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微成著,因课精彩

2021-11-03吴冕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吴冕

摘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的落脚点,而学校主要的教育活动依托的是课程。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现实关切。为此,从“求真微课程”开发的背景意义、开发措施及实施效果的期许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通过“求真微课程”的开发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素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助力学校特色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求真微课程”;学生个性发展

一、关切课程发展现实

进入新世纪,经合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人的“核心素养”要求,随后如何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引发了教育研究者的大讨论。而学校主要的教育活动依托的是课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先后进行了课程标准研究,把“核心素养”植根于课程设计已逐渐成为教育共识。

2016年我国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明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导引,引领当代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那么,什么样的课程才能蓬勃发展每一个学生?笔者认为,只有建设以多元发展为导向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即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集成的课程模型,才能实现这个美好愿景。虽然大部分的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能够得到培养,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很难得到落实,这就需要开发一些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加以补充,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个性化的特色校本课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多元化、立体型的课程体系来为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服务。这就是说,基于核心素养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发展已经成为现实需求。

二、传承“求真” 文化因子

钟灵毓秀的虞山脚下,两代帝师翁馆之侧坐落着一所百年老校——常熟市义庄小学,它以“求真弘义”为校训,润泽了一代又一代学生。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校训就是最强音,我们始终坚持以制度治校、人才强校、科学治教,始终跳动在学校文化发展的脉搏之上。“追求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理念指引着学校所有的教育行为。

学校创办之初,教育先人便提出了“培养合格之公民,教会孩子生活之技能”的办学主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我们的教育信仰。百年以来,学校虽历经多任校长,却始终坚定“求真”这一蕴含着教育本体的思想论断,不断追求着自己的办学品质,搭建起学校课程建设框架,逐步形成了“求真教育、乐雅童年”的课程体系。

随着历史的变迁,如今学校的学生87%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经商户的孩子,学生文化背景显著不同,这就需要学校提供能满足其个性发展的“私人订制”课程。因此,笔者认为,要让本校“求真” 课程体系更加灵动起来,开发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求真微课程”势在必行。

三、夯实“求真微课程”体系

依托学科的优势,通过社团活动、学科实践、五大好玩节日等活动,积极拓展学生学习的外延空间,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有效迁移,让学生到自然、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实现校本课程的华丽转身,走个性化、多彩化、融合化之路。

(一)依托深厚的课题研究

陶行知的“求真”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是20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一个热点,自1985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以来,与之相关的研究课题非常多。而“求真微课程”是笔者所在学校“十二五”期间构建与实施的“求真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延伸,有着基础牢、起点高的优势。这将是学校“求真课程”在核心素养目标导引下的一次微型化、精品化、品牌化的蜕变过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故“十三五”期间学校提出了相关的课题研究,以课题为依托,引领学校“求真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在深厚的课题研究基础上开发“求真微课程”,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师的相关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开发教材、构建评价体系并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可以说,以课题为依托的研究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让“求真微课程”的开发变得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二)建设多元的师资队伍

著名课程理论专家崔允漷教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的活动。”我们的“求真微课程”则是一种牢牢植根于学校文化、基于教师的优势、整合地区及校情的个性化校本课程,课程意义向课外生长、向经验生长、向生活生长、向网络生长……因此,“特长教师”“家长教师”“专家教师”构建的教师资源在学校应运而生。

首先,教师始终是“求真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力军,设立目标、微课程分类、制订方案,到最后完善评价方式等环节,无不需要依托教师的专业能力。我们力求教师在“求真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找到新的生长点,使其课程理念、教育理念得到发展。

其次,学生家长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丰富且具有多样性,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弥补学校在“求真微课程”开发时的不足。为此,我们邀请家长、教师进言献策,形成家校合作的“求真微课程”开发模式。

再次,邀請校外专家走进课堂,既丰富了“求真微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也增强了“求真微课程”的吸引力,让学生在接受更专业的知识的同时,感知专家学习、成长经历,有利于凸显专家课程的教育价值。

教师、家长、专家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知识面广、课程亲和力强,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效缓解了学校的师资压力。

