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理念下幼儿STEM项目学习研究

2021-10-31梁晓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5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深度学习

梁晓英

【摘要】STEM教育注重真实情境、问题解决、小组合作和分享评价,对幼儿的深度学习有推动作用。笔者认为,项目学习和深度学习有着共通、关联之处,都可以对幼儿学习品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较好的提升。笔者从实践的案例出发,探索深度学习理念下幼儿STEM项目学习研究之实施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STEM项目学习、教育策略

一、项目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内涵和联系

STEM,S科学、T技术、E工程、M数学,也有的延伸到艺术(A)领域。即STEAM。项目课程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值得学习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深度学习,参与体验操作探索与他们生活经验紧密联结的课程;它也是幼儿在新旧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延伸经验的过程”。

幼儿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较长的一个时段,围绕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全身心地积极投入,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与探究,运用高阶思维,迁移已有经验,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STEM项目和深度学习,有共通和关联之处。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开展深度理念下的项目研究呢?下面以大班项目活动《做秋千》为例。

二、深度学习理念下幼儿项目学习研究

(一)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发现真问题

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中经常蕴含着教育,也正因为源自生活,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才会更有经验,幼儿也更有兴趣投入探索和研究,研究不是专家事情,做一个有心的教师,有准备的教师,一个支持孩子的教师,应当积极关注的兴趣点,根据兴趣,开展有价值性的教育活动。

“老师,刚才去沙池玩,听到园长和工程叔叔说,沙池要改造了。”“哦,这样啊,那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不如我们去现场看看吧。”老师抛出问题,带着孩子们来到正在改造的沙池。“这里做了个天桥,如果做个滑梯,就可以从天桥滑滑梯下来。 “我想在沙池那里做个秋千,可以荡秋千”“还可以在下面做个跷跷板”“也可以设计几张小椅子,玩累了可以歇息”……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七嘴八舌讲着自己的想法。老师把孩子的想法记录了下来。最后大家商量约定,分成三组,一组做滑梯,一组做秋千(见图1,小组设计图),一组做跷跷板。“我们可以在木工坊将要设计的模型做出来,给建筑叔叔参考。”(本文主要介绍做秋千组孩子的活动)

除了问题的来源外,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还遇到了许多问题:幼儿多次遇到问题:秋千用木棍黏,荡不起来、钉子钉不进去、绳子绑不住、如何才能更稳固等。教师要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组织讨论,交流想法,团讨决定,确定任务。为幼儿的探索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提供材料和支持,为深度学习搭建鹰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为幼儿的学习创设环境,提供支持,搭建鹰架。在活动中,教师分析了幼儿的想法,带着幼儿参观了沙池,勘察现场,激活幼儿的思维;去现场观看摇摇椅,查阅网络关于秋千的照片,和幼儿认识秋千的结构组成;提供不同的秋千图册,拓宽幼儿对秋千的认识;让幼儿绘画设计图,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实现从想象到用不同符号、数字进行表征的过程。了解到幼儿想做模型给建筑叔叔,教师带幼儿参观了幼儿园木工坊、美工室,里面有丰富的材料和工具,供幼儿使用。这些资源的和材料的提供,为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可能。另外“找到—使用—归还”是教師的一个支持性策略。阵列有序的木工坊,各种不同的木工工具,为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提供了可能。同时清晰的标志便于幼儿归还,同时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提供时间和空间,保证深度学习的可能性

幼儿自主学习的发生不仅需要材料支持,更需要场景和充分的时间支持。在本次木工活动《做秋千》中,教师没有急于催促孩子去完成作品,而是鼓励幼儿通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头脑风暴,小组交流,从而迸发了想制作秋千作品模型的愿望。为了支持幼儿的进一步探索,教师带幼儿来到木工坊,丰富多元的场景又再一次激发了幼儿小组合作的欲望。在制作秋千吊杠的过程中,孩子一开始不知道如何正确选择材料,教师并没有急于干预,而是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试误、反思、调整,最后终于选择了用绳子来制作秋千吊杠。(图1为幼儿的探索过程图)由此可见,深度学习的产生需要时间和空间这两个重要的保障条件。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能够持续进行深度学习、深入研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催促,要耐心观察和等待、支持和引导,才可以见证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哇时刻。

