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信息技术建构中学历史开放性课堂探微

2021-10-16庞海容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核心素养

庞海容

【摘 要】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下巧用信息技术建构中学历史开放性课堂的策略,建议从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思维、教学形式、考试方式等五个方面巧用信息技术进行开放性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历史 核心素养 开放性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128-03

所谓开放性历史教学,就其实质而言,即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着眼于每个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关键能力的提升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对历史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说,这种改革创新是历史教学的又一场划时代革命。运用信息技术建构历史开放性教学,让历史教学如虎添翼。在中学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载体、以学科知识作为内容对学生施教,同时学生也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主动学习,这种教和学的活动进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得以真正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将得以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将极大地被激发,历史教学也将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改革历史教学,是摆在每一位历史教师面前需要不断探索的教改课题。

一、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的引入虽然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讲授内容也基本上是课本的固有知识。原本最讲究人文精神养成的学科因此被湮没于枯燥乏味的教师说教、学生背教材的怪圈,历史教学环境变得日益“沙漠化”,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今天,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此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必须跳出原来的封闭怪圈,构建开放性的历史教学模式,这是当今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从当今教育改革中的高考改革这个视角来看,中学历史教学必须打破封闭走向开放。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新的命题思路“能力主导,素养立意”成为历史学科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综观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其中开放性试题作为历史学科高考改革的“试验田”,是最能体现高考考查学生核心素养趋势的题型。这一题型以其材料多样性、设问开放性、答案灵活性成为每年高考题的一个重要“看点”,也常令人掩卷深思。这无疑给教师的学科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树立新的历史教学理念,构建开放性的历史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达成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巧用信息技术建构中学历史开放性课堂

事实已经充分说明,关闭在“象牙塔”内的教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共享资源的海量、活动的开放性、交流的超时空等优势成为改革历史课程封闭教学的一种重要动力。

(一)巧用信息技术让教学内容走向开放

历史似乎已“盖棺定论”,但随着考古和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将不断对原有历史进行补充和重新评价。因此,历史教学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是十分必要的,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开放性历史教学成为可能。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丰富了历史信息载体和信息传输渠道,使人们享有了空前丰富的历史信息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信息的载体从书本、刊物和报纸转移到存储量极大的磁、电场,从而轻而易举地实现教学内容的集约化。同时,信息技术使学科资源实现共享,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师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利用众多的历史网站所提供的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历史资料、图片、影像等)。通过网络的搜索功能,可以近乎免费地拥有无限的有效信息来丰富孤立的、闭塞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学的知识容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而是能开阔眼界,看到百家思想。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充分体现本学科时代性的最新史学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史学动态。如笔者在讲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设计了构建“抗日战争云纪念馆”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完成“日军侵华 民族危急”“正面战场 浴血奋战”“敌后战场 艰苦卓绝”“民众抗日  众志成城”等四大主题馆的布置。而学生除了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素材,更多的有关抗日战争的文字材料、图片、视频等素材需要利用互联网查找进行补充完善。这样,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不仅使教学内容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充,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而且由于现代信息技术能提供声、像、图、文并茂的信息,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习效率得到成倍的提高。

(二)巧用信息技术让教学时空走向开放

教学时空的开放性是指历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由课内校内向课外校外延伸。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教育时空。教育本来就是把人类社会积累的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因而这种信息环境的巨大变化,为教育模式的根本改变创造了条件。日本专家认为,真正的信息化基本效用是,在教育中大幅度扩充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双向信息传递,并缓和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创造以信息网络为中心的新的学习空间。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各种网站、网络平台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时间与空间是不固定的,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对课程中时间维度和方向维度的调控。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通过各种标注提示学生重点阅读内容,从而提高网上浏览的效率。在学习资料内容的选择上,根据研究主题选定相关内容,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庞大实用的“資源库”,如历史教研、历史天地、历史在线、历史风云、史海泛舟、血铸中华等网站。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课外时间,利用教学软件、课件、数据库、互联网等进行多渠道学习和研究。这样,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学生的自主研究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从而达到学习的有序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如笔者尝试利用每节课前3分钟开展“历史上的今天”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分工负责,在课外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也可以由教师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每天都能漫游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历史课教师要树立“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的新观念,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扩大信息接受量。如果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又何愁视野不开阔、历史思维不别具风格?

(三)巧用信息技术让教学思维走向开放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中学历史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实现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目标。创造性思维即是创新思维,包括强调思维深度的集中思维和强调思维广度的开放性思维,其中决定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程度的主要是发散性思维即开放性思维。

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中,学生对生活的感觉有时并不一定敏感,甚至可能会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熟视无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去思考现代社会中所发生的社会现象的深层次历史背景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微课、专题网页、QQ论坛等,学生通过对历史上历次经济危机爆发的相同原因和罗斯福新政措施的核心共同点、罗斯福新政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的比较等问题进行讨论而产生争鸣。在学生展示成果和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和想法给予重视,对学生的思考成果表示肯定和欣赏。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观点,教师不要轻易批驳或否定,而应引导学生依据具体的历史内容、运用正确的学科分析方法,以达到最终自我否定和形成正確观点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发展了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沉淀、关键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四)巧用信息技术让教学形式走向开放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由于具有开放与互动的特点,使教师活动于虚实融合的情境中,教师既可在现实世界也可在虚拟世界里与学生互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出,课堂教学不应受集体授课这一传统封闭形式的局限,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对象、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教师可自行设计自己的教学主页,以便于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或师生在线交流。对课堂上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学生可以根据其在课外获得的有关资料对课件进行充实,形成师生共同参与课件制作的局面。历史教师还可以举行一些“研究成果发布会”。以“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节为例。首先,教师以时政热点“美俄在叙利亚的较量”创设情境,导出课题,并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几个主要的研究主题,如“两极对峙格局出现的原因”“冷战的含义及表现”“当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新版马歇尔计划吗?”“冷战的影响及其启示”“当今国际局势热点探究”等。其次,学生自愿结对成组选定一个研究专题,查找相关资料,并在组内就所得资料进行专题讨论,合作完成一篇专题报告。最后,将研究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或网页以便在发布会上展示。这样,通过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增强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打造开放性的课程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教学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更加生气勃勃,又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综合素养的养成。

(五)巧用信息技术让考试方式走向开放

历史学科的考试要真正达到考查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的目的,就必须改传统的封闭性考试为现代的开放性考试。通过开放性的考试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考试题目:“为发展广西的旅游业,扩大广西的对外影响,‘贡献你的智慧,提出你的创意。请你以广西近现代历史为背景,设计一个历史文化游的旅游线路,并说明设计理由。”教师可以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查询相关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设计。这样的题目既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课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只要掌握基本的上网查询能力的学生,在这种考试中个性和才能也能得到展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开放性考试是对学生进行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成绩,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意识。

总之,巧用信息技术建构历史开放性教学,将让历史教学如虎添翼。在中学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载体、以学科知识作为内容对学生施教,同时学生也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主动学习,这种教和学的活动进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得以真正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将得以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将极大地被激发,历史教学也将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薛晶晶.浅析历史开放性试题对核心素养理念的贯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2]朱永新,王智新.当代日本教育改革[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3]鲁梦琳.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历史开放性教学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9.

[4]廖德才.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J].文理导航,2018(02).

[5]胡欣红.让核心素养在试题中落地生根:以一道改革开放试题的命制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02).

[6]刘文红.信息技术背景下建构开放式历史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9(16).

(责编 秋 鸿)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核心素养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与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刍议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