(三)开拓丰富的课程内容

我们秉持培育优秀的社会公民的教育理念,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动机,积极挖掘各学科、本土、校本资源,还融合了学科实践活动、主题文化活动、校企互动、社团活动、项目活动等多种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我们着力对学校已有“求真课程”中的校本课程进行微型化、品牌化、精品化改造,精心建构了长短课结合并有学校话语权的“私人订制”课程,即以“一馆、一院、一校、一堂”为载体的“求真微课程”。

1.以“少年弘义馆”为载体的德育微课程,以“八大好习惯”“十大美德少年”“三大成长礼”的培养为途径,以弘扬大义、坚持正道为方向,丰富学校道德实践内容,建设有底气的德育队伍,开展有影响的主题活动,坚持有特色的养成教育,营造有品位的德育文化。加强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育“真品”学生,鼓励学生做最棒的自己。

2.以“少年艺体校”为载体的艺术体育微课程,给予学生需要的、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有一定审美修养和身体素质的“真能”学生。通过成果展示、沙龙、游戏活动等方式,努力提升校园“求真文化”的品位。

3.以“少年科学院”为载体的科学实践活动微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与乡土乡情整合,与生活实践整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的活动中践“真行”,使其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4.以“少年学思堂”为载体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如交流互访、思维训练、调查采访、撰写报告等方式,引领学生获得“真”知识、练就“真”本领、形成“真”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挖掘优越的乡土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所在学校地处琴川老城,繁荣的服博贸易、绵长的坛上文化、古朴的堂馆遗迹,历史与流行交织,孕育出独特的文化气息。这些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走进学校,既能体现“求真微课程”的地域特色,又能使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更迷人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土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经济发展,在学生心中播下家国情怀的种子,使学生对家乡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民族自豪感。

四、彰显“求真”微课程的影响

(一)塑造学生个性能力

“求真微课程”开发的最终价值是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给学生提供多维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做最棒的自己,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具体体现在微课程的设置面广、微课程的内容趣浓。

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但注重与国家课程的衔接,而且在活动中注重与美术、音乐、体育、科学、综合实践等其他课程的统整,与学校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旨在借助“求真微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功能,给学生的童年增添一抹亮色,最终呈现出“方正质朴、优雅大气、基础扎实、学有所长”的理想形象,真正做到“精彩每一個”。

(二)笃实教师科研素养

“求真微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对课程的决策权,这时教师就是课程编著者、实施者、评价者。教师通过参与“求真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其课程理念一定会发生根本的转变,他们会审视自己的学科特点和时代发展特征,进而建构自己的新一轮的知识结构。

同时,教师在完成本学科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求真微课程”的研发,这就是一个“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这样,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了教学研究者、学生引导者、实践反思者,更有利于激发学有所长、教有所长的教师的潜力,教师的科研意识、理论水平、研究方法等科研素养势必会更加厚实。

(三)助力学校特色发展

笔者的学校是一所以“科学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学校,相信以“求真” 课题研究为引领,依托“一馆、一院、一校、一堂”特别是“少年科学院”微课程,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丰富知识结构、提升科学素养。

我们还积极探索科技特色的纵深发展,采取了“点、线、面”结合的方法。“点”即在原有科技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向高端化、智能化进军。线”即科学社团课程活动更为丰富、参与学生更为广泛。“面”即通过“课程重构、学科重组和课堂重建”的“求真微课程”开发,让学生全员参与其中,力求“有重点、全辐射”。相信在“求真微课程”的助力下,学校特色建设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积淀与提升。

当然,“求真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实践、不断修正的过程。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是学校“求真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美好追求,正如现今弘扬的立德树人、发展素质、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笔者坚信从学生个性和爱好出发,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锤炼,“求真微课程”定能成就学生的大精彩!

参考文献:

[1]王蔚.智慧型课程设计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2]朱永坤.求真教育,只为更合适的教育[J].华人时刊·校长版,2018(3).

[3]陈黎明.崇尚“特色发展”理念  打造“求真教育”文化[J].华夏教师,2016(11).

[4]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