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变式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03吴思敏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

吴思敏

摘要:变式练习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克服“题海训练”的弊端,避免学生因作业太多而精神疲惫,而且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出浅显、盲目和狭隘的误区,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变式练习;应用

所谓“变式”,就是给学生提供各种感性材料,不断变换其表述方式,使训练形式发生变化,而本质属性不变。变式练习,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围绕数学教学目标、数学知识点,精心设计一系列形式多变的巩固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做数学题目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克服“题海训练”的弊端,避免学生因作业太多而精神疲惫,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出浅显、盲目和狭隘的误区,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在变式练习运用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设计变式练习,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小学生年龄尚小,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变式”,加强对学生进行概念的形成过程的引导,通过围绕概念精心设计一系列“练习变式”,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理解以及综合归纳概念的本领。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为例,由于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整数倍,所以不易接受。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变式练习:

第一次变式:去年,淘气4岁,淘气爸爸的年龄是淘气的7倍,淘气的爸爸多少岁?学生会根据对“倍”的认识直接得出结论:淘气爸爸的年龄是淘气的7倍,由此得出淘气爸爸去年的年龄是28岁。

第二次变式:前年,爸爸的岁数是淘气的多少倍?引导学生说出“前年”两个人的年龄变化情况“都比去年小一岁”,即淘气3岁,淘气爸爸27岁。知道了前年两个人的年龄,自然学生也能算出淘气爸爸的年龄是淘气的9倍。

第三次变式:假设过了3年,淘气爸爸的岁数是淘气的多少倍呢?再引导学生,明确今年淘气和爸爸的年龄分别是5岁、29岁。3年后,淘气8岁,爸爸32岁,爸爸的年龄是淘气的4倍。通过变式,引导学生关注父子俩年龄的变化关系,使学生对倍数有了感性的认识。接着,我推而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帮助学生初步总结:两个人的年龄差始终不变,但两个人的年龄在倍数关系上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样,让学生“认识倍数”的教学目标初步完成。值得提醒的是,教师在设计变式练习时,既要照顾到生活实际,又要尽可能地设计出与课时目标有关的数学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明白数学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对数学概念的实质性才能了解得更透彻、更精准,他们对抽象的数学概念也会更感兴趣、更能理解其价值。

二、通过变式练习,训练数学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通过变式练习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首先,注重变式练习在设计时的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避免练习设计时的盲目性、随意性;其次,练习的设计突出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巩固,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变式加强对数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再次,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便于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力所能及地自己解决问题,高效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2,5的倍数特征”和“3的倍数特征”时,我给学生准备了这样一个变式练习课:

1.按要求填空。

(1)□□两个数位上的数一样,并且是5的倍数。

(2)3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

2.从准备好的卡片中拿出4、3、0、5四张数字卡片,布置学生按以下要求组成三位数:奇数;偶数;2的倍数;5的倍数;3的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3.某班共有40多名学生,现在平均分组做游戏,如果3人一组,能刚好分完;如果5人一组,也能刚好分完。那么,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分析:第1题是让学生通过对2、5的倍数以及它们共同倍数特征的观察,明白题目给出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在写出正确的答案后,初步感知“2、5的倍数”和“2和5共同的倍数”的一般特点。这里,我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变式把倍数的概念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感知、领悟并掌握2、5和3的倍数。

第2题的设计,有一点难度。这道题在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否活学活用的同时,重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这道题的答案是多个的,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会激发他们的做题热情,觉得题目有挑战性,会想方设法把全部的结果写出来;而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只要能完整地做完练习就可以了。这样体现了变式练习的层次性,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3题的设计,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让学生分析总结,进一步知道答案是在40~50之间,同时知道它是3和5倍数,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课堂练习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40~50之间找出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在找出的数字中再找出5的倍数,也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是5的倍数的数。最后,组织小组讨论,在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比较简单,进一步理解这几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这三题的设计,通过变式,让数学知识的本质得以充分凸显,不仅有针对性,而且由简单到复杂,层次分明,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得到高效训练。

