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新高考适应性考试不适应如何破

2021-09-30林兴文

高考·中 2021年5期
关键词:适应性新高考高中政治

摘 要:组织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是教育部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部署,是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的重要举措。面对在适应性考试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应问题,需要深入地、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思考,确保考生能够快速适应2021年新高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政治;适应性

通过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考生可以熟悉新高考试卷结构、试题风格、题型难度、考试流程等,根据考试结果查漏缺补,找出薄弱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适应性考试的结果不会与正式高考挂钩,考生本可轻松应考,可是考后师生对思想政治科学习有不少新焦虑,这暴露了教学过中虽然师生已经根据新高考、新课标进行了很多调整,但学生还有很多不适应的方面。

一、适应性考试不适应的表现初探

(一)总体感觉是“难”

这次考试“难”在:考试时间调整为75分钟,要求考生答题节奏比较快,感觉不够从容;选择题每题调整为3分,增加了选项不确定时的焦虑感;题目材料长于日常训练,有效信息的提取困难,比如第14题不少考生没有找到“北上漠河,南下三沙,东抵抚远,西陲乌恰”的不同风光,没有选出③;选择题题肢与材料融合较为密切,不能通过简单套用教材观点做出选择,比如第1题的四个选项均为复句且与材料密切结合等。这些情形的出现导致中等偏上的学生也感觉较难,甚至有成绩较好同学因为不适应出现倒挂的现象。

(二)怀疑考查点超纲

本次考试中,面对新情境和生活中常用的词语,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部分同学感觉超纲,甚至调侃“自己会的都没考,考的自己都不会”。比如在第6题中,学生不能把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区别,不能认识到中华老字号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考试说明或者考试大纲已成为历史,考试命题依据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水平,其中学业质量水平三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如果学生只是根据经验简单的背诵教师编写的知识要点或机械刷题,是不能应对考试的。

(三)主观题无从下手

本次考试主观题最大的变化是一组材料一个问题题型的出现。与原来高考仅需从4个相关话题进行设问来看,这种变化提高了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考生要从“京剧与新京剧”“新能源产业”“信息茧房”“完善社会治理体系”“逆全球化”“5G”“联合国行动使命”等七个材料不断切换,需要增加对相关信息的把握能力。从问题的设置来看,试题比以往更加开放,比如15题的赞成或反对“新京剧”,第18题“撰写一个总结提纲”等,这些问题看似给予学生更多自由,事实上对学生的选择水平、思辨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从答案组织和试题批阅来看,更加注重语言组织能力,注重有效运用理论分析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水平,这对只熟练掌握“原理+方法论+分析”套路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二、适应性考试不适应的原因例析

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第3题:某市规划土地局、住建委、房管局、税务局等部门联合开展“放管服”改革,主要亮点如图2。这一改革在当地可以预见的传导过程是:

①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地区发展软实力增强

②政府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

③企业主体活力得到释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依法行政问题得到解决,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A.④→②→① B.③→④→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將上题改编如下:某市规划土地局、住建委、房管局、税务局等部门联合开展“放管服”改革,力争做到精简时间、精简费用、精简环节。这一改革在当地的影响有:

①地区发展的硬实力增强②政府工作效率更加提高

③市场主体活力得到释放④依法行政问题得到解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对比以上两题,我们的学生更适应的是改编题的命题风格和答案设置,而对于新命题缺少应对的经验和准备。

(一)从试题立意来看:试题立意就是命题人预设测试的意图和指向,也就是“考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近年来,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素养立意”。无论原题还是改编题都力图呈现:通过“放管服”实现“三精简”达成“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推进我国行政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通过学生答题推断学生政治认同的素养目标是否达成。

(二)从命题情景来看:两道题的命题情景都立足于真实生活即“放管服”改革,符合无情景不命题的思想。只是原题给出的情景更加丰富,更加复杂,不仅给出了“三精简”,还给出了“精简环节”的具体内容,阅读量明显增加。从情景呈现方式上来看有,改编题仅有连续性文本,原题还增加了非连续性文本,提高了对考生阅读的要求。因此,原题的情景更能有效地测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处理、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的能力,更加符合新高考“素养立意”的命题要求。

