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预学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021-09-10谭洁明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预学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

谭洁明

摘  要:预学,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可以是预习教材内容,也可以完成预习作业。新课标指出,教师教学,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预学,不但让学生在心理上、思维上做好新知学习的准备,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预学,能让教师更好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发挥以学定教的功能。

关键词:预学;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

一、预学的方式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转折期,是孩子个性彰显的萌发期,他们好奇心强、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是塑造学习品质的关键时刻。

在数学学习上如何开展有效的预学,让孩子们养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合作学习课堂的学习效率?确定预学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预学方式一般都有独立预习数学书内容,或者完成预学作业,例如预学单。预习数学书是比较普遍的预学方法。但是如果只让学生简单的看一下课本例题,那样的预学效果肯定达不到我们所追求的提高自学能力的要求,我们老师也无从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预学课本,首先要达到“五个一”:看懂每一幅图,读懂每一句话,思考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道例题,标记出重点词句或不懂的地方。学生把图看懂,把每一句话看明白了,就能清楚了解数学信息,思考好每一个问题,从问题出发,帅选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预习课本时,也要落实到笔头上,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内容显现出来,把自己的思考方法寫出来,把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学生通过读、想、写的预学,他们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自然而然逐步提升。

预习课本后,有老师可能也会布置预学单作业,预学单的设计也是做好预学的前提。预学单的问题设计不能照搬课本,如果照搬课本,那就相当于学生只做了两次课本例题而已(第一次是预习课本,第二次是预学单)。所以预学单的问题设计,来源于课本,也需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学的新知发现规律或者新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在自学课本后,通过预学单的问题,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

二、预学在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实施

(一)计算课型

混合运算单元,教学目标指出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要理解意义,就必须理清楚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好数量关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在初步体会混合算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例如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小熊购物》,在学生预学之前,首先要出示预学的方法指导,做到“五个一”:看懂每一幅图,读懂每一句话,思考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道例题,标出一个不懂的地方。但这只是一个基本步骤,看了课本内容,如何让学生的预学思考体现出来?根据本课时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直观图分析乘加、乘减数量关系,掌握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运算顺序。我引导学生,第一步,把例题中每一幅图所表示的意思在旁边简单批注,4个椭圆形的旁边写上4个面包,1个圆圈的旁边写上1个蛋糕;第二步,根据问题买4个面包和1个蛋糕一共需要多少钱?在例题的每一步算式旁边要写好批注,先求4个面包的钱,再把面包和蛋糕的钱合起来。一开始学生独立写是比较有困难的,我采取了上课时候利用5分钟指导学生预学写批注,这种预学方法需要老师坚持指导学生,学生才会慢慢懂得每一步是怎样做的。

上述是以解决问题为载体理解混合计算顺序的课型,还有例如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学习,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在理解算理的同时也要掌握算法,如何让学生通过预学来提高计算课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设计好学生预学的步骤。第一课时《蚂蚁做操》,通过点子图直观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是其中的一个知识技能目标。预学时候,“五个一”中的看懂每一幅图就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怎样可以把这个过程显性化,让学生自己也知道有没有看懂,这就要我们老师引导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写上图意批注。原图有4行蚂蚁,每行有12只。点子图中,把一行12只,分成2份,变成一行10只和一行2只,就可以分别看成有4个10,和4个2,学生在点子图旁边标注好类似以上意思的文字,那么需要解答的算式12×4,先算10×4=40,再算2×4=8,最后算40+8=48,学生结合点子图的理解就明白了。在预学竖式时候,学生也结合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法对应的关系,在旁边批注第一步先算2×4=8,第二步再算10×4=40,最后算8+40=48,学生通过写批注,就相当于归纳整理了自己的思考过程,而不只是停留在模棱两可的思维中。有了第一课时的指引,学生就逐渐能把预学方法迁移到后面进位乘法竖式的学习。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预学成果,学生能自学会的,就不讲,老师在旁引导组织,及时点拨,把握全局。

(二)概念课型

三年级的概念课如何设计预学内容,这也是我重点探究的。有文章指出概念教学要重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引入概念的必要性。例如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学习,学生通过“五个一”预学法,基本能知道周长指的是物体的哪里,但学生是否都能掌握周长的含义,那就不一定。我们可以增设周长的预学单,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后,哪些知识点是可以让学生提炼出来?与学生的生活又有哪些联系?我会设计以下问题:1.请你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并指出来。2.你还可以指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周长?3.你认为所有图形都有周长吗?学生通过找出生活中不同物体周长的共同特点,对于周长的含义,学生就基本能理解了。

例如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生活中元、角、分和长度单位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在第一课时《文具店》,学生预学课本,可以知道小数怎样写,怎样读,用小数表示的价格可以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但是学生对学习小数的意义是没有体会的。我在预学单中,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生活中你在哪里也见过小数?举例说一说。2.你会用小数来表示文具的价格吗?请你写一写。3.请你介绍一下3.15这个数。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新知的学习,在课堂学生展现出来的预学效果和自学能力肯定会让人惊喜、称赞。

(三)解决问题课型

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是学生读取信息、筛选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在预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发展自学能力,也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读懂每一句话,看懂每一幅图,是步骤化的行动,怎样可以促进学生读懂、看懂,我们老师可以引導学生把关键字圈起来,关键句子画起来,这样就能知道题目的概要。在读图过程中,标注好从图片能看得到的信息,有利于为筛选有用的解题信息作准备。

例如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里程表(一)》,学生预习课本内容时,首先要做到读懂每一句话,看懂每一幅图。学生在读第一句话时候,知道图示是里程表,在看图时,也清楚了火车线路的各个站点顺序,结合表格观察,同时也了解了从北京出发,到各个站点的里程数。问题要求“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把保定和石家庄在示意图和表格中圈起来,把里程数画起来,通过一圈一画,就可以容易看出求保定到石家庄的里程,需要用到的解题信息分别就是北京到保定146千米,以及北京到石家庄277千米,从读和看中筛选信息。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怎样求解?”学生看了教材的线段图就不难知道肯定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就得到另一个要求的数,但学生把方法只停留在一闪而过的想象中是不够的,因此我们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在旁边写下来,也许就有学生写到:总距离-一段距离=另一段距离。在预学中,学生通过读、看、想、写的过程,让自主学习真正发生了。

三、预学的评价

学生的预学除了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外,还需要及时性的评价。有了评价,就会有所区分,才能促进优的预学更优,有欠缺的预学得到及时的改进。检查学生的预学方式可以是:查看课本是否按要求圈画出重点词句、解答问题、批注思考过程等;如果有预学单,老师批阅或者小组组长批阅;课堂让学生交流预学成果。评价学生的预学情况,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学情况外,还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并适时补充重难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坚持不懈,强抓预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预学正是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要养成良好的预学习惯,需要我们老师坚持不懈引导学生 ,一点一滴地抓起。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预学,让老师更好了解学生,促进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效率;预学,让学生更好发展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晓梅,何风波.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三年级上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13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3]郎玉杰.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34):115-115.

[4]姜有荣.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J].中国西部,2017,(2):197-197.

猜你喜欢

预学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浅析小学三年级语文中的创新教学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日记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