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19李秋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8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留守儿童实践

李秋兰

【摘要】山区农村经济条件落后,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孩子们成为了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情感处于隔离状态,形成了特殊的心理状态:亲情感淡漠,感恩意识淡薄, 感恩言行不尽人意;感恩素养的缺乏从而引发了学习动机不足,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不能与人为善,人际关系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德育课题组以“留守儿童感恩教育”为抓手,捋顺留守儿童漂移的心,校正留守儿童心海的罗盘。

【关键词】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实践

我任教的平远县长田中心小学,有524位学生,留守儿童有272位,占51、9%。其中单留守儿童128位,双留守儿童110位,单亲家庭留守儿童28位,寄养在亲戚家的留守儿童有6位。从感恩意识问卷调查、访谈中得到以下数据:有29.69%的单留守儿童有感恩意识,18.18%的双留守儿童有感恩意识,7.14%的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有感恩意识,16.67%的寄养留守儿童有感恩意识。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场所,培养留守儿童善良的人性、健全的人格、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和形成自觉的感恩行为尤为重要。

一、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现状

第一,不重视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一是学校方面。应试教育下,老师只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在老师眼里一切都是最棒的,偶尔的淘气也是可以原谅的,学校和老师只注重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忽视了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二是家庭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儿童一般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父母无法陪伴呵护孩子成长,情感投入很少,总觉得亏欠孩子太多,因此,会用物质来满足孩子。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父母都会不顾一切的满足。长期下去,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思想开始生根发芽,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抗议,滋生不满情绪,开始怀恨父母亲。三是社会方面。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使我国的文化与物质发展出现不平衡现状,丰富的社会财富滋养了很多不良文化,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而作为传统的中华民族美德——感恩,被社会严重忽视。精神层面的生活少之又少,大部分人只追求物质层面的生活。另外,社会关爱留守儿童也只是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对受到资助、帮助等关爱后,缺少引导留守儿童学会感恩的教育,在这种环境下,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消极影响,导致他们对得到的帮助觉得理所应当,毫无感激之情。

第二,感恩教育方法的不恰当。一是感恩教育活动缺乏创新。在农村小学感恩教育活动单一,如写信或者制作卡片,活动结束后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缺乏教育性。二是参与活动的人身份单一,因为大部分的感恩教育活动都是学校内开展,所以主要参与人就是教师和学生,而作为另外两种至关重要的因素——社会和家庭则极少参与,甚至对此毫不关心。三是感恩教育活动针对性不强。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大致会形成“悲观型、懦弱型、顺从型、励志型”四种类型。不同种类、年龄阶段的留守儿童之间也有很大的性格差异,有的留守儿童坚强、有责任感,有的留守儿童自私自利。但是目前的教育活动采取一刀切模式,对学生一视同仁,这种不是对症下药、毫无针对性的感恩教育活动难以达到的预期效果。

二、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策略

第一,在关爱中感受恩情。一是用“心”捂热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利用少年宫活动时间,开展手工制作、花样跳绳、棋艺大比拼、经典诵读、书法之家、快乐英语、足球俱乐部等活动;留守儿童开放日,组织留守儿童观看有关感恩的电影、唱有关感恩的歌曲、制作感恩礼物、开展留守儿童家长座谈会,宣传留守儿童教育知识;社会实践活动期间,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感恩幸福生活,争做时代新人”关爱留守儿童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懂得了从小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并自觉形成感恩行为: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从而培养了留守儿童善良的人性、健全的人格。二是用“情”唤醒留守儿童的感恩之情。各种节假日,学校德育课题组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并密切关注节日没有见到父母亲或很少见到父母亲的留守儿童,节日陪留守儿童在学校食堂吃饭、聊天,一起制作礼物,让孩子冰冻的心得到慰籍;假日带留守儿童到附近的公园、景点游玩、野餐;对学习、身体较差的留守儿童关心备至,利用课余时间跟留守儿童促膝长谈,并告诉留守孩子:父母的远去,是暂时的。我们同在一个班、同在一个级、同在一个校是一种缘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分担苦恼、忧愁和难过,让我们同甘共苦,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勇敢应对生活,快乐享受每一天,让爱成为成长的动力。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和开展各种活动,使留守儿童明白和谐的校园是他们温馨的家园,老师和同学也是自己的亲人。用“情”激发孩子的感恩之情,唤起、强化、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留守儿童内心倍感温暖的同时,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三是用“爱”激发留守儿童的感恩之语。结合我校留守儿童现状,学校德育课题组、少先队大队部联合民政部门急家长所“急”,想学生所“想”,教学生所“需”,让孩子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为孩子们撑起“六把伞”的儿童自护专题教育活动。并定期给留守儿童普及有关儿童自护能力的相关学习资料,留守儿童通过形象的动画、有趣的专题知识学习教育,不仅掌握一些预防、自护的方法,提升安全自护意识,而且感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给予的关爱与帮助,内心充满感激并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让留守儿在关爱中见证成长,从成长中学会感恩!

