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心理学在社会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应用

2021-09-10丁雪梅

客联 2021年1期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应对方式人际关系

丁雪梅

【摘 要】“中国抑郁症患者7000万,心理咨询师却只有约万人”,可见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物质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心理苦恼也在不断的加剧。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竞争压力导致个体心理问题加重发展成为了社会问题,演变成为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问题,或者说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一些特殊群体对于心理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不断扩大,这都在说明这心理服务者的重要性,而作为从事相关心理服务的工作人员便是核心力量所在,然而作为后备军,他们却很少得到关注。本文将以该类人员为落脚点,来研究应用心理学背后所需注意的一些变量,即共情能力、应对方式以及人际关系。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大学生;共情能力;应对方式;人际关系

一、心理应用学及其从业者

(一)心理应用学人员需求较大

近年来,各大“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话题充斥着手机,往往一上网就能不小心点进去一个心理测试。现实中因为心理压力结束生命的案例也不断冒出,小康社会的奔现使得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方方面面的压力源源不断的冲向我们,求学压力、求职压力、婚姻压力等等,无处不在,个体心理行为已经转变为一个社会问题,且日益凸显。然而尽管需要心理健康服务的人群日渐壮大,但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却少之又少。

(二)心理应用学大学生

针对该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应当受到重点关注。据了解,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院校较多,且知网上关于心理学实践研究的文章也原来越多,说明该问题已经得到了重要的关注。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当他们选择成为心理健康服务者时,其实质上是帮助他人、服务他人、开导他人。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共情能力,这关系着最终的服务结果,因此共情能力对该专业的学生最为重要。在学校中,人际关系也是常常挂在嘴边的热词,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人际关系的好坏也是一项考量因素,对于心理学大学生来说,若是人际关系差,则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当然也会不适合从事助他工作。

二、共情能力

(一)共情能力概念

“共情”也即我们常说的“同理心”,不过不同的是,“同理心”主要出现在医学领域,而应用心理学通常采取“共情”说法。研究人员采用脑成像法,证实了共情包括认知的成份和情绪的成份。我们通常是基于“认知”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情感状态,在基于此种情感状态产生情感反应。也即共情是基于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作用,最后产生的一种“反应”。

(二)应用心理学大学生共情能力现状

查阅资料显示,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共情能力总均值高于理论值,且地域和专业也是影响共情能力的一项因素之一。比如学前教育大学生他们的共情能力平均分便高于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这可能是学前教育本身专业的要求所导致的,他们将来的教育对象是学前儿童,有较好的共情能力是他们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学校会有意安排一些相关的课程与实践来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共情能力,因此,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也可以效仿该措施来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同时在共情能力中几个概念,如同情关注维度,是指关注他人的情绪状况;痛苦维度,是在共情之后自身情绪是否被影响从而产生负面情绪,值得幸运的是,应用心理学大学生的痛苦维度较低,这也是从业后他们所需要的保持的一点,在跟对方产生共情的同时,又不过分陷入到该状态下,较强的掌握自身的情绪,避免负面情绪的侵袭。

三、应对方式

(一)应对方式概念

应对方式是指行为人在面对困境或棘手問题时,所采取的的应对倾向或行为措施。心理学方便,对于该概念的界定,并未出现一致定论。有研究者认为“应对方式是一系列策略谋划。是个体在面对某种具体应激情景时,所采取的的降低该应激情景所带来的影响的方法”,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应对方式是行为人有意识的意志上的努力,是为了调节自身的情绪与认知从而来应对压力事件或者说是应激情景”等等,总结以上定义,本文将其下定义为“在面对应激情景时,行为人所采取的的行为反应来对抗面临的压力”。

(二)应用心理学大学生应对方式现状

研究表明,在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上,志愿者往往比普通大学生更从容,剖析其背后的原因,笔者猜测可能是因为志愿者长时间的参与并投入于社会上的实践,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一些校园里接触不到的,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发散思维与应对困难的解决能力,因此做过志愿者的心理学专业学生往往比普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着更好的应对方式,再结合自己学习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便能更从容积极的应对。所以针对此,我们可以有意向的组织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多做一些志愿活动来接触社会,培养自己的应对能力并发散自己的思维方式。

