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细节

2021-09-22张素梅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细节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摘 要】为提升教学质量,各阶段、各学科教师都在采用不同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细节都应是教师要重视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将那些相对难理解的教学内容以更简单明了的方式展示出来,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细节;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224-02

数学是小学阶段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作为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科目,数学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变革教学课堂,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不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学细节都是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的内容。只有重视了教学中的各种细节,教师才能够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科目的深度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1   重视课前预习,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很多时候教师难以顾及每个学生的需求,这时,学生的课前预习就显得格外重要。经过仔细预习,学生可以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去听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安排不同的任务,从而帮助学生确立对这一知识点乃至整个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1]。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一方面能大幅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从细节上把控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

如在布置“圆柱与圆锥”的预习任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样的几何体是圆柱?什么样的几何体是圆锥?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圆柱和圆锥?与之前学习的几何体相比,圆柱和圆锥有什么不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能更好地预习课程,并在预习中发现更多相对复杂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好奇能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的自主思考对其学习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予以足够重视。问题情境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活跃度,同时提升其数学水平。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教师可以为其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方向性地思考,促进学生理解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不仅要重视那些重点内容,还应格外强调一些细节上的问题,避免学生犯粗心大意等低级错误[2]。

如进行“三角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什么样的形状可以被称为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的物品常见吗?三角形的常见用途是什么?为什么三角形会被用在这些事物上?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思考,进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3   把握问题本质,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中,要想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时牢牢把握教学知识与教学问题的本质,做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紧紧围绕问题本质展开,确保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课堂活动都是为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而设计,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与掌握教学知识。只有牢牢把握问题的本质,教师才能设计出环环相扣、细致精巧的课堂,从而帮助学生领悟与掌握新知识,梳理与回顾旧知识,并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3]。

如进行“负数”的教学设计时,教师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应紧紧围绕“负数”这个概念的本质展开,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内容进行思考:负数是相对正数而言的,负数与正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相对的,数字0是它们的分界等。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数字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只有带领学生领悟到负数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4   开展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当前各阶段、各科目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数学中的很多内容都缺乏吸引力,这对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非常不利。为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也为了充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教师应对班上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定了解,在活动中可安排一些类似彩蛋的小细节。通过利用细节的方式,教师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还能丰富课堂活动的内容。

如进行“因数与倍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班上的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数,然后让学生根据数的因数和倍数关系自行寻找队友,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与因数和倍数相关的课堂游戏。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新的知识与概念,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

5   合理运用微课,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对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来说,重难点知识都是教师最为重视的环节。数学是以理解为主的学科,如果学生不能及时理解与消化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内容,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以及对知识的应用。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巩固课堂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微课是近年来许多教师比较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其最大优势就是可以采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展示教学中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带领学生复习与巩固课堂中的重点知识以及学习中的疑点与难点,避免因复习课拖慢整体的教学进度。

如进行“运算定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录制关于运算定律的定义与应用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微课中,教师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与概念的梳理,然后用比较生动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则运算定律的运用范围以及运用方式。

6   合理布置作业,做好课后巩固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会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这种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答题的准确率,但大量的习题容易冲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兴趣培养对学生的深入学习以及今后的学习道路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多方位的培养,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容忽略的一项。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课后作业成为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助推力。

如进行“统计”这一单元的课后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简单的统计实践。这样的课后任务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不仅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有很大好处,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知识应用水平,助力学生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对细节的重视在很多时候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各个环节的教学细节。教师可以通过重视课前预习,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把握问题本质,打造高效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合理运用微课,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布置作业,做好课后巩固等方式,运用各教学细节串联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数学科目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杨生成,盛会.“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13).

[2]邹伟.具身认知视角下小学数学深度學习的有效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20(24).

[3]黄溢.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1).

【作者简介】

张素梅(1976~),女,汉族,江苏泗洪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细节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关注细节研究 成就精彩课堂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聚智慧于细节,展精彩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