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会、勤练、常赛”的内在逻辑

2021-11-24周万征

体育师友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会思考

摘 要:“教会、勤练、常赛”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指出:“教会”是学校体育的目标,体育教师是“教会”的前提条件,场地器材是“教会”的物质基础,时间是“教会”的重要保障,教材是“教会”的重要载体;“勤练”是“教会”的重要途径,体育课是“勤练”的主阵地,要多法提高学生的学练时间和学练积极性,课外的“勤练”和校外的“勤练”是重要的补充;“常赛”是“勤练”的催化剂,也是评价“教会”程度的重要手段,要做到课课有比赛,人人有比赛,单项赛与综合赛相结合,群众性比赛和竞技性比赛相结合,让“赛”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18

收稿日期:2021-04-07

作者简介:周万征(1982-),男,江苏徐州人,硕士,中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体育课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校课程。由于诸多原因,教学内容低级重复,缺少衔接,教学“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1],学生经过多年体育课的学习,学不会、不会学,技能无成,素质不高,体质不佳。“‘教会、勤练、常赛是新时代学校体育面临的重点工作,也是摆在全体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项新任务和新课题” [2]。准确理解和把脉“教会、勤练、常赛”,有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能够真正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具备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1 “教会”是学校体育的目标

“教会”是指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积极的课内外学练,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且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运用所学的知识、技战术,在行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学科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例如,利用体育保健知识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在走路绊倒的时候能够合理团身滚动;在篮球比赛中能够灵活使用所学技战术,正确看待输赢,胜不骄败不馁。如果着眼于每个水平段,“教会”的标准不尽相同,应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呈现。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跳绳,能够知道适合自己的绳子长度、上下肢动作比较协调连贯,一分钟能够跳87个以上就算基本“教会”了(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中,一年级的学生每分钟跳绳87个,即可获得良好等级)。但是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评定中学生的跳绳是否“教会”就有待商榷了。

1.1 体育教师是“教会”的前提条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拥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体育教师是“教会”的前提条件。“有米难为无巧妇之炊”,相关文献指出,“目前全国大约有50万名体育教师,缺口20万左右” [3]。体育教师人手不够,只能用其他教师顶替兼职。兼职体育教师解决了体育教师数量的问题,但体育教师的质量问题仍然很难解决。如果体育教师教授的内容存在问题,学生习得的结果也将存在问题,这不仅不能达到“教会”的目标,而且还会为后期的修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造成伤害事故。另外,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否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练内驱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练效率,最终影响“教会”目标的达成。所以,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至关重要,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能力,而且要善于抓住各种机会,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要成为“源头活水”,这样才会跟上时代步伐,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担当时代使命。

1.2 场地器材是“教会”的物质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场地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学生进行体育学练的必要条件。基于多种原因,场地器材短缺是许多学校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除了争取更多资金的投入外,还要多法并举,因陋就简、一物多用,合理规划现有的场地器材,有效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另外,周末、假期期间,社区和学校的体育场馆也可以尝试向学生免费开放。

1.3 時间是“教会”的重要保障

众所周知,一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习得,需要理论方法上的理解和反复的学练。以武术为例,先辈早早地指明了方向,拳谚曰:“拳不离手”,“拳打千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长时间地学练,学生才能加深肌肉记忆,达到本体感受叠加,掌握运动技能。除了长时间的百次、千次,甚至万次的重复练习,别无捷径可循。缺少时间堆砌起来的技能,都是空中楼阁。

1.4 教材是“教会”的重要载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学段间缺少有效的教材衔接,“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导致不同学段的学生技能储备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有效形成针对性教学。编写地区衔接教材势在必行,真正做到“理论先行”,体育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循序渐进,层层衔接,确保教学的系统性。

2 “勤练”是“教会”的重要途径

“勤练”是指尽可能地多练、经常练,时间是前提,主动性是关键。

2.1 校内的“勤练”

2.1.1 课内的“勤练”

体育课是“勤练”的主阵地,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做到二个“提高”。

一是增加学生的学练时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练时间的重要性,要多法并举地为学生赢得足够的课堂学练时间:(1)尽量确保学练集体性,全体学生同步参与学练。例如,分组练习时要多分组,减少学生排队候场的时间,也可以安排候场的学生做一些辅助性练习。(2)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讲解、示范、队伍调动等效率,为学生学练赢得更多时间。例如,利用交互白板,演示分组练习方法,直观形象,事半功倍。(3)合理搭配教学内容,降低场地器材短缺带来的负面效应。例如,武术与体操相结合,一部分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复习武术动作,另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练“分腿腾跃”,一段时间后,两组学生交换练习场地。(4)合理布置场地器材,减少队伍调动。(5)对于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不要叫停学生,集中纠错。

