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本课堂”策略微探

2021-11-22陈娣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除数正方体

陈娣

[摘 要]所谓“生本课堂”,指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课堂。构建“生本课堂”,教师要处理好自身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放手时真心放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该收手时也要果断,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教师的认可。

[关键词]构建;生本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3-0036-02

对于“生本课堂”的研究,广大专家学者已经付诸切实的行动,并有不少的实践成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构建“生本课堂”该如何落实到位呢?笔者认为,第一要务就是在各个教学环节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细化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且每个教学环节都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交流反思等活动。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差、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教师要坚持以导促学,才能真正构建“生本课堂”。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督导。

一、导入环节的督导以趣味为先

“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天性爱玩,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靠教师督导。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在导入环节,教师的督导职能主要体现如下:课始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为了解除困惑,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以趣诱学的督导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形式和内容上的趣味相结合,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用学科趣味取代形式上的趣味,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深入探究。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教师设计一个“猜测布袋里装的是什么三角形”的游戏:第一次从布袋里摸出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角,是个直角,让学生猜测即将摸出的这个三角形的形状;第二次从布袋里露出一个钝角,然后停止,让学生猜测即将摸出的这个三角形的形状;第三次从布袋里露出一个锐角,然后停止,让学生猜测即将摸出的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最后打开布袋揭晓结果,学生发现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存在三种情况。教师追问:“为什么前两次摸取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就能判定三角形的形状,而第三次露出一个锐角,却无法判定三角形的形状?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微妙联系?判别三角形形状的依据是什么?”前后矛盾的活动现象和后续教师的一连串提问,制造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吸引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二、独立学习的督导以问题为路

“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独立精神较弱,如果教师单纯地布置读书和练习的任务,学生持续几分钟时间就会注意力分散,甚至停止学习。因此,在學生自学时,教师应该这样督导:设计一份由问题构成的学习单,借助问题的指引,使学生能够有目标、有压力、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保证学生的自学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例如,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一课时,教师设计以下问题来督导学生自学:(1)真分数是什么?请列举一个真分数,并进行图示。(2)何为假分数?试举一例,并尝试解释哪里体现“假”?(3)假分数存在几种不同的类型?试着各举一例。(4)以1为分界线,判别真假分数的值域。(5)带分数又是什么分数?它的分数部分必须满足什么条件?(6)带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上述问题难度适中,逻辑性强,关联度高,且层层递进,每个问题既可以独立思考,又可以与其他问题联系起来分析,具有思考性和辩证性,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发展。同时,这样督导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生生交流的督导以合作为主

在“生本课堂”中,学生的学法应该灵活多变,信息传递的渠道也应该多样化,其中生生之间的交流不可忽视。经过一番独立思考后,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收获,但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客观存在,收获自然不同。因此,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十分必要,既可以强化不同观点中正确合理的部分,对于一些有分歧或疑惑的问题,又可以集结多方力量予以攻破。因此,生生交流时,教师应这样督导:亲身参与学生的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点拨学生的思考;从中发现学生的认知障碍,为后续的汇报展示和纠正错误做好准备。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一课时,教师呈现乘法算式17×12后,让学生先独自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生1:17×12=17×6×2。

生2:可行,但我是将17×12拆分成17×4×3来计算的。

师: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都能将其中的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数的积呢?比如17×13?

生3:如果两个因数都是质数,这种方法就行不通。

生4:那也未必。可拆分成两数之和,如17×12=17×10+17×2,则是万能的方法。

生5: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师:(追问)其实,竖式计算也蕴含着某种运算定律,你能详细解说一下竖式计算的算理吗?

……

在参与学生的小组交流后,教师发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讨论能探究出多种方法,但是对各种方法的算理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不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与理解。

四、师生互动的督导以生成为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后,学生的自学能力虽有所提升,但是总结出来的结论却是零散的,没有条理性。因此,在生生交流互动后,还要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该环节需要教师顺应课堂教学的生成情况,灵活、巧妙地进行概括与总结,使学生获得完整、严密、精确的结论。

例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时,在学生完成“猜想—验证”的自学环节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汇报与展示评价的活动。

生1:大量例子说明“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所得的商不变”。

生2:大量例子说明“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比率,所得的商也不变”。

师:谁有补充完善的?

生3:0应该排除在外,因为它不能作除数。(师在肯定这位学生的发言后,综合几位学生的发言,概括总结商不變的规律)

师:(追问)在这个规律中,哪些词需要格外注意?

生4:我觉得“同时”“相同”这些词很关键,如果缺少这样的限定,商就可能发生变化了。(师出示一组填空题与判断题,帮助学生巩固商不变的规律,突出其中关键词的重要作用)

生5:我在举例的时候还发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时,商确实不变,但是余数却是变化的,且跟着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师让学生继续举例,深入探究这一规律)

……

五、巩固应用的督导以分层为本

根据数学学习规律,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初步建立数学模型后,还要通过练习来加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在学生数学学习的巩固应用阶段,同样需要教师的督导。“生本课堂”强调以生为本,那么教师应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与作业。为了让优生“学得好”、一般学生“学得到”、后进生“学得进”,设计练习时,教师可设计必做题和自选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教师设计以下的分层练习题:(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4,表面积是多少?(2)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搭成长方体,新的表面积是多少?(3)将上述正方体一分为二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4)用八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搭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或正方体),一共有几种拼法?每种拼法形成的表面积各是多少?这一组练习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既注重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兼顾学生技能的发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练习题的难度逐层递进,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来选择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回顾总结的督导以反思为基

“生本课堂”的重要宗旨,就是让学生在丰富知识、提升技能的同时,学习能力也一并得到发展。自学能力的发展,一方面靠行为过程;另一方面靠对方法的总结反思和积累。因此,课堂教学结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在课尾引导学生反思:“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出现时,我们是如何实现转化的?在将新知识变成旧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不利因素?你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生1:我是将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来计算的,其实就是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生2:转化时,商不变的规律是必须遵守的原则。

生3:刚开始转化时,我不知是先确定除数,还是先确定被除数,后来才知道应该先确定除数,通过移动小数点将其转化成最接近的整数。

生4:是的,除数是主要目标,被除数是随之变化的。特别要注意的是,数位不够时,要添0再移动小数点。

……

总之,构建“生本课堂”,教师要处理好自身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放手时真心放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该收手时也要果断,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教师的认可。通过构建“生本课堂”,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习得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除数正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多少个小正方体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余数比除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