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正”文化培育学生的良好品质

2021-10-28朱姝姝

江西教育C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养正家乡习惯

朱姝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旨归是“养正”,即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养正”的内涵,用“正”文化引导、启发学生。“正”在《辞海》中的意思是正中、不偏斜、正直、纯正、正当等。以“养正”为核心进行教学,既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又符合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特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以问题为线索,聚焦“正文化”

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时,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成长问题等。以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为线索,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等出发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导学、问题立学、问题研学等是“正文化”理念下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基本流程。

例如,在教学《大家排排队》一课时,笔者进行了学前调查。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插队问题不少,比如“别人插队,我为什么就不能插队?”“大家都应当排队,但对于有急事的人,应该让他们插队吗?”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遭遇、思考的问题,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聚焦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研讨、交流,从而让学生的认知走向深刻。教师要以问题为线索,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聚焦于“正文化”,要弘扬、聚集“正能量”,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

二、以体验为方式,演绎“正能量”

道德与法治不是适合“说教”的学科。在笔者看来,道德知识是一类感受性、体验性的知识,是有效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与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感悟,让学生形成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心理。

例如,在教学《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时,笔者不是用传统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知,而是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感受家乡的山清水秀和人文气息。以活动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见识,还能涤荡学生的心灵。有学生背着摄像机将家乡的美景拍摄下来,并做成纪录片;有学生带着手机,将家乡美好的山水景色拍摄下来,做成一个相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自豪感。在这个过程中,爱家乡已经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学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以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要挖掘相关的资源、素材,让学生亲身经历。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唤起学生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以反思为习惯,形成“正追求”

“正”字起笔为一横,喻为“金”;“正”字第二笔为一竖,喻為“木”。“养正”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位于课堂正中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以“反思”为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追求”。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反思。通过学生的反思,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反思需要学生“回头看”,对自我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进行强化训练。借助于反思,学生能对整个学习流程进行梳理。例如,在教学《我的好习惯》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反思:“我们有哪些好的习惯、坏的习惯?怎样改正不良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认真倾听。反思能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让学生有效沟通、积极交往,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在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中,教师要注重将学生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对学生“好的习惯”和“不良习惯”及时总结,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修养。“正”文化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的,它包括正直、正气、正性等多层含义。“正”文化能够成为塑造学生气质、灵魂的重要抓手,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形成人人讲正、事事重正、时时求正、处处显正的良好心理品质。◆(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

猜你喜欢

养正家乡习惯
强化“三新”课改 建构“5E”课堂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教学特色
文化兴校担时代之责 养美育正承文院之脉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简介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风景里的大美学校
——江苏省宜兴市湖实验学校“养正文化”剪影
好习惯
弘道养正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