二是提高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教师要综合各种教学要素,有效设计教学,确保课堂具有吸引力,寓练于乐,乐不知疲:(1)丰富教学手段与教法。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2)创新场地器材。例如,苏州教育名师、苏州高新区体育教研员金*老师曾利用多色的轮胎很好地开展了“分腿腾跃”教学,学练效果非常明显。(3)优化教学形式:“走班化”教学,打破原来的行政班级教学形式,以学生兴趣分班组织教学;“合班化”教学,请专项优秀的教师主教,专项欠缺的教师助教,利用班级间竞争,激发学生斗志(如广播操教学);“换班化”教学,避开自己薄弱项目,与优秀教师换班上课,发挥优秀教师的特长,以出色的专项技能吸引学生;“选师化”教学,打破原来的行政班级教学形式,学生选择喜欢的教师,发挥“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2.1.2 课外的“勤练”

课外的“勤练”主要指在体育大课间的“勤练”和课外活动的“勤练”。

当前许多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仅仅是锻炼性活动,达到了健身效果。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潜在价值挖掘不够,需要创新体育大课间活动观念。体育大课间不仅仅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更应该是学生技能学练、强化提高的时间,是体育课在时间上的延伸。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不同年级、学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技能,一举两得。如果受制于场地、人数、器材等因素,也可以局部实施,即单独划出一块场地,安排课堂上学练效果不好的学生“补差”。

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以兴趣小组、社团或训练队的形式开展,是校内“勤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参加的学生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身体、技能,比較容易组织。

2.2 校外的“勤练”

许多动作技术的复杂性,动作技能的退化性,注定了学练的长期性。仅仅靠校内的时间进行学练是远远不够的,校外的“勤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是“勤练”的重要补充。校外的“勤练”主要指教师要求的“勤练”和自发的“勤练”。

2.2.1 教师要求的“勤练”

教师要求的“勤练”主要指学生的“体育家庭作业”。“体育家庭作业”既要安全简单、易于评价反馈,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设置“作业清单”供学生自主选择,还要考虑特殊学生群体(肥胖、先天性疾病等),科学开出“私人订制”的“运动处方”,让“体育家庭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2.2.2 自发的“勤练”

自发的“勤练”主要指亲子体育活动、伙伴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培训机构体育活动等。稳定的体育兴趣、正确的家庭体育观等是促成自发“勤练”的因素。自发的“勤练”,学生内驱力十足,是“我要练”、而非“要我练”,学练的效率高、效果好。

3 “常赛”是“勤练”的催化剂

“常赛”是经常比赛,表现在比赛的频度上。

竞争性是人类的天性,与生俱来,每个人都希望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比赛既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学练,以赛促练、以赛代练,加快“教会”的进程。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秀技的平台,检验学生的学练效果。

提到比赛,常规思维是某个体育项目的正规综合技战术比赛,例如,“五人制”篮球比赛,“六人制”排球比赛。“常赛”中的“赛”应该有更广泛的含义,指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公平竞争,实则是运用学生的竞争心理。“赛”可以时时举行,人人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练跳绳的初级阶段,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本班学生比赛,看谁一次跳的次数多,看谁一分钟跳的次数多。也可以将技战术复杂的体育项目分解比赛,例如,篮球投篮比赛,排球自垫球比赛。还可以将竞技比赛规则校本化改变,降低比赛难度,例如,“六人制”排球比赛中,降低网的高度,允许个人单次击球多于2次,全队单次击球多于3次等。

比赛的魅力在于比赛过程的奋力拼搏,以及比赛结果的未知性,胜不骄败不馁,激励胜者,鞭策败者,反过来促进学生进一步“勤练”。要充分利用比赛的催化剂作用,做到课课有比赛,人人有比赛,单项赛与综合赛相结合,群众性比赛和竞技性比赛相结合,让“赛”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语

“教会、勤练、常赛”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要紧紧围绕这三点有效开展工作。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是教给了学生多少,而是教会了学生多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提高学生学练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确保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利用好比赛这个催化剂,确保学生在比赛中享受体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于素梅.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体育走班制教学”是保障“教会、勤练、常赛”的正确教学模式[J].体育教学,2021(01):4-9.

[2]段瑞莉.改进体育课堂教学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J].体育教学,2021(02):18-19.

[3]王宗平.新时代学校体育的使命与担当[J].中国学校体育,2020(11):19.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教会思考
奥本大学:一个教会你热爱生活的地方
画与理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What I've Learned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