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明志·笃行

2021-10-25俞辰

红豆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陶行知学习

俞辰

【摘要】引领:指从“做中学”“思中学”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视作一种教育文化修炼,自觉赋予陶行知思的时代新内涵。明志:指深度理解教师社会角色的历史责任和使命。笃行: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都是用教育唤醒大众,用学习发展大众的智慧。

“引领·明志·笃行”是我们学校开展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几十年的经验。赋予陶行知教育思想新的时代境脉意义是我们不断创新陶行知教育思想校本化的目标追求。“立德树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优质均衡”是我们坚守的学校文化初心。

【关键词】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学校层面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并不是一种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文化自信引领下的信仰坚持。陶行知教育哲学思想是教育公平,只有坚持教育公平,才有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公平,教育必须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人类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平和自由。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是经验主义流派,倡导生活教育,尊重学生,主张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和社会的小主人。用“做中学”的方式,改变“死读书、读书死”脱离社会文化境脉的学习范式。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爱国情怀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社会责任心,表达了一个万世师表的风范。我们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要建立起一种校园教育文化,找准陶行知教育思想和中国教育改革的契合点,深度理解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国家课程的执行力,做立德树人,勇于实践的时代新人。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诠释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所谓真人是指诚实之人,勤勤恳恳一心为民族振新之人,做实事不空谈之人,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博学之人。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精辟的论述:“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庸人,无德有才是坏人,无德无才是小人”。这里的“德”指道德,包含政治思想,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各个层面,只有“德”立起来了,人才能站稳脚跟,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考试成绩只是一种数字符号,并不能完整代表教育结果。

教人求真的根本路径是优化和改善学校课程。义务教育的课程是分级管理的,我们优化学校课程采取“夯实国家标准课程,融合地方课程,搞活校本课程”的总方针,把课程三维目标的情感和态度放在首位,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我们从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找到了有益的方法,把道德教育跟艺术教育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开展生活教育,综合教育和跨学科教育的实践探索,让学校教育的新课程体系,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发展性平台。

2.“知识观、儿童观、教学观”。现代教育改革的焦点基本上都集中在知识观、儿童观、教学观的变革并由此而推出的学习观、课程观的假设。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源于杜威的经验主义,把知识视作经验的炼制。现代知识观从文化视角,进一步界定了真正的知识,其中包含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默会性知识,知识除了承接性,还有默会性、创新性。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知识观有其进步性的一面,但也有时代局限性,我们在理解“做中学”的教学范式方面,在强调经验的重要作用时,不能忽视“思中学”,不能忽视批判性思维的作用。许多课题教学案例,把活动局限在肢体层面的设计,而忽视心智层面的炼制,这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误判。

现代课堂教学改革都提倡“学生为中心”、“教是为了不教”,但是什么是学生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有的人曲解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儿童观和教学观。有效学习有三个原则:一是学习双通道原则,即文字符号和表象、图像两个通道;二是学习主动性原则,即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行为;三是学习容量原则,即学习应该在学生学习可接受性范围内进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坚持以上三大原则的。学生为中心是指把学习的互动参与权还给学生,革除教学中强制灌输、权力至上的弊病。“教”与“学”的关系是互补、互动的关系,教是手段,学习是目的,“教是为了不教”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陶行知的“小老师”制度是实践处理有效教学的探索。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能贴标签,搞形式主义,要理解“小老师”,“导师制”的本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设一个学习型共同体

1.学习型共同体的基本知识。学习型共同体的基本概念有两个界定核心:一是共同体指一个温馨的,相互依存的团队;二是学习型指学习作为这个团队的唯一生活方式追求;三是学校应该是一个最理想的学习型共同体。我们在三个维度上建构校本化的学习型共同体。一是信念维度,就是学校文化和办学理念的建构上,从物化到理念,深度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本质特征,坚信大众素质教育观念践行教育公平理想;二是结构维度,学习型共同体是有完整结构的,包括基础设施结构,课程管理结构、人事考核制度结构和学习效果监测结构等。用制度规范共同体成员行为;三是能力维度,包括工具设计和运用,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经验炼制等。

学习型共同体的建设一定要坚持师生平等,师师平等、生生平等。教师只有工作分工的不同,不能有人格尊严差异,学生只有学习快慢的速度不同,不能有坏的标签。平等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对话、交流和合作。应试教育的本质是筛选,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学习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個观点即割除精英教育的不平等弊病,把教育权、学习权、生存权还给所有人。在学习型共同体中不存在先知先觉的上帝,只有合作共济的奋斗者。学习型共同体的所有成员要有集体归属感和集体责任感,陶行知的风范为所有人树立了充当学习型共同体建设者的榜样。

