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2021-09-10尤凯丽

高考·中 2021年2期
关键词:培养措施实践能力高中地理

尤凯丽

摘 要:高中地理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学生关于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四个方面。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中生地理认知能力和地理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针对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展开分析,并就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脚步的持续推进,“培养学生的九大核心素养”作为新课改的中心工作,被有关教育部门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而实践能力作为九大核心素养之一,做好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由于当下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主导着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同时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或实验场所可供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因此教师更多的还是通过简单手工地理模型以及宣传黑板报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尤其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的時间精力非常有限,同时没有学校或者其他社团组织给予地理实践活动以经费支持,最终导致了学生关于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匮乏。因而,如何做好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做好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难题。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概述

顾名思义,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培养出来的一种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关于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地理因果关系、地理发展过程、空间的联系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这六个个方面的问题。简化而言,地理学可以概括为主要用于解决六个基本问题:在哪?什么样子?为什么在那儿?是怎么形成的?和其他事物发生了什么作用?如何让其利于环境和人类的发展?

因此,可以进一步把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概括为以下四个维度: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在这四个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研究和发展的核心关键,这种人地关系的研究是为了解决“地理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的影响”以及“人类和地理的关系”这三个问题。区域认知是指在理解地理区域相关特质特征之后,懂得通过分析区域差异性来协调人与区域的发展问题。综合思维则是研究和实践地理学的一种方式方法,通过对时间、空间、环境等关键要素的综合考量,全面分析地质特点的成因,找寻人与地域协调发展的方法。地理作为一门实践科学,其研究和发展始终围绕实践展开,因此,地理实践力也是其核心素养之一,基于实践的地理科学才是有利于人类和环境发展的科学。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也主要是围绕地理的四个核心素质展开,每个方面有所相似又各有不同。高中地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五个途径:

(一)应用地理工具的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地理学科研究的发展,地理学科的研究工具除了传统的地图、指南针、罗盘、手推式测距仪以及水平仪、激光或雷达测距仪等,还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软件地理辅助工具,诸如GPS全球经纬度坐标定位系统、谷歌电子地图、虚拟现实地质模拟系统以及遥测遥感系统等,熟练相关地理工具的应用是高中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前提和保障。

其中,读图用图能力是所有地理工具应用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准确详实地描绘了相关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河流山川走向以及地表植被等信息,地图的读图用图能力不仅是近些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考核方向,更是学生高效完成高中地理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前提。读图用图能力的提高同时是提升学生地理区域认知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地图以及相关数据图表的分析和研判,可以了解不同地理区域间的的地质特征和差异,从而为不同地理区域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建设性意见和理论决策。要做到“理论从图表中来”,还需要遵循以下三个用图步骤:

1、分析区域特征

首先需要从地图中提取关键信息,如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地图方向、图例),以及图中各种分界线(等温线、等压线、区域界线、洋流界线等),通过提取的要素分析该地理区域的地质特征、气候环境等。例如区域地理中《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一图的研判可以确切识别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所覆盖的国家和地区。

2、评估人地关系

在分析完该区域的地质和气候特征之后,还需要评估适应于该地质和气候特征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在上面例子中,以农业生产为例,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符合水稻的种植特性,所以可以初步判断适宜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给出相应农业种养殖的决策,提高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3、人地关系发展问题的预测和解决

最后,还需对当前区域人地关系发展问题进行预测和解决。需特别注意的是,应遵循从高维尺度向低维尺度的分析和研判。仍以上面例子说明,在全球气候这一高维尺度得出某些国家适宜种植水稻这一初步结论后,还需要从这些国家国内的特殊情况进一步判断这一结论是否成立,会不会造成后续的地域发展问题。例如发现在这片区域的某一个国家,国内没有吃大米的习惯,或者是该国土地土壤特性不适合水稻的生长,则可依此推倒上文中的“该国适宜种植水稻”这一结论。

