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2021-09-15黄鹂

启迪·上 2021年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效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方式。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如今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拓展多种阅读的途径,倡导学生自主阅读,也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随着如今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学过程中也非常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重视到了阅读教学。同时对于教师教学来说,在开展教学环节的过程中也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如何有效展开阅读教学,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些问题也是笔者将要进行展开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加强基础字词训练;做好课前预习;启发课文思考;鼓励课外阅读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促进语文学科综合成绩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能力,而阅读能力就是其中重要的分支。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采取的方式过于片面性,导致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及时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教学效果不够显著。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也没有关注到教学方式上改变,重视对于阅读教学的分析。实际上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并不是简单达成的,更加在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做到有效配合。

一、加强基础字词训练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发现,所阅读的材料中往往有一些字词,难以把握其含义也就会影响学生最终阅读效果。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处于基础阶段,也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字词,提高学习效果。在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积累字词这一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本身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重视和基础字词以及句子的积累,在阅读教学开展中需要重视好这两方面的教学。

例如,在进行《秋天》这一篇内容时,对于基本的课文讲解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对于课文中一些生字词学会认读,学会组词。那么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先将这节课中需要学生重点认读的生字词在黑板中抄写下来。第一步就是教师教学生认读,由学生跟着教师读,提高发音的准确度。学生在认读完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对生词进行组词。比如说“树”,让学生组词,可以是“大树”,“树苗”等,而组词的目的也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特别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于课文中的某些字词,也需要引起学生的重视程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字词,从而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课文阅读的熟练度。字词的积累也是学生展开閱读的基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可以更好的对于其中的一些字词含义进行重点把握,帮助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二、做好课前预习

开展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课堂中有效的时间,那么在课堂开始之前,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课前预习,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课堂实际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教师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也需要在课堂中展开阅读训练项目。同时也需要给学生有计划的进行,随着学生阅读训练项目的增多,对于学生的预习要求也需要提高,在训练的基础上给学生方向性的预习提纲,让学生能够有所遵循。课堂前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不仅仅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也为学生大量阅读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在课堂中养成好的预习习惯,在自身阅读的过程中才会有所运用。

例如,在进行《夜色》这一篇内容时,在展开课堂知识内容讲解之前,引导学生展开课文内容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结合课后生字,先学会认读。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阅读中需要有重点的标记,特别是一些重点的字词以及关键性的语句,需要圈记下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起来并不难以理解,主要讲解了以诗歌的形式写“我”的胆子变大了,由怕黑到发现黑夜也很美好。那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对于课文中重点字词做好认读。同时特别是对于课文内容学生在课堂中需要多读几遍,增加课文内容的熟悉度。

三、启发引导课文思考

在一般的语文课堂中,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存在之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而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片面性,所提问的学生往往也都是相同的。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局面,且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习到阅读知识的方法,从而有效的形成自身的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碰到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及时的提出自己的质疑。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的疑惑,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曹冲称象》这一篇内容时,那么在进行讲解这篇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好对学生思维的启发,由于这篇课文也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其中的思想。这篇课文中主要讲解的就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而这篇课文中最主要的对比就是七岁的孩子想出的办法比官员妙,体现出了曹冲善于观察,赋予联想的优秀品质。那么在具体课文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时不间断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同时提问的形式既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疑惑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保持思考的状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说出自己的疑惑,在课堂中有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真正的深入理解课文。

四、鼓励课外阅读

语文知识学习的外延十分的广泛,单纯依赖于课堂中,对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和学习也是完全不够的,因此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课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中去积累和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往往范围非常的广泛,很多内容也都是教材上没有学过的词语,由此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获得相关知识。那么教师也要注意适当的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水平的书籍,引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式展开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丰富知识。

例如,在进行《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一篇内容时,由于这篇课文在学习起来非常具有趣味性,课文当中主要描绘了作者想要摆脱妈妈的束缚,于是幻想着自己变成一棵树。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于一些相关的童话故事来丰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学生对于童话相关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不妨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更多的去阅读一些与童话故事相关的课外书籍。阅读这些书籍,不仅仅可以保护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实际上可以学习到很多在课内所接触不到的知识,可以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最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课外阅读的形式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小学生提高阅读量也是教学课标中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更多的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课堂教学,同时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环节。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更加需要重视到对学生的全方面培养,不仅仅重视课内课文内容的教授,也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课外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同时也需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的程度,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循序渐进,不断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余玲艳,代建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7(08):92-96.

[2]梁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6(09):74-76.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第九中心小学 黄鹂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