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S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及观察

2021-10-11周小冬杨志攀

医学概论 2021年13期
关键词:脊髓损伤

周小冬 杨志攀

摘要:目的:观察PES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SCI)的疗效。方法:将60例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组均予常规膀胱功能干预,实验组辅以PES结合运动想象疗法。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尿失禁次数、每次排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个月2组患者尿失禁次数、每次排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均有改善,且实验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在常规方法上PES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SCI效果明显,能有效地恢复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运动想象;盆底肌电刺激;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在全球范围内,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脊髓损伤后患者几乎均存在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3],国内外研究显示SCI首位死亡原因是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并发症。而减少神经源性膀胱并发症的主要问题就是恢复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因此适宜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非常重要。目前针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手段有限。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磁刺激疗法以及康复训练疗法(导尿术、加压排尿和扳机点排尿等)。尽管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很难使SCI患者膀胱功能完全恢复。大多数治疗方式都有一定的创伤性或存在长期或短期的并发症。疗效欠佳,影响了康复整体疗效,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运用盆底肌电刺激(pelvic flo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S)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来恢复患者自主排尿功能。PES是一种非侵入性功能性电刺激方法,属于神经肌肉电刺激范畴,具有无创伤性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利用电极棒两端电流刺激阴道或直肠,直接或间接刺激盆底肌,激发神经传导,加强尿道周围肌肉收缩,同时能抑制逼尿肌收缩。从而达到改善尿潴留和尿失禁的作用。运动想象疗法是通过反复运动想象而无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激活大脑中某一特定区域,从而达到提高排尿及控尿功能目的。PES结合运動想象疗法,可以更好激发患者产生主动排尿感觉,从而恢复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l月—2020年12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治疗的完全性SCI患者60例,诊断符合美国脊柱损伤学会2000年标准(ASIA,2000年)[2]。随机分为两组:盆底肌电刺激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7.53±10.18)岁,病程(30.42±9.35)d,其中颈段6例,胸段14例,腰段10例;常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0.85±12.46)岁,病程(27.52±8.93)d,其中颈段5例胸段14例,腰段10例;常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0.85±12.46)岁,病程(27.52±8.93)d,其中颈段5例,胸段12例,腰段1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损伤部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功能干预,包括间歇导尿、逼尿肌反射诱发排尿(如耻骨上区轻扣法、扳机点排尿法)、手法排尿(如挤压法、Valsalva屏气法、按摩法等)等。实验组在常规膀胱功能干预前20mi先进行运动想象疗法训练。运动想象治疗在安静房间内进行,嘱患者仰卧于床上闭目全身放松2~3min,然后进行运动想象,要求患者集中注意力,用全部感觉进行训练,在护士或治疗师“运动想象”指导语的提示下,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宽敞的卫生间里或茫茫大海边或在广阔的森林里,听着潺潺流水声(如海浪拍击声或瑟瑟风声),尿意感逐渐增强,此时有一股力量汇集到腹部,腹压随之增强,同时尿道口放松,并试图自己排尿,然后由家属或陪护配合播放流水声进行诱导排尿,再结合PES刺激,重复4~5次,最后让患者睁开眼睛,休息2min后继续重复训练。在上述想象任务中,需强调患者全身性投入并主动配合。本疗法开始阶段由专业康复护士或治疗师指导,直到患者掌握正确方法后由其自行训练。治疗师每天督促、询问训练情况,与患者一同分析动作特征,帮助其了解和掌握正常的排尿过程及感觉。上述运动想象疗法每天治疗4~6次,每次持续15—20min,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于人选时先对所有患者进行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测定,先通过导尿将患者膀胱内尿液排空,再向膀胱内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温度37℃),直到尿液从尿道口溢出时所灌入的盐水量即为膀胱容量,此时让患者先自行排尿,直至不能排出为止,记录所排出尿量,并立即进行导尿,最后导出的尿量即为残余尿量。从治疗前至治疗结束时,记录2组患者每天的尿失禁次数、排尿量

(1)治疗仪器及参数:使用台湾产ST一608尿失禁治疗器,将尿失禁治疗棒置于直肠(男性或未婚女性)/阴道(已婚女性)内约5—7cm,利用电极棒两端电流刺激骨盆底肌肉组织,产生肌肉收缩运动。治疗参数:脉宽2001.ts,通电/断电比4s/4s。波升/波降l“ls,波频:20Hz,4min;3Hz,10rain;10Hz,20min(采用仪器的自动模式)。治疗时间为每次34min,每天2次,每周治疗6d休息1d,连续治疗8周。

