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探析

2021-10-09罗雯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1期
关键词:主动探究有效课堂科学素养

罗雯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持续推进,学科教育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重点方向。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融入STEM技术,跨领域整合多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改进实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推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设计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验证猜想,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开展深度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方法整合;情境教学;有效课堂;主动探究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oncept, subject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all 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key direction of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is a basic curriculum with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Integrate stem technology, integrate multiple methods across fields,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mprove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Promote students to find problems by situation, design and solve this problem. Team work to verify the conjectur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Carry out in-depth teaching,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explore, develop students’ experimental inquiry ability,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inquiry consciousness improve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Keywords】Science literacy; Method integration; Situated instruction; Effective classroom; Active exploration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新课标倡导科学素养的教学,包含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与实践,对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的认识等[1]。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教“无限”的科学知识,迫使科学课程“整合”[2]。如何将思维目标整合成为一个核心目标,根据核心目标提出中心问题,并且所有的活动环节都以解决这个中心问题为主线,呈现出真正适合学生的有效科学课堂,是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亟待解决的焦点与难点问题。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在这一背景之下,教师必须弱化对课堂的主导作用,突显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同时,通過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助推小学生获得科学素养[3]。

因此,创设教学主题情境显得很有必要,我们需要把学生带入情境后,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板块的衔接,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动态的客体不断作用于教学对象,起到助推水涨船高的效果。学生在情境推动下,尝试着自主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来分析解决问题,以促进科学探究学习的深度发生[4]。渗透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以及STEM跨领域整合[5]。

《运动与摩擦力》是2019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学期“运动和力”单元第5节内容。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线索,通过学生的猜测——设计——验证等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影响因素(接触面光滑程度、物体重量、运动方式)的关系。

一、以问题提出为导入,并创设情境

《运动与摩擦力》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

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下雨天有一辆车陷入泥潭,车轮打滑一直出不来,突然,男子下车,把自己的外套脱下套在车轮上,接着神奇的是车子脱离泥坑,能正常行驶了。这是怎么回事?通过视频+问题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外套脱下套在车轮上能帮助车子脱离泥坑?他们产生了疑问,好奇心陡增。而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再把这种感性认识通过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而走向理性。

接着,以如何移动大石头,引学生发散思维。学生提议:多人合作搬大石头;用滚木垫在底下搬运大石头;用拖车拉石头……这些方法有的费力,有的轻松,引学生思考是什么力的作用,用力大小一样吗?什么影响搬运的轻松程度?学生感知到摩擦力的存在,并且这个摩擦力有大小。那摩擦力的大小会与什么因素有关?提问提起学生的趣味性。(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愉快体验摩擦力的存在)。

很显然捕捉“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来促进学习,提升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它不是枯燥的,而是耐人寻味的。

二、把握教师指导的细节,提高实验效率

随时随地地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了解和指导。

结合课程的重难点和时间安排,三个对比实验都一一开展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节课将三个实验串联,设计成一个综合性实验,所有环节在一个小组内同时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实验,对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对小车轮子的改进处理,以及实验完成时的整理收拾的良好习惯培养等方面细节,教师都有必要进行指导。这样的改进,科学课堂的有序性将会得到保证。

三、把握实验材料的改进细节,提高教学效率

科学教师要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让实验材料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搭建“脚手架”。选择有效的实验材料成为科学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科学课的课前准备成为许多科学教师的负担。因而,我们就要选择简单有效的材料引领学生进行探究科学[6]。

《运动和摩擦力》根据影响因素,需要设计3个对比实验。即:探究接触面光滑程度、物体重量、运动方式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实验需要准备不同的接触面,还有不同重量的物体,这些比较麻烦。实验直接就地取材,选择桌面和地板为两种不同的接触面,学生的新华字典为小车的加载物。在做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的实验时,可以分别在地板上和桌面上拉小车。在做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是否有关的实验时,可以在桌面上拉小车,小车上装有新华字典和空车对比进行摩擦力的测量。在做摩擦力大小与运动方式(滑动、滚动)是否有关的实验时,分别在桌面上拉动以用透明胶粘裹轮子的小车和不加处理的小车进行摩擦力的测量。

新華字典体积小、又具有一定重量,地板和桌面的光滑程度不同,这些同时满足了几个实验的要求,这又是学生身边的材料,既简单又实用。用透明胶粘裹轮子,模拟轮子被控制,即小车滑动的方式,形象具体,让学生能在后期的学习中,立马把刹车时轮子的运行方式和滑动联系起来。

四、采用STEM式教学辅助,提高学生参与度

STEM教育理念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从实施效果来看,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用希沃白板将全屏投影技术应用到科学课堂。科学探究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个环节,亲身经历并深有体会,这样才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

以全屏投影形式,把每个小组的实验现况直播,让每个小组在进行实验的同时也了解其他小组的进展,相互比较又是竞争的模式开展实验,实现全员参与,调动气氛,积极实验。

五、数据汇总分析

实验记录单上的数据是学生进行实验环节后的结果记录,但在很多科学课上都只听到几组同学的汇报,同时单独的各组数据也看不出问题,形成不了趋势。为了能让全体学生展示实验情况,方便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可在黑板上设计实验记录单汇总表,并把每个小组的数据汇总,让学生进行总体数据分析、交流、总结。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对最初的实验预测进行验证。并引导学生对异常数据进行可能性分析。最终全班同学依据数据和数据的趋势可以得到全面又准确的结论。

回顾对本课改进的历程,我们从研究教材的经验型课堂走向了研究学生的活动型课堂,通过玩橡皮擦的方式唤醒了学生的“前概念”,又从“摩擦力”概念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设计并解决问题,最终探究出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从认识——实践——反思——实践——再认识的整个过程,正是科学认识的过程。融入全屏投影技术,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淑淑.国内外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目标和内容的比较研究[M].西南大学,2013(5):1-103.

[2] 郭玉英,姚建欣,等.整合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J].课程·教材·教法,2013(2):44-49.

[3] 王颖.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构建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6):46.

[4] 朱建华.主题情境,助力深度学习发生——以丁言君老师执教的《运动和摩擦力》例谈[J].内蒙古教育,2020(06):52-56.

[5] 姚建欣,郭玉英.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挑战[J].课程·教材·教法,2017(9):98-102.

[6] 郑奶月.把握细节,提高实效——以《运动和摩擦力》一课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12):122-123.

猜你喜欢

主动探究有效课堂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