第二,在互动中学会感恩。课题组成员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年龄及特殊的心理特征分类开展《感恩有你 共同成长》专题教育活动。活动有七个板块:一是观看分别视频;二是走进父母亲的工作;三是亲情互动;四是自强自立,共同成长;五是留守儿童的心声;六是朗诵致《留守儿童》;七是留守儿童真情告白。整个活动开启网络直播通道,邀请单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到学校参与活动,双留守兒童家长通过网络直播参与到活动中。活动以播放留守儿童父母离家时与孩子难舍难分的情景视频展开,接着留守儿童观看父母亲工作场景视频。看完视频,老师声情并茂地说:孩子们,父母远在他乡,冒着严寒酷暑,顶着寒风烈日,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地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其实他们日夜思念的是自己的孩子,他们时刻牵挂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他们这么做为了谁?他们的动力是什么?我们作为子女该怎么办?(留守儿童表达自己的见解)孩子们说得真好!父母亲外出务工并不是抛弃你们,而是为你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你们只有努力学习,自强自立,才能对得起你们的父母亲。留守儿童通过观看两个视频体会到父母外出工作的不易,感受到父母深沉的爱。透过看视频、听老师讲述、跟父母亲视频互动、交流、谈话、朗诵诗、真情表白等感恩教育平台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吐露心声缓解心疾,调节情绪、改变认知、与同伴和谐交往,唤起留守儿童懂得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从而体谅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进一步拉近了父母与留守儿的距离,增加了与学生的感情,见证了孩子的成长,体会到孩子对自己深深的爱,懂得了怎样教育引导孩子学会感恩。

第三,在学习中表达感恩。课题组利用阅读课时间,组织留守儿童学习感恩校本教材《与感恩同行》。这本教材共四个单元,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有较好的育人功效。通过学习第一单元《感恩父母 生我养我,培养留守儿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第二单元《感恩老师 教我成长,培养留守儿童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第三单元《感恩自然和社会 无私给予,感恩大自然和社会的馈赠之恩》、第四单元《感恩党和祖国 育我成才,感恩党和祖国的培养护佑之恩》,留守儿童获得感动,收获感悟,感恩情怀得到培养,同时进一步唤醒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形成多样化的感恩表达方式。如清明节缅怀为疫情献出生命的人员,母亲节为妈妈洗脚、父亲节为爸爸唱歌、教师节为老师表演节目,重阳节去敬老院照顾老人,国庆节感恩祖国母亲等活动,用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必须重视的内容,由于山区留守儿童环境特殊,学校德育课题组通过不同的方式举办各种关爱、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培养了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留守儿童知恩图报的意识,懂得了以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关爱留守儿童,让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让孩子们怀着感恩之心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健康茁壮成长。

【本文系梅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 (课题编号2020DYZX02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徐清燕.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1):135.

[2]周海章.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策略[J].好家长,2015(37):113.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留守儿童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