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歧义研究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2021-09-11郭爽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郭爽

内容摘要:歧义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汉语研究中的重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歧义问题是留学生必须学习的语言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文基于汉语教学的角度,主要研究了汉语中歧义的类型,以期对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歧义研究 歧义分类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和形态标志,使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所以歧义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在现代汉语中更是如此。而歧义现象往往反映了语言的精妙之处,如果深入地分析、观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语言①。

一.汉语中歧义的类别

目前,学界对于歧义的分类尚未有明确的定论。本文主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层次性特质,把歧义分类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

(一)语音歧义

普通话有22个声母、39个韵母,两者若都能相拼且不计声调,理论上可拼成858个音节②。事实上,普通话中有意义的音节约有400多个,带有特定声调的音节约1300个。汉语的意义是无限的,却能够用有限的语音传达无限的意义,所以容易出现同音词、同音字、多音字和多音词。产生语音歧义的主要原因正是“同音”和“多音”。

1.同音字或同音词引起的歧义

汉语的一个音节往往需要对应几个不同的语素,导致了同音字和同音词的产生,因而引起歧义。这些语音歧义通常出现在口语层面,若是可以将其转化为书面语的形式,歧义便会消失。例如:(1)兰兰qī zhōng考试是全班第一名。(2)一切向qián看。

例(1)的“qī zhōng”既可理解为“期中”,也可理解为“期终”,如果仅从语音上,我们是无法判断到底是“期中”还是“期终”;例(2)的“qián”可以解释为“前”,也可以解释为“钱”,二者都能嵌入句子中,并且都能说得通。所以,两个例句都存在歧义。

2.多音字或多音词引起的歧义

当多音字或多音词不同的音在同一句话中出现且都能使句子成立时,容易引起歧义③。这类别的歧义主要由于字或词的多音现象引起的,与第一类别相比,这类的歧义往往以书面语的形式出现。例如:(1)这个人好说话。(2)他还欠款800元。

例(1)中的“好”是多音字,读作“hǎo”时,句意为“这个人容易相处”;读“hào”时,“好”成了动词,句意为“这个人喜爱说话”。例(2)的“还”也是多音字,读“hái”时,句意为“他欠别人800元且尚未付给别人”;读“huán”时,句意为“他已经或正在把欠的800元给别人”。以上均是由多音字或多音词引起的歧义。

3.轻声引起的歧义

“子”、“头”等语素作为成词语素时不能读轻声,作为构词语素时可以读轻声,若二者混淆,可能会产生歧义。如“孙子”一词有两个读音,读轻声“sūn zi”,“子”为构词后缀时,词义为儿子的儿子;读“sūn zǐ”,即“子”为成词语素时,词义指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另外,一些方位词如“起来”、“出去”、“过去”等也会引起歧义。句子“我想起来了。”中“起来”读“qǐ lái”,句意为“我想起床了。”;读“qi lái”时,句意为“我记起某件事或某个人等。”

4.重音引起的歧义

说话时,发出的重音不同,强调的重点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有差异。如,“都”既是时间副词,表示句子所说的事情或者情况在说话之前、某个动作之前或者某个特定时间之前就成为既定事实,又是范围副词,表示全部范围内的一部分。我们使用“都”时没有刻意强调,就容易引起歧义。

5.停顿引起的歧义

遇到句子或词组时,如果不加注意分辨,也会陷入歧义的陷阱中。例如“学习文件”,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的“用来学习的文件”和述宾结构的“学习文件”。

(二)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指由于词汇原因而产生的歧义。本文主要讨论多义词造成的歧义和词的兼类造成的歧义两方面。

1.多义词引起的歧义

《现代汉语》中将多义词定义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的词,它的存在丰富了词的内容,扩大了词的使用范围,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和简明性④。但是,在相同语境中可以适用两个及以上的义项,就会产生歧义。例如:(1)他的担子不轻。(2)山上有很多杜鹃。