(三)从任务设置来看:原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推断“这一改革在当地可以预见的传导过程”,改编题要求考生判断出“这一改革在当地的影响”。事实上,两个任务设置难度和高下显而易见,原题不仅要能够判断出“三精简”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还要能够判断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考生需要首先排除选项④这一夸大其作用的说法,还要能够看到这个改革传导的路径是:政府“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改善——企业活力激发。

(四)从题肢给定来看:两道题目④选项都考虑了放管服改革和依法行政中存在问题的关系,意图考查学生是否认识到推进依法行政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久久为功”,从而推导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达成情况。改编题①立足于考查“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概念区别,主要还是“知识立意”。因此,原题题肢设置实现了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

三、新高考命题不适应的破解思路

面对这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要求和学科特色的新高考试卷,教师要避免简单的抱怨和等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从而引导学生克服旧有学习思维和习惯,达到更好的学习效益。有以下四点建议:

(一)反对学科矮化,提升师生内动力

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对思想政治学科的矮化思想有一定市场: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学习热情不高,不能从提升自身素养角度实现学科价值认同,只把它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工具;教师存在教学惰性,更适应于原有的“划书、抽背、刷题”模式,应对新情境新问题的指导能力不足,对考生指导方法有效性不够。因此,从教师角度来看,需要进一步研究试题的命题立意、试题情景、试题任务、答案编写等要素及其逻辑一致性,从“一核四层四翼”高度理解国家命题要求,充分研讨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实现方式,真正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学生应该提升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认识,从“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辩证的眼光、文化的眼光和国际的眼光”的培养高度,达到“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二)防止机械记忆,提炼学科大概念

非常遗憾的发现,有“背多分”、“背背佳”思想的师生还很普遍,机械式的背诵默写往往被当做经验在师生间传颂。这固然有命题的原因,更多的是师生思想认识的问题。对此,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因此,备考中需要摈弃细枝末节点点清的旧思维,开展学科大概念教学予以破解不适应。新课标在“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部分提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通过提炼学科大概念,开展基于学科大概念的课时复习教学、单元复习教学、模块复习教学和基于时政背景的项目教学,实现提升学生文本整体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实现素养提升。

(三)避免简单训练,领悟命题真思维

“3+1+2”高考模式下学生学习任务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无论是正式考试、学生日常训练,还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答题,往往首先采用排错法、排异法,着重在学生知识不足用力。学生和老师在审读材料情景与任务时往往一带而过甚至直接指向试题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简单的做题以完成作业任务,缺乏对命题者“为什么要编制这道试题”等过程的思考,教师在批阅和评讲中往往不会评讲“如何认识这道题目背后”的思维和命题动机。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命题者、指导者、做题者要求逐级下降,就算做再多的题目也是枉然。因此,师生必须充分理解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命题立意,站在考生应有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高度看待命题和复习。师生在复习中还要认真领悟新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做到精准备考不随意扩大和缩小复习范围、提高或降低能力要求。

(四)摒弃“两耳不闻”,提升社会理解度

当前,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一大弊病是“封闭运作”,尤其是江苏省卷不再直接考查学生纯时事政治题目后,不少学校良好的时政学习传统也开始动摇,坚持多年的时事专题复习也因课时紧张不再进行或者草草应付。这些做法导致学生对于社会的动态和世界的精彩浑然不知,往往剩下的就是“原理+分析”的答题模板,即行套用的脑海中积累的简单语句。学生对新京剧、逆全球化等很陌生,对信息茧房、半全球化从没听说,因此对基于真情景、设置真问题、寻求真解决的考试不适应也就不难理解。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必须抱着开放的心态,学校和老师也应该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支持,增加学生对社会变迁的知晓度提高理解度增强参与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变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窘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20年.

[2]朱志平.试题要素与命题技术规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8):78-82.

本文系2016年度镇江市“十三五”规划青年专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策略实践研究”(2016QN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林兴文.男,汉族,1979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研究方向是高考命题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适应性新高考高中政治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