(四)分析项目活动的价值,预设可以获得的核心经验(见图3)

(五)鼓励幼儿有不同的分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表达。”同样的,孩子有一百种想法,一百种与世界连接的方式。《高瞻学前课程模式》一书指出,“描述了一间专为主动学习而准备的课室,它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的事情,可以在众多选择中,找到符合自己兴趣和个性的东西,让幼儿有信心去进行探索,去回答自己的问题,去形成有意义的关系。”在为沙池改造献计策活动中,教师给了幼儿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通过讨论决定出三组设计。教师没有说谁的想法是好的,谁的是不好的,也没有规定谁去做秋千,谁去做滑梯,谁做天桥等,而是给回选择和主动权孩子,让幼儿做自己活动的主人,自己选择,大胆尝试,合作完成。在制作中,幼儿拿起木棍当吊杆,而且选择了用胶水黏紧的方法,成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错误的,但是教师没有制止,而是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去解决,最后收获成功的喜悦。活动中,幼儿有讨论,有协商,有分工,有合作,有交流。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得出关于人、材料。事件、想法的结论。无论成功与否,都是幼儿自己必须经历的,都不容错过。

(六)对照深度学习特征,识别提升学习品质

如何判断项目过程中是否存在深度学习?要对深度学习特征进行厘清。幼儿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主动、批判性的学习。从认知方面深度学习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理解与批判:在活动中幼儿对秋千的认识并没有停留在“知道”层面,会比较不同的秋千材料,认识秋千的基本结构等,同时,结合自己对沙池的调研,决定自己也做一个秋千,而且设计的秋千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会认识到同一样的高度的秋千,不同高度的人用起来不方便等;秋千旁边要放一些凳子,增加多一些休闲功能,方便沙池的孩子坐等;二是联想与建构: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联想与建构是贯穿整个活动的。将自己看到的秋千与自己想象中的秋千进行链接,画出设计图;将设计图与现有材料进行链接,选择了不同的材料制作秋千;吊杠晃不起来,和平时自己玩秋千的经验进行了联想,改成用绳子代替,进行经验的二次建构;也体现了深度学习的第三个特征:三是迁移与运用。幼儿会将已有经验迁移到制作中,设计图设计了制作的不同步骤,这也是幼儿初步学习分工和分步推进计划的体现。幼儿学习着建筑工人,统计要用到的材料和数量,这也是一种迁移与运用。(见表3)

(七)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启发引导促进学习

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适合的隐和现。要始终做幼儿学习的激发者,支持者、推进者和追随者。一是及时观察捕捉到幼儿的想法,展开讨论,激发幼儿深一步探索的欲望。二是引导幼儿绘画形成设计图;三是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没有急于纠正或者包办,给到幼儿探索和寻求答案。当幼儿求助时,教师及时出现,并没有自己打结,快速了事。而是采用了平行游戏,示范的方法,引导幼儿学学打结。在团讨环节,看得出教师很注重用心观察细节,引导幼儿比较设计图和实物图的不同之处,还有在设计时候出现一些好的想法,结果没有实现的,都让幼儿充分讲述,了解背后的原因,为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引发了新的问题和研究点。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蒋明珠,许艳.项目学习:进入学科的课程智慧[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姚怡.STEM 教育理念下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研究—以项目活动“苏州园林”场景搭建为例[J].教师,2021,7.

[4]杨雨.幼儿园项目课程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21(7).

【注释】

[1]杨雨.幼儿园项目课程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21年7月下半月刊:85

[2]王小英,刘思源.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特质与逻辑架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0年第一期.总第301期:3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深度学习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