(二)地理考察的实践能力

地理考察是地理学科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实践方式,而社会调查则是帮助了解人地关系最简单的途径。此外,地理考察和社会调查还是提高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走出课堂,亲近自然,通过亲身观察和记录地质地理现象,分析其成因并得出结论的这一过程,不仅避免了传统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对于地理考察的一般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考察目标和内容

包括考察地点的选择和地理考察类型的确认(地质地貌考察、水文考察、土壤岩石考察、社会调查等)。

2、拟定考察计划

拟定的考察计划通常包括落实考察目的地、考察时间、考察路线、考察目标的达成标准(例如:完成3种不同类型岩石样本的采集工作)以及考察的风险评估五个方面。其中应特别注意制定考察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用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此外,还应事先征求学生家长的同意方可开展室外考察活动。

3、资料和工具的收集整理

对于教师而言,出发前还需做好相关地理资料和工具的准备工作。例如关于考察地点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以及道路交通等资料,还有考察路线图、地质地貌或者岩石土壤照片。此外,还需准备用于考察的专业破碎和挖掘工具(铲子、小锤子)、测试测量工具(手推式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等)以及指南针等辅助装备。

4、开展实地考察

在教師的统一领导下,按计划开展实地考察并记录考察数据。

5、考察结果的分析总结

在完成场外的考察活动之后,学生回到课堂中要进行考察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或者举办主题黑板报的形式进行考察成果展示,并强调落实地理考察数据库的建立。

(1)地理实验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地理实验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其综合思维这一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验分为室内模拟地理实验和室外真实地理实验两种类型。例如在教学《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文时,针对“水流对河床结构和形态的影响”这一课题开展课堂模拟实验,通过控制水流量的大小、水流的速度、河床的实验初始结构以及河床泥沙与碎石颗粒的比例等实验变量,记录并分析水流对河床结构和形体的具体影响。让学生在控制多种实验变量(对应影响地质地貌成因的多种地理因素)的过程中培养其综合思维的能力,提升全局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在有趣的实验过程中巩固相关地理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2)地理模型制作的实践能力

对于高中生地理模型制作能力的提升,也关系到其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把抽象的地理概念和事物用立体的模型呈现出来,不仅考验了学生关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验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的耐心,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一小节的课程时,可以安排学生使用大小不一的水果制作太阳系模型,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熟悉和理解“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轴”、“什么是黄道面”等抽象的地理学概念。

(3)地理观测的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地理观测的实践能力培养,则是提升其人地协调观这一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例如在教学《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节的内容时,可以安排学生有目的地去测量特定地理区域河流的走向和水位的大小,观察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观察人类生产的排污举动对河流水质成分的改变等。通过观测数据的分析,深刻理解在人类的发展和地域环境保护两方面存在的矛盾与融合关系,进一步领悟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文明繁荣和延续的重要意义。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形式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两种典型的组织形式:

(一)合作探究教学法

合作探究教学法是指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老师提出的地理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洋流》这节课程时,老师提出如下课后问题:“洋流的形成与什么地理因素有关”,学生则可通过小组讨论、参阅相关资料以及请教专业人员的方式,把洋流的成因这一问题,按自己的理解转换为地理学科的知识点,经过合作探究和课后实践,得出相应结论。

(二)情境案例教学法

情境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被带入到高中地理课堂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教学,结合书本知识点,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效果。例如在教学《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一章时,可使用所在市或县举例说明,如该市为“全国木材产销示范市”,则可引导学生通过铁路交通、道路交通、航路交通以及水上交通等地理因素,分析本市成为木材产销示范市的地理支撑条件,让学生在资料收集整理的实践过程中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升高中生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还是完善新课改核心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四个维度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加强我国地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此外,牢牢把握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和具体实施方法,是每一位地理教师做好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黄志勇.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J].考试周刊,2020(40).

[2]赵燕莉.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1):505.

[3]高文立.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4]江其燕.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9(20):0183-0183.

[5]李翠竹.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03):667.

猜你喜欢

培养措施实践能力高中地理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