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开展传统德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1-09-17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有效途径

王 利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旧的家庭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已经发生重大认知上的变化,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及人格教育急需重塑,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文化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正是基于此的研究。校本教材的开发、社团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的打造是进行德文化教育發展提升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9/22-0118-03

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化,更被历代文人志士视为立身之本、处事之基、成事之道。德文化教育不仅是自身修养的良方,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抓手。在农村小学生中开展传统德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小学生道德主体能动性的发生、发展,实现自觉、自为、自律,乃至明德至善。

一、核心概念界定

德文化是代表道德文化最高形态的伏羲易道文化、黄帝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是中国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基因文化。在现代,德文化主要强调道德层面的文化建设。“德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为“仁、义、礼、智、信”,其中“仁”“义”“信”重在强调与人相处之道,“礼”意义在于规范自我行为之原则、标准和理念,“智”虽然也是强调个人基本素养,但在学校层面不容易考量。故我校基于少年心理发展需求,着重从“爱国、礼让、孝道、勤俭”四个方面进行德文化教育研究。

爱国即热爱祖国,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信仰,积极支持、拥护祖国主权和利益的情感、态度,揭示了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爱国有其标志性的行为,如升国旗、唱国歌、车驾贴爱国标签等。战时,爱国是保家卫国;和平时期,爱国是爱岗敬业、为国家作贡献。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使学生心中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油然而生。

礼让就是守礼谦让。邢昺疏:“礼节民心,让则不争。”晋葛洪 《抱朴子·诘鲍》:“衣食既足,礼让以兴。”唐韩愈 《祭马仆射文》:“束其弓矢,礼让优优。”礼让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至尧、舜、禹的“禅让”,吴伯泰、伯夷、叔齐功成身退的“谦让”;小到公交车上让座、斑马线上礼让行人,以及家庭互让、同事相让,这些都是符合礼的要求的行为。“不知礼,无以立”,孔融让梨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当今时代,礼让式微,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青少年阶段,教育学生应按照礼仪的标准要求他们尊老爱幼、尊重他人、遵守秩序,表现美好品质。“礼让”也并非要求事事都让,无原则地让,或者故意推卸责任。“当仁不让”强调了“仁”(责任和义务),指一个人要勇于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而不是在出现问题时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所以进行礼让教育就要教会学生辨别“礼”和“仁”,合礼则让,当仁则不让。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人之行,莫大于孝。孝乃“立人之基”“人伦之本”,孝德文化在时代转型中受到冲击,漠视孤老、违逆孝道、诋毁孝道成为时代议题,子不养母、路不救人成为辩论热点。弃老、啃老、虐老在冲击人伦底线。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文明发展、国家强盛的基石。孝德文化的缺失,不仅会给少年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和谐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导致少年公共道德意识的缺失,致使少年的国家自豪感、民族尊严感和社会责任感越来越淡漠。所以,对少年进行尊老敬老、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势在必行。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小至一人、一家,大至一国、一星球,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更是修身、齐家、治国的法宝,诸葛亮强调修身之道当遵循“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用纯提出“齐家”言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作为“治国”的经验。

二、进行传统德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生活是德文化教育的源泉与根基。 德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只有在学生生活中落实,才能务实高效。我校将学生生活世界聚焦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及品行养成四个方面,以此推进中华优秀德文化教育的开展。

(一)强化认知,加强课程建设

将优秀德文化有机融合进校本教材,彰显育人功能。学校除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德文化资源,还在语文课和其他课程中有机渗透优秀传统德文化思想。同时多种教学方法并举,通过讲授、观看视频资料、辩论、演讲、参观等教育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融合,感同与身受共情,增加学生对德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如带领学生参观敬老院和德文化教育基地,感悟敬老、孝老、助老的优良传统,思考少年一代在孝德、礼让活动中的责任和使命。

(二)引导实践,加强身体力行

学校要将优秀德文化建设融入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中身体力行,自觉提高认识,培养良好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以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因此,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加强德文化建设,引领学生努力践行。我校与敬老院开展合作,一方面组织学生长期坚持到敬老院开展清理卫生、陪老年人聊天、给老年人表演节目等志愿活动,另一方面请敬老院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敬老爱老讲座,引导学生自觉树立道德思想、实践道德行为。

(三)文化熏陶,加强文化建设

我校将优秀德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学校从楼宇长廊、班级板报、校园文化板、文化亭、文化广场等方面展示德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处处感受到传统德文化教育。

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牵头,中层干部、学科骨干教师一起申报了省级教育科研课题,构建德文化课程体系,进行校本课程的建设以及校本教材的开发,加强德文化与学科的整合研究,构建德文化教育评价机制。学校组织高、中、低年级教师,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对成语故事、古代名人事迹、经典名句、文学经典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创编,从爱国、礼让、孝道、勤俭等四个维度为依据编写《养德修身——知古识今,德行一生》高、中、低年级三个版本的德文化教育校本课程,课后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语文课、晨读课、班会课中进行融合教学,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传承孝老爱亲、敬爱父母、善待老人的优良家风,宣讲岳母刺字、杨门忠烈、文天祥等大义凛然的爱国故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让学生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四)注重养成,加强心理认同

从日常生活入手,细化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在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通过书信、贺卡、做家务等形式感恩父母,倡导学生向父母汇报自己在校的学习情况,提倡学生在节日询亲问暖,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德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德文化传统,养成良好的品德。学校每学期评选“道德之星”“孝道之星”,树立榜样,带动全体。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认真把握“德”的内涵和要求,把中华传统优秀德文化教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色和优势。文化中有德育,德育中有文化,更好地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

[1]魏建功.弘扬孝德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5):27~30.

[2]李易坪.“德文化”的时代价值探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0,(3):84~87.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有效途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