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道德与法治学科《虎门销烟》一课为例

2021-11-04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虎门销烟鸦片林则徐

邸 丽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地直街小学校,吉林四平136000)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可以说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要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于无形,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设计中巧妙地情景创设,呈现原生的课堂,激发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感悟。下面就以《虎门销烟》一课为例,阐述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动力

五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影视、报刊、书籍、网络等各种途径,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所了解,但学生尚不具备对历史进行探究和反思的意识。因此,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屈辱历史,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观看图片引发学生对“折断的烟枪”的思考,提出核心问题:“它要告诉我们什么?”,进而引导学生一同追溯曾在这里发生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设计如下:

欣赏“虎门销烟”图片(包括雕塑、绘画,最后定格在虎门广场上“折断的烟枪”的图片上)。同学们,大家刚刚欣赏到的是各地优秀的雕塑和绘画作品,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坐落在广东东莞虎门镇的标志性雕塑——“折断的烟枪”。这个雕塑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同追溯曾在这里发生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

本课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具有丰富教育价值的雕塑——“折断的烟枪”,提出其核心问题。这样由近及远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的对接点、认知活动的生长点,从而引导学生将历史学习转变成探索与发现的认知活动。

二、探究原因,激发学习热情

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带领学生认识鸦片的危害,从介绍英国向中国输送鸦片的目的切入,帮助学生了解英国是怎样向中国倾销鸦片的,使学生理解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可以分三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第一步,展示19世纪初期中、英两国国家面貌对比情境图,使学生直观感知当时英国经历工业革命以后的发展和中国还处于封建制度和封建经济时代落后的国情;第二步,展示鸦片输入和白银流出的数据统计表,再次使学生直观的感受鸦片的输入增加及白银的大量外流,初步弄清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第三步,通过中国人吸食鸦片的实景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鸦片长期泛滥会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懂得鸦片虽小,但却使国力衰退、国民羸弱。设计如下:

1.展示中英双方国家面貌对比情境图

图1

教师引导:中国近代,清政府内忧外患,内部官僚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大清帝国已经风雨飘摇、大厦将倾;而英国却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为工业强国、殖民势力渗透到世界各地,对中国这个沉睡中的、落后的东方大国早已垂涎三尺。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英国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企图借此打开中国的大门。

2.展示有关鸦片的资料

出示有关鸦片的一些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有关鸦片的知识。

3.展示鸦片输入和白银流出数量统计表

了解1660年到1840年,英国向中国走私和倾销了数量巨大的鸦片。

教师引导:鸦片走私给英国资本家和鸦片贩子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带给中国的却是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士兵战斗力下降,整个社会处于混乱之中,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据统计,1835年,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超过两百万,上到朝廷官员,下至平民百姓,许多人吸毒成瘾,身心俱损。

图2

4.展示一组中国人吸食鸦片之后弱不禁风的图片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鸦片长期泛滥会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使学生懂得如果不能销毁鸦片,中国将会遭遇灭顶之灾。

本环节利用图片、图表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当时中国国力的衰败,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以及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国力衰弱是中国遭受侵略的重要原因之一。情境图的设计避免了概念复杂、史实交错而导致的理解困难,加深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起到一图抵千言的教学效果。

三、再现英雄,增进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感受落后的中国在列强的炮火攻击下,国土及主权沦丧、人民遭受欺凌的屈辱,体会“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首先充分利用史实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力衰败的史实。在此基础上,适当补充当时中国经济、政治落后的史料,加深学生对国力衰败的认识,继而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的香港百年今昔之对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理解和感悟。

第一部分:走进“虎门销烟”历史,感悟林则徐的爱国情怀

请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教材,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分析林则徐禁烟的措施,由此认识“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这一部分重点选取林则徐的言行让学生感悟林则徐的爱国精神。一是引导学生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豪言壮语中感悟林则徐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二是从禁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虎门销烟的场景中体会林则徐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意志和捍卫民族尊严的决心;三是从身处逆境但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书中感悟林则徐为国为民、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四是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烧鸦片”的浮雕,从更贴近学生的现实入手,引导重温虎门销烟的情景,进而感受虎门销烟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设计如下:

教师引导: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做?

