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经济发展下的中国新展望

2021-09-10张弘

客联 2021年1期
关键词:世界经济贸易

张弘

【摘 要】放到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以生产性导向为主的经济体,这个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通过生产领域的发展来支撑的,中国是生产大国,每年有无数与世界各国的供货交易。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里大规模地“走出去”,与世界交易往来,与中国这个生产性体系相关联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全球各地,关联性最强的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可以说现在中国已经不只是中国本身,而是一个与世界经济命脉紧密相连的共同体。从中国在经济上的影响力来看,中国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世界范围的金融投机化的趋势,也就是说,中国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世界经济;中国发展;贸易

一、世界经济发展背景

看待一种事物的发展,必须从宏观的历史大角度切入,世界经济发展现状也不例外。根据国外多个学者的研究,如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阿瑞吉(Giovanni Arrighi)等学者,在他们的判断里,资本主义的发展常常会产生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先是贸易交易与资本生产的扩张,然后进入金融扩张进程。基于这样一个判断,金融在我们目前的世界里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这个结论是非常有道理的,就是说如果我们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所谓的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看作贸易交易与资本生产的年代,那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是一个金融扩张的年代,即经济全球化是其主要的特性,金融化、金融投机活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这样的情况通常会导致金融的危机,即最后是以系统的危机来结束。

资本主义的发展轮回发展是由理论基础支撑的。首先是有历史的根据,例如像华乐斯坦的《历史资本主义》等相关历史研究的文献中有所论述。其次是有理论的根据,比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再生产模式里面对此有过深刻的理论分析。

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因为2008 年的金融危机爆发,造成了世界范围的 “大衰退”,损害是难以挽回的,其所持续的影响也在继续辐射中,所以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还是在其影响下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有代表总资本意志的力量来改造资本主义体系,从而能够起到遏制金融投机化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现状的作用。然而现实给了沉重的答案,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左翼力量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发展到足以影响整个资本主义未来走向的程度。就是说,好像整个资本主义体系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扭转金融投机者主导的趋势。这个就反映了世纪资本主义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因为它已经难以持续下去,如果要想持续下去就必须以绝大部分人物质条件的恶化、收入的恶化作为代价。然而即使这样也不能扭转全球经济不断下滑趋势,因为金融投机力量占据了主导力量。

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现状,根据现有研究表明,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处在新旧思维碰撞冲突的关键时候、以及新旧力量对比的关键阶段、新旧动力转换的时期,并且从新旧规则交替的复杂性来看,仍然处于动荡、变革、转型、以及调整期,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三低、三分化、三失衡"的发展特点下三、世界经济对中国的冲击

(一)世界衰退背景下的中国

放到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以生产性导向为主的经济体,这个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通过生产领域的发展来支撑的,中国是生产大国,每年有无数与世界各国的供货交易。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里大规模地“走出去”,与世界交易往来,与中国这个生产性体系相关联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全球各地,关联性最强的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可以说现在中国已经不只是中国本身,而是一个与世界经济命脉紧密相连的共同体。从中国在经济上的影响力来看,中国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世界范围的金融投机化的趋势,也就是说,中国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且,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表率以及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尽管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相比以前稍稍缓慢,但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毋庸置疑,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再者,从经济增长率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至关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其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却基本上是稳步上升的,中国仍然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力助手,其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上做出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当然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毕竟还是处在全球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中国经济要想变革,其自身内部也有多种多样的矛盾,这是必须要小心应对的。

(二)外国学者对中国经济的研究偏见

因为中国的飞速发展,现在西方对中国经济的研究现状已经有了庞大的文献和队伍,中国经济的各个重要方面都有大量人在研究。大量不同的杂志刊发的文章就算不是直接关于中国的,也都与中国相关。其中也有一些专题研究,这些专题研究往往是国家国际政策导向所驱动的,比如说关于中国国有企业的研究,里面就既有要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研究,也有反对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研究;关于中国农工群体的研究也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关于中国的经济力量特别是对外金融的研究,等等。

这些研究所持有的观点是各有各的不同,现在的主流都是细致的、具体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数也不管这个数据是否精准,是否有鲜明的代表性,也不考察中国企业的特殊性,不考察这些国企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什么位置,只是用三年财务指标就说它是有效率或者沒有效率,表现好或者表现不好,等等。但是关键是这一类的文章占了很大部分,从这一类文章的套路看,大多是一种对中国经济的主观性的、甚至带有偏见的错误的分析。

三、中国的应对方针

(一)处理好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需要顺应大国经济发展规律,切实把扩大内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扩大内需的要求,激发消费能力,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牢牢抓住产业分工和国际贸易面临新的调整的时机,增加中国产业链条和供应链条的稳定性,提搞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等。准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应对世界经济、贸易及投资出现的新变化。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特别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的机会,加快推进科技自我创新力和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同时开拓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等等。

(二)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需要中国推动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国经济对外贸易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的创新发展,不断地优化贸易结构,锻炼对外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增加贸易数字化水平,增加优质商品进口,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形成国际市场新布局,不断巩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提高利用外资的能力,创造更具吸引力更好的的营商环境。紧接着需要主动扩大市场准入门槛,放宽银行、证券、保险业外资股比限制条件,扩大高端制造和服务业开放力度。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法律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既能留住外商也能让外商有发展。还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和手段,提升国内企业跨国经营能力。要能够顺应全球产业转移趋势,鼓励企业“走出去”,优化国别产业布局,增强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打造中国特有的投资品牌,建造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

(三)加快自贸试验区(港)建设

为了照顾中长期发展需要,以及未来市场的开放与改革发展,我们需要推进更深层次改革以及更高水平开放,更加注重规则、管理等制度型改革,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增强透明度。强化竞争政策的基本地位,多方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发挥自贸试验区(港)的领导作用,推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改革创新。给予自贸试验区(港)等开放平台更大的自主权,鼓励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稳步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让自贸试验区(港)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展现更大作为。

(四)持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

中国需要坚持开放合作共赢方针,坚持与世界各国谋求共同发展。在世界百年之大变局中,积极倡导各国加强合作,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以合作促共赢,积极寻求中国与世界互动共赢的方式,降低可能存在甚至加重的经济政治风险。推进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和园区建设,加强风险管控,在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上探索新思路、新方案,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走的踏实稳固。顺应全球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推动自贸区建设扩围,同更多国家签订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不断地扩列,更好地参与全球开放合作。要充分认识中美经贸摩擦的复杂性、严峻性和長期性,努力稳住中美关系大局,理性对中美经贸摩擦,以柔克刚,抓住双方经贸磋商机遇,增进沟通,加强理解,友好对待彼此。积极拓展与各国各地区经贸关系,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模式创新。

(五)建设性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地参与全球化,支持全球化工作,推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自己 “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理念,倡提重新塑造全球合作,建立健全新的合作模式,积极探求新的合作路径,保护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主动地位。积极主动参与多边区域协同合作,维护维持全球合作机制的稳固运行,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治理架构,更加主动参加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坚定维护以规定和原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世贸组织改革,维护公平竞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利和利益。

猜你喜欢

世界经济贸易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摩贸易数据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对美贸易上市公司一览表
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碳关税对世界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探讨
人民币汇率对商品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