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创”模式下中职学校“微竞赛”创新教育的研究

2021-10-10朱旦文袁喜汤佳妮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

朱旦文 袁喜 汤佳妮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当前中职课堂“以赛促创”教学模式的现状,阐述了“微竞赛”等思想方法在中职创新教育中的探索。

关键词:以赛促创;创新教学;微竞赛

一、“以赛促创”模式的思想内涵

“以赛促创”是以项目化教学为中心,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行“教、学、做、赛”相结合,学生在创新竞赛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以赛促创”中的“赛”,因其竞争性强、目的性明确、实践性强等特点,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能动性,适应了创新人才发展要求。学生通过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展示创新成果,检验创新能力,并在赛后反思改进自身问题,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促创”的效果。

二、目前中职学校“以赛促创”创新教育的现状

笔者近三年连续指导学生参加了浙江省中职创新创业大赛,期间曾多次与其他学校的校长、指导教师交流经验,并总结了当前创新教育的现状。显而易见,“以赛促创”模式的教学成果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企业的广泛认可。然而从深入交流的情况来看,“以赛促创”的实际教学情况与理想状态下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存在严重脱轨,对创新教育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下面详细分析该问题。

通常,教师应该将课程内容与案例相融合,编写出项目任务。学生课中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实践自己的竞赛项目,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最终得到竞赛作品。然而实际上,竞賽项目的实施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外时间,绝大部分学生因无法坚持而放弃,这对竞赛项目的实施是极为不利的。此外凭借小组内的人员课外自主实施竞赛项目,不仅完成率低,而且质量也不高。指导教师为了取得优秀的竞赛成绩,直接在开学初便直接删选出成绩优异、能力出众的学生来参加大赛,并采取单独辅导、强化训练等模式。教师直接选拔、辅导参赛学生,对于参赛学生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效果,对个体的创新教育也会产生质变效果。然而这对班内绝大多数的学生却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参赛人员的确定意味着“以赛促创”名存实亡,学生逐渐丧失兴趣,对创新教育的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发展成参赛个体与班级群体之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这使得“以赛促创”的教学模式成为空话,违背了其本意。

三、“以赛促创”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微竞赛”

(一)“微竞赛”的涵义

“微竞赛”是在单位课时内,完成某一特定内容的竞赛。竞赛由教师组织,学生实践参与。单次竞赛时长上通常以2课时为主,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延长或缩短。每堂课的内容都围绕创新大赛项目的子任务来开展,各个子任务的竞赛即组成每堂课的“微竞赛”。

(二)课堂“微竞赛”的具体实施方法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需要确定创新大赛的参赛项目。教师一般拟定多个参赛项目,大致确定项目子任务。随后研究创新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并将各个任务与教学大纲进行匹配,综合考虑任务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度、项目的实施难度、教学设备的要求等因素,确定出最优的参赛项目。由于课程后期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课堂“微竞赛”等都围绕着参赛项目展开,“微竞赛”的成果更是直接作为学生的参赛作品,因此参赛项目一经确定后,原则上便不再更换。此外,竞赛任务与教学大纲要求的匹配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微竞赛”能否顺利地开展,因此参赛项目的确定需要教师尤为慎重。

课前,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发布竞赛参考资料、竞赛任务、竞赛评分标准等。提前发布资料有助于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方向,同时能够激发好胜心,为课堂竞赛预热。此外教师需要布置好小组实践场地,并准备好本次竞赛所需的教学用具。部分教师会忽略课前准备,但实际上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课堂“微竞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微竞赛“竞赛。学生根据目标任务在小组内开展创新实践竞赛,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的同时又要互相合作。教师在班级内观察记录,重点关注参与度低的学生,监督、激励该类学生重新参与到竞赛中,同时也需要关注表现出色的学生,作为潜在的参赛对象。竞赛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成果公开点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邀请往届大赛评委,提出改进意见,并依据评分标准打分。每次竞赛任务的结果按照分数进行排名,对优秀小组颁发奖状。此外教师需要按照积分的形式累计排名得分,并作为选拔参赛人员的主要参考依据。

课后学生根据点评结果以及改进意见对课中的竞赛成果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教师则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在下一次课中,学生展示改进后的成果,教师对其评分,在总结竞赛的问题后,再开展新的竞赛任务,真正实现“促创”的效果。

(三)课堂“微竞赛”的反思

“微竞赛”能够有效提高创新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竞赛中,缓解了当前实际课堂无法很好地贯彻落实的困境,在教学上真正做到“面向人人”。然而在“微竞赛”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惑:现有的主流创新教育教材并不适合“以赛促创”的教学模式,这使得编写竞赛任务较为困难,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较大考验,更需要教师对创新竞赛项目有很深的理解,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训室制度、设备有待进一步跟进和完善,特别是课后,由于场地设备受限,学生无法自由开展竞赛实践,这使得竞赛几乎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拖慢了竞赛进度且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此外,还存在课堂“微竞赛”竞赛成果存在争议等其他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

小结

课堂“微竞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以赛促创”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中遇到突出问题,但是要实现全面贯彻落实,仅依靠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制度方面加以引导。从学生的竞赛奖励、人才评定,教师的职称评定、薪资奖励,学校的课时安排、实训管理等多角度入手,打好教改的组合拳,实现“以赛促创”教学模式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程璐,李涛,尹昌美,许超,李建.“以赛促创”视角下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改革[J].人才资源开发,2021(13):56-57.

[2]窦文.平面设计专业“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2020(24):73-74.

课题:本文系临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立项课题“‘以赛促创思想下中职学校‘微竞赛创新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
运用创新教学,打造小学数学魅力课堂
略论中学体育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
创新教学,打造幼儿英语多彩课堂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基于身体与职业素能的中职体育创新教学研究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