四、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国,不同学科对该词有着不同的解读,比如,社会学认为它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心理学认为它是一种心理关系或者距离;管理心理学认为它是一种行为关系。而本文所研究应用心理学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校就读这个期间和周围个人或者组织所形成的的一种社会关系。其中场所有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包括了师生关系、父母关系、舍友关系、朋友关系等等。

(二)应用心理学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调查显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于人际交往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其中包括了交际问题、交谈问题、异性交往问题以及待人接物方面的问题,笔者猜测可能是大学生自身的个性比较鲜明,因此在与人交际的场合下会存在磨合。针对本文的对象,即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可能是因为大学课程较多,大部分时间在学习上,因此人际交往较少。现阶段虽然应用心理学已经被更多人所熟知,但还是存在较多的人对它了解不深入,仅仅浮于表面,没有真正的深入了解它的核心所在,它的科学性,这恰恰导致了专业学生在交际时由于认识不深刻导致的尴尬与困恼。所以,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时一定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避免将来因为学业不精,在于帮助对象进行交流时产生的尴尬情景。

五、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建议

(一)个人层面

对于将来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自身的共情能力、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对他们而言尤为重要,虽然现阶段大学生在这三方面展现的自身情况都比较良好,但提高的空间也很大,我们需要重点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专业性。针对共情能力,首先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这个前提是他们要学会倾听,有耐心并在此基础上能过抓住服务对象的语言重点,这可以让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更快速精切的理解他人的情绪表达以及背后的事件。然后,在感知情绪后,作为专业人员,需要避免自己过度陷入该种情绪,产生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你所帮助的对象,也会让自己陷入旋涡之中。最后,共情能力是需要从业人员有能过设身處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因此想象力应当比常人更丰富一点,这会使得你所产生的共情能力更为理想。针对应对方式与人际交往,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接触一些志愿活动,提前接触社会,更好的开拓自己的思维,使其更发散更灵活,在面对一些棘手事件是,你的实践经历往往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同样,可以适当的削弱自己的个性,当然并不是说完全不要,只是适当的。这会有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能力获得提升。

(二)学校层面

由于本文所针对的对象是在校学生,因此除了心理专业的学生自身的改善与提高,学校充当的是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针对大学生共情能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交往的培养与提升,学校首先可以增设相关的必修或选修课程,虽然实践格外重要,但理论知识也不能不掌握,这一举措也会让心理专业的学生意识到这些能力的重要性,引起他们的重视,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便会无意识的针对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练习。理论之后,便是实践,相关老师可以以此为主体来开展团日活动,组织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先培养他们在组织中对这桑方面能力的训练,并随时增设一些障碍,培养他们在困难情景下的灵活应技能,这样在他们学成毕业后踏入社会,也不至于会产生较大的反差。有了这些过渡,会让学生更能提前适应真正的社会生活,在处理相关的应用心理学的实操中,更加游刃有余。

六、总结

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一个极具应用特色,且易实践为主的学科,因此,各个院校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个高校不仅要在在校期间全面培养该专业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找出一条最优之路。从教学方法到师资能力再到情景实操,为他们匹配到最合适的培养方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无论是他们的共情能力还是应对方式与人际交往。在经济飞速发展,压力肆意充斥,人们继续心理健康服务的社会下,为用人单位、为心理患者、为社会培养出一个个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精英。使这个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下,人们不会再有心理方面的烦恼。

【参考文献】

(1)申喆. 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人际关系中应用的研究综述[C]// 第二届中部心理学高峰论坛. 2012.

(2)高璐璐. 浅谈心理学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J]. 山西青年月刊, 2013(5):192.

(3)徐桃, 张敏强, 王小婷. 社会关系模型在心理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C]// 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0.

(4)方可, 师丹青, 钱韵子,等. 从激烈交互中探究人机信任[C]// 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 2014.

猜你喜欢

应用心理学应对方式人际关系
小学劳技教学实践中心理学的应用
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探索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