(2)治疗操作方法:电极连接好以后.将导线的插头插入仪器的频道输出孔,开启电流强度调节按钮。然后从小到大逐渐凋大刺激电流.对于不完全性SCI并肛门感觉清楚的患者。边调节边询问患者的感受,一旦患者感觉到疼痛不适,即表明已超过患者的最大耐受限度,此时再稍调小输出电流,患者可以耐受后,固定调节按钮开始计时治疗。对于完全性SCI或肛门感觉不清楚的患者.先把电极放于患者手背,然后从小到大逐渐调大刺激电流,边调节边询问患者的感受。一旦患者感觉到疼痛,即表明已超过患者的最大耐受限度,此时再稍调小输出电流,询问患者可以耐受后,再把电极放于治疗部位,固定调节。

1.4 方法

两组均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包括间歇导尿方法,传统针刺治疗、反射性排尿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后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内容如下:患者卧于床上,指导患者全身放松,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宽敞的卫生间里,听着潺潺流水声,尿意感逐渐增强,想象一股力量汇集到腹部,腹压随之增强,尿道口随之放松,并试图自己排尿,陪伴人员配合播放流水声诱导排尿,重复数遍。在想象任务中,强调患者利用全部的感觉。最后指导者用声音提醒患者慢慢睁开双眼。每次治疗20min,2次/d,6d/周,共8周。可给予不同的指导语。本方法开始时由专业康复护士指导,直到患者掌握了正确方法后由患者自己训练。家属配合,协助放尿,护士每天督促、询问训练情况。

1.5 治疗前

2组患者尿失禁次数、残余尿量、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个月后发现2组患者尿失禁次数、残余尿量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明显增加,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1.4统计学分析本文所得数据采用SPSS23.0版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恢自主排尿的患者例数有25例(74.3%),自主排尿恢复时间平均为(27.5±5.4)d。对照组恢复自主排尿的患者例数为15例(54.3%),自主排尿恢复时间平均为(37.7±6.1)d;经统计学比较发现,实验组恢复自主排尿的患者例数及所需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分别经2个月治疗后,发现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2.21±1.15)分]及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3.02±2.12)分]均较入选时明显降低(P<0.05)。人选时实验组及對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57±0.73)分和(4.64±0.69)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2个月治疗后,发现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2.21±1.15)分]及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3.02±2.12)分]]均较入选时明显降低(P<0.05)

3 讨论

近年来,SC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SCI及其所引起的并发症、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神经源性膀胱是SCI的常见并发症,其中,膀胱逼尿肌压增高、尿道闭合压增高、顺应性下降是继发上尿道改变的高危因素。而且.尿频、尿失禁常导致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和自尊心受挫。SCI及其所引起的并发症使患者产生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目前国际公认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治疗的目的和原则是:①保护肾脏功能:膀胱必须有足够大的容积.并且能够低压储尿,在无高压及流出道无梗阻条件下能够完全排空膀胱,这是维系患者生命最重要的问题。②尿失禁的处理或重建控尿能力:这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目前主要干预措施包括留置导尿、间歇导尿、反射性排尿等,其中留置导尿是传统的排尿方法。留置导尿虽然可以解决下尿路梗阻问题,但同时也可能引起膀胱挛缩、膀胱结石、尿瘘等不良后果,增加泌尿系统感染机会[1]。间歇导尿需每天反复进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也会增加。间歇导尿的另一危险因素是反复的膀胱过度膨胀,使得膀胱容易感染,引起逼尿肌肌源性损害。反射性排尿临床常与间歇导尿联合使用。但反射性排尿是非生理的、并有潜在的危险,使用不当会引起肾功能损害.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是极其复杂的综合工程,目前尚未找到一种疗法可以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完全恢复。处理治疗比较麻烦。PES是一种非侵入性功能性电刺激方法,属于神经肌肉电刺激范畴,具有无创伤性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利用电极棒两端电流刺激阴道或直肠,直接或间接刺激盆底肌,激发神经传导,加强尿道周围肌肉收缩,同时能抑制逼尿肌收缩。从而达到改善尿潴留和尿失禁的作用。运动想象疗法是通过反复运动想象而无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激活大脑中某一特定区域,从而达到提高排尿及控尿功能目的。PES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更好激发患者产生主动排尿感觉,从而恢复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根林,汪家琮,周红俊,等.46例脊髓损伤患者并发肾积水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2):64-66.

[2]张光铂.我国脊柱脊髓损伤基础研究、临床、康复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01-202.

[3]1 Pagliacci MC,Franceschini M,Di Clemente B,et a1,A muhicentre follow-up of clinical aspects of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J].Spinal Cord,2007(45):404-410.

[4]侯春林,主编.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周小冬(1990—),女,汉族,江西赣州人,职称:护师,现供职单位为赣州市人民医院,科室:康复医学科,研究方向为护理,专业:护理。

杨志攀(1980—),男,汉族,江西赣州人,职称:主治医师,现供职单位为赣州市人民医院,科室:麻醉科,研究方向为麻醉,学位:学士,专业:麻醉。

猜你喜欢

脊髓损伤
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
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影响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行动学习法在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自助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干预价值评析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干预价值评析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