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10-24刘学谦

智慧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餐后糖化空腹

刘学谦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

0 引言

糖尿病作为血糖升高的一种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主要受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继而促使胰岛功能下降所致[1]。该病具体表现以高血糖、心肾功能紊乱为主,若血糖长期处于升高状态,心脏负荷较大,同时对身体各组织、神经等能力造成慢性损伤,加剧各器官功能障碍,进而易诱多种并发症,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构成影响[2]。因而,早期诊断对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后续科学治疗有着积极作用,也是控制病情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检测指标主要以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等指标进行判定,但随着医疗诊断技术不断发展,临床诊断技术日益提升,常规血糖检测方式逐渐出现不足,易出现漏诊、误诊等现象,继而影响病情恢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3]。有研究表示,血清C 肽和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依据效果显著,有效提升诊断确诊率,提升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次实验应用血清C 肽和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指标检测糖尿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抽取2018 年7 月至2020 年4 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诊的47 例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47 例来医院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男25 例,女22 例,年龄41~82 岁,平均(61.5±1.85)岁。观察组男24 例,女23 例,年龄43~84 岁,平均(63.5±1.91)岁,病程1~9 年,平均(4.30±1.10)年。纳入的实验人员均自愿参与,观察组中的研究对象均符世卫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4],且未接受过降糖处理,所有患者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排除病例:合并严重脏器病变、肝肾功能不全者;存在精神障碍者;依从性不高者。组间信息观测结果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所有人员均在早晨阶段抽取空腹静脉血10mL,随后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置入ETDA 抗凝管(紫帽管),送至检测室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此外,另抽取3mL 血液样本置入促凝管(红帽试管)中充分摇匀,常规静置后实行离心分离:3000r/min,进而获得上层血清。采用Olympus-540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C 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及餐后2h 血糖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①就检测过程中的血清C 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数进行测评。②对检测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指标测得结果展开对比。③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C 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试验结果采用SPSS 22.0 进行分析。所有计量(临床测评指标)均采用()表述,组间结果检验用t值表示;同时选用spearman 相关系数实施分析,决定系数(R2)和校正决定系数,可以用来评价回归方程的优劣。R2 随着自变量个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需要校正;校正决定系数越大,其结果越优;检验结果若是P<0.05 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测评结果对比

相较对照组,经观测,观察组中血清C 肽测得结果呈更低,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测得结果呈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测评结果对比()

表1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测评结果对比()

2.2 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测评结果对比

经测评,观察组中空腹血糖及餐后2h 血糖指标分别为(9.54±2.48)mmol/L、(11.46±2.74)mmol/L,结果相较对照组数值(5.13±1.07)mmol/L 和(7.72±1.63)mmol/L 呈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测评结果对比()

表2 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测评结果对比()

2.3 相关性分析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血清C 肽含量将随病情变化呈负相关(P<0.05),即病情程度越重,其含量越低;而糖化血红蛋白同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发病诱因多同自身的免疫系统缺陷、生活方式等存在密切关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5]。该病具体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血糖浓度偏高,若一直处于高血糖状态,其生理会逐渐失衡,继而对多种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损伤,从而诱发多种其他严重并发症。此外,病情持续发展,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他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影响。若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危及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而,及时采取早期诊断为后续治疗奠定坚实基础;随着科学技术及现代医疗技术日益发展、成熟,临床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病情方式变得多样,但若未能尽早做到确诊,后期治控难度较大,不利于患者康复。因而,临床需强化对糖尿病病情的诊断重视。临床常规检测主要以测血糖为主,仅能在特定时间测定血糖含量,易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6]。

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最常用检测指标,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国际公认的一个测量糖尿病的“金标准”,其在血液含量浓度偏高将影响红细胞亲和力,加速组织及细胞缺氧,进而血脂及血液黏度均增高,加剧心脑血管发生[7];此外,该指标还将诱发肾病、末梢循环障碍等,引发其他病变。糖化血红蛋白百分率是指血液中同葡萄糖结合血红蛋白在整个血红蛋白的占比。若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将诱发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严重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因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对测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准确反映血糖一段时间的变化和控制情况,利于掌握患者病情,并依据测量指标科学制定治疗方案。但值得注意的是,仅观测糖化血红蛋白这一指标效果并不明显,常规检测作用仍不可替代,需将日常血糖一同结合检测,对控血糖作用的效果才能更明了[8-9]。但就上述得出的结果也只能对某一时段的血糖水平进行反映,无法动态评估血糖的实时变化情况;不但如此,受患者自身机体情况、抽血检测时间、血糖浓度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早期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显著,因而增大了误诊及漏诊现象的发生几率。口服葡萄糖耐量这一研究结果主要是对受检者体内胰岛茁细胞功能、血糖调节能力进行反应,但该结果受客观条件影响因素较多,且重复检测的难度较大,从而诊断效果也存在误差[10]。

C 肽也称作连接肽,是由胰岛β 细胞所分泌的分子肽类物质。能够有效测定血清C 肽浓度,也是反映胰岛β 细胞分泌贮备功能。但因C 肽不存在胰岛素生理功能,又与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干扰,进而对采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检测效果明显。胰岛素β 细胞分泌功能一旦出现紊乱或是敏感性降低均会促使葡萄糖代谢异常,继而血糖随之升高。血清C 肽可作为判定胰岛素β 细胞分泌功能的一个重要科学指标,是反映胰岛素β 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11]。不但如此,血清C 肽作用于糖尿病分型及临床鉴别是否低血糖有着较强的指导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经观测,相较对照组,观察组中血清C 肽测得结果呈更低,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测得结果呈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测评,观察组中空腹血糖及餐后2h 血糖指标结果相较对照组数值呈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应用血清C 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能够精准反应胰岛素分泌及疾病严重程度;而结合常规血糖指标检测有利于进一步判定糖尿病病情变化,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当然,若血糖水平逐渐上升,患者病情程度越加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会出现正相关关系,而血清C 肽呈下降趋势,由此体现血清C 肽在反应糖尿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存在明显作用,且实行血清C 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后期控血糖、胰岛细胞功能损伤情况可准确反映,从而保证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参考条件[12]。

综上所述,应用血清C 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效果更为突出,可作为诊断的两个重要指标,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猜你喜欢

餐后糖化空腹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关于空腹的这些真相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天天测血糖仍需测“糖化”
常吃煎蛋有危害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