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21-09-22黄玫莉冯凤霞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0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科学活动

黄玫莉 冯凤霞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然而科学活动中如何教学才是有效的呢?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效教学》中提出:“所谓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本文从开展科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入手,以“沉浮”为例,主要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以及有效提问引导等方面帮助幼儿培养探索的精神,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和积累科学知识,促进幼儿善于思考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科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沉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对科学活动进行探究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大班科学活动“沉浮”为例,表明科学活动的组织需要层层递进,保证实验操作的可行性、适宜性,让幼儿在操作、发现中保持兴趣,积累经验。

一、了解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所在和前期经验

杜威认为:“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中,早已暗含着教育所追求的东西。”沉浮实验探究的产生是幼儿在一次认识船的活动中得到的启发。幼儿在活动结束后便询问我:“老师,为什么船那么大那么重却不会沉到海里呢?为什么人不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往水里丢石头它就马上沉下去了不是吗?”幼儿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的探索兴趣点,尽管他们还不能够理解船能在水面上行驶是采用了什么原理,但是他们提出的各种疑问和猜想足以体现出了幼儿的学习动机,同时也给了幼儿动手操作实验的驱动力。

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猜想和验证能力,事先能进行事实上的设想和规划,结构活动目的性、计划性更强一些,他们往往能围绕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勇于克服困难,直到达到实验目的为止。基于幼儿们萌生的这一探索兴趣点,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能引导幼儿利用低结构材料进行沉浮的实验探究,从而发现一些沉浮的原理。

二、利用现有资源对幼儿科学探究实验提供支持

(一)促进探究兴趣的环境创设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据此我们认为:有效的环境创设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探索欲望。大班的孩子自主性比较强,他们往往喜欢选择自己的玩伴进行学习,因此在这方面我们会引导孩子们自由组合,促进幼幼互动。我们为本次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实验操作台”,给他们提供特定的操作空间,支持幼儿在区域内自己找到适合游戏的材料,以满足孩子的探究,时间也是幼儿自主探究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利用下午的特定区域时间给孩子进行实验,让孩子在宽松愉快的氛围内完成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更能让孩子体验到做实验的乐趣。

(二)提供适宜的可操作材料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同时,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游戏和实验的重要物质支柱,班级内大量的低结构材料为幼儿带来了更大的自由自主的探究、实验空间。本次探究以“沉浮”为主,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石子、细绳、漏斗篮子、雪花插片、橡皮泥、空盒子、泡沫板、塑料吸管、旧报纸、玻璃球、积木块、大水盆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来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我们还提供纸张和笔供幼儿在游戏中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想法和发现记录下来,与老师和同伴交流分享。

三、适时介入,巧妙引导幼儿自我评价

(一)教师适时介入实验,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进行猜想和实验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幼儿进行物体沉浮探究实验中发现乒乓球一放到水中就会浮起来;石头会沉到水底;纸刚放到水里会浮,过了一会儿,纸湿了,又会沉下去等等,幼儿积累了很多的实验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介入实验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乒乓球沉下去?问题二:如何让石头浮起来?在问题的导向下,幼儿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实验,经过实验探究幼儿又发现了很多的办法,例如:把石头装在空碗里,石头就浮起来了;用木头把乒乓球压着,乒乓球就在水底下了。

(二)幼儿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幼幼之间的交流以及自我肯定

《纲要》中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教师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才能帮助幼儿整理自己获得的科学知识与经验,体验与同伴交流分享的快乐。在实验结束后,我们把拍摄的照片及时放映到到教室的多媒体电视机上,让幼儿及时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发现及实验结果,组织幼儿对自己记录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分享。例如:篮子之所以会沉到水底是因为有太多洞洞,水会穿过小洞把篮子淹没;绳子刚放下去时不会沉,但绳子吸水之后就会沉下去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实验后的分析,他们已经能够从自己的实验中学会观察、分析、推论,充分体现了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沉浮的操作實验中幼儿在实验前能做到够有猜想、有疑问,实验时不仅能够积极探索,相互合作一起解决困难,能利用不同的材料完成实验,将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实验当中,表现出了幼儿的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增强,逐渐养成积极主动、动手动脑和敢于尝试的学习品质。这也强调了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一定要以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为基础的教学组织策略,让幼儿在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究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崔允漷.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4]陈琦.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7(02).

[5]斯艳.幼儿园科学发现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大众.STEM,2018.4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策略科学活动
如何实现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生活化
浅析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评价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高三生物课程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意识的提问设计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