南》中指出:“利用身边一切事物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教师发现美工区原先的“橘皮贴画”孩子并不感兴趣,而是在偶然“戳、按”的探究过程中发现了橘子皮褪色的秘密,从而对颜色产生了兴趣。于是追随孩子的兴趣点,提供给他们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多样化工具。对大自然更感兴趣,愿意大胆动手尝试,提取出了有趣的植物颜色,印染了植物色手帕。

可见教师除了多样化地投放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多感官地玩材料,日常生活中抓住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发现幼儿对该材料的兴趣,还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从问题角度出发,反思自然材料投放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并针对问题思考解决策略,这同样是一名幼儿教师该具备的能力。

四、总结:

总之,我认为每一种自然材料的投放如何更有价值,需要教师的观察,观察幼儿与材料的各种互动形式,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基于他们的经验和兴趣之上,多听听他们的想法,观察幼儿的趣味发现,创意挖掘幼儿与之互动的价值,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探究工具,在不断探究中获得新经验和乐趣,那么美工区这些自然材料才能真正体现出它们的价值。

太仓市璜泾镇幼教中心荣文幼儿园 朱琳

猜你喜欢

自然材料美工区生活经验
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浅析
美工区废旧材料再利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对幼儿美工区活动的正确引导
“轻、简、自、乐”
旅游纪念品包装工艺品包装盒的文化内涵及品牌形象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自然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运用
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巧用废旧材料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