例(1)中的“担子”既可指挑的东西,也可以指责任;例(2)中的“杜鹃”既可以是花名,也可以是鸟名。

2.词的兼类引起的歧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种及以上的语法功能称之为兼类词。如,句子“这个门没有锁。”这里的“锁”可用作名词,指“安装在门、箱子、抽屉等的开合处,使人不能随便打开的金属器具”;也可作动词,指“用锁这一器具使门、箱子、抽屉等关住”的行为。

(三)语法歧义

由结构层次、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是最为复杂的语法歧义。本文主要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语法歧义进行分析。

1.句法平面的歧义

句法平面的歧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不同,意义不同;第二,结构层次相同,结构关系不同,意义不同;第三,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关系相同,意义不同。例如:(1)小明和小红的妈妈。(2)学习文件。(3)三个学生的家长。

例(1)属于第一层面的语法歧义,这句话共有两种划分,第一种第一层是联合关系,第二层是偏正关系,句意为“小红的媽妈和小明”;第二种划分正相反,句意为“妈妈是小明和小红两个人的”。例(2)属于第二层面的语法歧义,我们在重音引起歧义的部分进行了分析,此处就不赘述了。例(3)属于第三层面的语法歧义,可以解释为“只有一位家长,家长有三个孩子使是学生”或者“有三位家长,他们的孩子都是学生”。

2.语义层面的歧义

语义层面产生歧义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第一,施受关系不明确;第二,语义指向不明确;第三,领属关系不明确;第四,代词指代不明确⑤。例如:(1)鸡不吃了。(2)孔子的评论。

例(1)是最经典的例子,是施受关系不明确引起的歧义,“鸡”可以是“吃”动作的行为发出者,也可以是动作的承受者。例(2)是因为领属关系不明确产生的歧义,既可以是孔子写的评论,也可以是写孔子的评论。

3.语用方面的歧义

语用方面产生的歧义主要是由两方面引起的,一是由于轻重音、停顿、语调、语气等引起的;二是由于上下文语境、接受情境不同等因素造成的,如“山上有很多杜鹃。”因为语境不明确造成了歧义,如果适当地添加语境,如“山上开了很多杜鹃,美丽鲜艳”,我们就可以明确知道这里的“杜鹃”指的是“杜鹃花”。

二.歧义现象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汉语歧义研究一方面是为了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准确、得体地使用汉语;另一方面,结合当前“汉语热”的潮流、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影响力的扩大,汉语歧义研究也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自身的巩固和完善。

(一)使用听说法,注重语音方面的训练

听说法是听说领先,注重口语,同时运用反复操练的手段,以及模仿、重复和记忆的方法形成习惯⑥。中高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多音字、多音词开始出现,处于这个阶段的留学生容易有语音方面的歧义问题。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听说法,讲解多音字的每一种发音与其所对应的意义之后,注重学生口语的锻炼,让学生反复操练,并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避免歧义现象。

(二)使用语境法,注重语境的理解

学习汉语,不仅要了解它的意思,还要注意语境的使用和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语境法的使用和语境的营造,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下学习歧义句,有利于学生理解语境和句意。例如,将句子“山上有杜鹃。”和“他的担子不轻。”改成“我很喜欢山上的杜鹃花,鲜艳娇美。”和“他身上的担子不轻,让他感到责任重大。”有助于学生理解句子。

(三)分层讲解与专项练习并重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词汇和语法不可以分开,都要兼顾。语法歧义相对复杂,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也有差距,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分层讲解,循序渐进,同时也要注意专项练习。根据留学生水平,初级阶段的歧义问题,应以语音为主,词汇为辅,语法为参考;在中级阶段,应以词汇为主,语音加强,语法为指导;在高级阶段,应以语法为主,对语音和词汇作补充⑦。

汉语中的歧义很多是由于语境不明确造成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歧义问题时,汉语教师应该注意听说法和语境法的使用,加强学习者的语音训练和语境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刘琴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歧义现象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刘园.现代汉语歧义类别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7.

[4]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7.

[5]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7.

注 释

①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7.

②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③刘琴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歧义现象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④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⑤劉园.现代汉语歧义类别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7.

⑥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7.

⑦刘琴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歧义现象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数词“七”的文化内涵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试析对外汉语惯用语的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聚合词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东北作家作品的文化导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