2.学校文化的生态建设。学校生态的重构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生态指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人际环境的总和。生态环境有两个不同的逻辑起点,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操作行为:一是竞争为手段的优胜劣汰逻辑,另一种是合作共赢的逻辑。两种逻辑起点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商业文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用优胜劣汰营造唯利是图的生态,学校文化也受其影响。现代社会合作共赢成为文化主流,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和平,制止战争成为世界共识。学校文化生态的重构将成为未来世界生态发展的基石。

学校文化生态的重构反映在二个层面:一是教师的团队建设,要改善教师职业发展的培养机制,建立起交流合作的制度环境,形成学习型共同体的内聚力和内驱力;二是加快课堂生态的文化建设,建立起生命课堂的模型范式。根据国内外有关生命课堂的研究资料,课堂分“知识课堂”和“生命课堂”两大主要形态。知识课堂以知识为中心,以标准为导向,以权力控制为手段,实现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最大化。生命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和发展为导向,以交流合作为手段,实现人的全能发展,具体说就是“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生命课堂是一种现代社会契约化形态的文化因子,体现权利和义务、纪律和自由、主体和客体高度统一的课堂形态,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扎根课堂,路在脚下

课堂有三种理解:一是物理空间,即教室;二是活动空间,即学习的场域;三是心智空间,即学习和发展的平台。随着信息技术对现代化教育的冲击,课堂的理解已经脱域于物理空间。疫情期间的网课已经不限于物理空间的教室。课堂理解的脱域改变着传统学习的模式,教师的控制权在减弱,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求在提高,课堂应该是一个共同体,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细胞。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必须扎根课堂,用生态课堂的基本理念,规范课堂范式,改善学习方式,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

1.基于观察、课描、解释的课堂研究范式。传统教学理念的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现代教学论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还是一个研究者、实践的改革者。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基于“实践出真知”的理论假设起点上的。因此扎根课堂,进行田野式的研究应该是每位教师的主要工作职责。

我们学校在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课堂研究要遵循观察、反思、理解的逻辑程序,开展有效的团队合作研究。我们要坚持课堂研究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材的方法,以课堂作田野,以学生作对象,通过观察、描述、反思、理解、改革课堂教学作为,使生命课堂呈现应然的理想状态。

观察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很多教师不会观察,不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施教。我们把观察分为两种:一种是第三人稱的观察,通过听课、磨课、评课、说课来观察课堂现象;另一种是第一人称的观察,通过课堂志白描,像医生写病例一样,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两种观察都是主观性行为,观点不同,标准不同,可能观察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陶行知的儿童观为我们制定了标尺,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宽容儿童是我们的基本立场。

课描是记录真实课堂的有效方法,有两种形态。一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录像录音,记录真实的课堂场景;另一种是借助人工表格文字,记录课堂现象和师生行为。二种形态并无本质差异,主要是供教师反思和理解之用。生命课堂是活的课堂。所谓活的课堂就是课堂千变万化,有形而无刻板的模式。教师的教学智慧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智慧来自反思和理解。“以学生为中心”是一句口号,能炼制一种信仰。但是“以学生为中心”并没有明确可操作性的行为。口号变为行动是要付出心智成本的,也就是要有智慧的参与。透视课堂、写真课堂、分析课堂、理解课堂是我们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2.让学生回归生活。人类生存在三个世界:物质世界、精神文化世界和自我世界。所谓回归生活是指让学生在三个世界中和谐协调的发展。用生活三个世界的理念理解人的学习,所有学习都是三个世界的实践活动,学校是这种事件的特殊场域。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就是指教育必须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手脑合一就是指学习必须坚持三个生活世界互动,物质和精神的统一。陶行知生活的时代跟我们生活的时代无论在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生活即教育”的自我意义建构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要把生活教育活动化、平庸化、简单化,要在传承和创新的结合的点上下功夫,把社会文化境脉、学生生活境脉、学校课程教育境脉统一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西方新教育思想本土化的时代产物,给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宝藏。“经典”是异地、异时能解释各种现象的经验炼制。讲不尽的陶行知故事,学不完的陶行知教育思想,这些都是陶行知经典的教育智慧的写照。

参考文献:

[1]《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美]拉尔夫·泰勒著中国工业出版社2010年.

[2]《课堂研究概论》王鉴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陶行知学习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