三、利用变式练习,培养空间观念

在小学生的认知过程中,空间观念的形成相当困难,同时对于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又至关重要。因为好的空间概念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对位置、测量等数学知识的整体感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奠定基础。因此,我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变式练习,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數学思维和空间观念。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道变式习题:“用28米长的麻绳绕长方形竹篱一圈,怎么样围可以让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学生一开始利用“周长是28米”这个已知条件,算出一条长与一条宽加起来是14米,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面积。接着,我布置学生讨论,在长与宽之和等于14的情况下,尝试长与宽分别取不同的数,观察长方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当长方形的长是13米、宽是1米时,这个竹篱笆的面积是13平方米;当长方形的长是10米、宽是4米时,它的面积是40平方米……这样,在长和宽总和为14米的范围内,不断变换长和宽的数值,直到将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变成7米时,发现它的面积是49平方米,也就是最大。通过不断尝试与探索,学生得出结论:当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不变时,长和宽的差越小,所得的图形面积就会越大;差为零时,长、宽相等,图形变成正方形,这时面积最大。

这里,我通过变式练习,运用以前学生熟练掌握并理解的数学公式,结合黑板上画的图形,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强化变式练习,提升运算能力

通过设计变式练习,固化所学,提升能力,这是常规教学方式之一。我在教学四则运算时,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尚建立在对感性材料的认识基础上,对数学运算的运用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处于单一静止的状态。为了让学生在运用定律进行运算时提升能力,我在教学时围绕“运用定律进行运算”这一目标,精心设计多个变式练习,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探讨,让他们在枯燥的运算中寻找规律,提升运算能力。如在教学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手拉手”时,我结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的内容,设计了如下的变式练习:

(1)101×0.45

(2)0.25×3.7×0.4

(3)7.2×8.4+2.8×8.4

(4)0.0695×2500+695×0.24+51×6.95

结果发现,学生可以快速解答(1)(2)(3)题。而针对(4)题,若按照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先二级运算,后一级运算,则计算难度增大,导致学生的计算错误率高。基于此,我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的乘法算式,发现它们都含有由“6”“9”“5”组成的因数,只是大小不同。为此,可以在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将这三个因数转化成大小相等的数,再把算式变式为695×0.25+695×0.24+0.51×695,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这样,既省时又可避免出错,而且比原来简便多了。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知识迁移,建立新的运算法则,既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提升了运算能力。

五、运用变式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根本上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一切书本知识的最终学习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解决实际问题可作为小学数学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大量变式练习的强化,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结果的迁移,其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与问题解决能力就能够得到提高。例如,我在教学完北师大版小學数学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二)”后,出示了下面的变式练习:爷爷养了一群鸡和鸭,一共有240只。鸡多鸭少,鸡的数量比鸭多5倍。请你算算,多少只鸡?多少只鸭?

变式1:鸡是鸭的5倍,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多200只。爷爷家的鸭和鸡各是多少只?

变式2:爷爷家养了一群鸡和鸭,一共有240只。鸭比鸡少200只。爷爷家各养了几只鸡和鸭?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以线段的形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理清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解答。在变式1中,设鸭的数量(1倍量)为x只,鸡的数量就是(5x)只,列方程为x+200=5x,解出x就可以了;在变式2中设鸡的数量(1倍量)为x只,鸭的数量就是(x-200)只,列方程为x+(x-200)=240,得出结果并检验。在练习中,我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与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这种变式训练,虽然题目表述不同,但题中隐含的基本数量关系不变,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对数学问题的本质有进一步的理解,为他们以后解决类似问题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变式练习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在培养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思维和空间观念的形成、运算能力的提升以及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方面意义重大,值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去探讨、研究并应用。

参考文献:

[1]冯铖.小学数学变式练习教学探究[J]新课程,2015(05).

[2]施翠琴.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变式教学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3.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