1.展示林则徐禁烟四幅图片

一些有志之士开始主张禁烟,要求严惩贩卖和吸食鸦片的人,抵制鸦片的输入,其中态度最为坚决的是林则徐,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没收鸦片、捉拿烟贩、严防海关等。

2.展示林则徐的图片

让学生汇报林则徐的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林则徐。

图3

3.展示相关奏折图片

图4

教师引导:在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清朝官员的坚决要求之下,当时的道光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开始下令禁烟,并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奔赴广州一带开始禁烟。

4.请学生自由读一读阅读角《林则徐禁烟》这段文字,初步了解林则徐禁烟的经过

1839年,林则徐奉朝廷之命到广州查禁鸦片。他郑重宣布:“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依靠民众的力量,雷厉风行地开展禁烟运动,没收英国商人的鸦片约两万箱。6月3日,在虎门进行禁烟活动。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图5

5.播放《虎门销烟》的影视资料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观看激动人心的销烟场面。

6.展示林则徐家书中有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字句内容的图片

图6

7.展示人民纪念碑“烧鸦片”浮雕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要纪念这一历史事件?

图7

教师小结:面对英国倾销鸦片带来的危害,中国人及时醒悟,奋勇抗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这部分遵循教材“时间为序,精神为核”的编写意图,深入挖掘历史素材的德育价值,遴选相关奏折、布告、家书、故事为教学素材,又通过探究、品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中感悟民族英雄林则徐等人的爱国情怀。

第二部分:走进鸦片战争历史,感悟舍身忘死的爱国情怀

在学习关于鸦片战争内容时,以了解人物故事、感悟爱国精神为主,引导学生领会面对欺凌与压迫时中国人民奋勇抗争的精神。为了突出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本课尽量采取形象的图片、生动的故事、简约的文字直观地呈现历史内容。让学生在感观上更直接地了解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结合教材及学生的生活,从现实中发掘与历史密切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感悟中华儿女奋勇抗争的精神。

这一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小小故事会”环节,让学生分享英雄的故事,在分享中感受关天培、陈化成以及三元里抗英的人民群众在抗英斗争中体现的不屈的斗争精神,从中感悟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之时所体现出来的不甘屈辱、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奋勇抵抗的民族精神,认识到这些民族的脊梁身上所散发的抵抗外来侵略的骨气和决心。设计如下:

教师引导:1840年,英国政府以“虎门销烟”为借口,派出远征军侵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课前布置大家收集相关的资料,下面我们就来把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小小故事会”环节。

展示民族英雄关天培、陈化成、三元里人民群众抗英的图片和《誓与炮台共存亡》等文字材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照不同角度,经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讲故事。

教师小结:鸦片战争虽然过去181年了,但是这段历史,中国人民不会遗忘,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在很多地方,都有与鸦片战争相关的遗迹和纪念馆,课后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去看一看,站在历史的遗迹前体会一下当年的战斗,从而感悟英烈们的爱国精神。

图8

图9

四、对比反思,捍卫民族尊严

从“虎门销烟”事件开始,带领学生了解英国侵略者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进而发动鸦片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订近代以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史实,帮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不屈不挠斗争的开始。回顾屈辱历史,理解国力衰败是导致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通过“为什么说中英《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这样一个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大门从此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次,通过引导学生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两张对比图中,思考国家落后与国家强大的不同。最后,通过观看香港回归的实况转播,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为今天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和自豪,引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设计如下:

教师引导: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被迫妥协告终。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1.展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英《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教师小结: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英国侵略中国,反而要求中国割地赔款,使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11

2.展示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图片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两张对比图

图12

让学生自由回答:“你从这两张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当时中国闭关锁国,国力衰弱,在经济、军事等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但是祖国后来日渐强大,才能屹立于世界东方。

3.播放“香港回归”的音像材料。引导学生认真观看,一起见证香港重回到祖国怀抱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展示一组现在香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香港回归祖国之后的样貌。

教师小结: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标志着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殖民统治的结束,中国人渴望实现祖国统一的多年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对比香港的过去和现在,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曾经历过的屈辱,了解伟大祖国由衰败到强盛的历史,萌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五、重温历史,树立报国决心

本活动是本课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前后呼应,再次展示“折断的烟枪”雕塑图片,让学生感受观看同一张图片的不同心境。知道强盗闯入、山河破碎不堪回首的伤痛。不论过去多少年,不论经历多少风雨,世事如何变迁,都绝不可能被遗忘和磨灭。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刻在骨子里、血脉里永世不忘的记忆。设计如下:

展示“折断的烟枪”雕塑图片。提出问题:“当我们再次伫立在这个雕像面前,你觉得它要告诉我们什么?你又想说些什么呢?”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引导学生既要从生活出发,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又能回归生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深刻地感悟历史的启示、感悟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和先烈的爱国情怀,树立为祖国的强大而贡献自己力量的志向。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连接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的桥梁,更是评估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基于核心素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贯彻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教育改革路上的必要一环。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才能真正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对世界发展规律及认知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虎门销烟鸦片林则徐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爱国
原创音乐剧《虎门销烟》的人物造型创作
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对我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研究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杨文仁连环画《林则徐》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