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1-09-10杨春梅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借助学校教育进行文化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素材,以之为载体进行文化教学,具有可信性和必要性。因此,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对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以优秀传统文化之光照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5-0033-02

引  言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世代固守的精神家园。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唤。道德与法治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道德素养的重任,以之为媒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强化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1]。所以,许多教师主张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那么,如何充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之光呢?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文化教学的切入点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根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素材和资源,这为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找到文化教学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结合点,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2]。

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为例,我们知道,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与家国情怀,而这两方面内容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入世理念着手讲解,结合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故事讲述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文化的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华文明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的爱国意识源于忧患意识。《周易· 系辞下》最早提出了“忧患”一词,屈原“哀生民之多艰”的“哀”,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无畏精神,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无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陆游,都是万千中华儿女的代表,是推动民族奋进、祖国振兴的伟大力量。当代中学生要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将修身、做人与治国安邦的理念统一起来,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教师这样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动力,培养学生成为有文化、有品质的人。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文化的深层含义

优秀传统文化有两个重要特质,即“优秀”和“传统”。优秀传统文化以古代文化为主体,但是它在发展和前进中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它犹如一条大河,源头不变,但是流贯古今,愈流愈广,因此,许多文化现象和内容都是初中生所不熟悉的。加上初中生身心还不成熟,所以,大多时候他们只能对那些能感知的文化现象感兴趣,而对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缺少了解。本着开放教学的原则,教师创设文化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化,让学生领悟到文化的深层内涵。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采用生动直觀的方式让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文化的深层含义。

例如,在教学“以礼待人”一课时,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体会文明礼仪对个人成长、社会和谐的价值,了解古今礼节和礼仪,做一个有礼貌有素质的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讲授礼的起源、有关礼的故事等。比如,“仪”是“礼”的表现形式,后来根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了一套涵盖政治、法律制度的完整程序;中华传统礼的核心是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在中国历史上,关于礼的故事非常多,有周公吐哺、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表演成语故事,构建趣味课堂,以此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三、用多种方式教学,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要求教师在文化教学中既要把握传统文化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通点、结合点,又要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多种途径展示文化的多样性,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为优化优秀传统文化打好基础。

以“公民基本义务”一课的教学为例,我们知道,古代公民的基本义务除了纳税,还有服兵役、保卫国家安全等,而关于服兵役、保卫国家安全,有许多感人的历史故事,如弦高犒师、木兰从军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设疑:古代民众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关于服兵役、保卫国家安全,大家知道哪些有趣、感人的故事?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了解古人的义务、古代税法的特点和与之有关的文化等;让学生对比今天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先进性,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和认同感;让学生讨论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用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感情,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而使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创新能力,树立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做“四有”好公民。

四、文化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勤劳勇敢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不仅创造、输出了优秀文化,还从他国不同的文化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从而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赋予了中华文化与众不同的特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形式、风格和内涵都是不同的,中华民族也依然保持着勃勃生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素养,让学生对不同地区的优秀文化持兼容并蓄的态度。为了让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深刻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文化对比、辨析和论证,使学生通过文化对比和研究发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例如,在“与世界深度互动”一课教学中,结合“培养国际视野和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树立开放意识和民族意识,明确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欧洲新航路开辟与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中西方国家的对外态度和方式,通过文化对比教育学生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结  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深入发掘教材内容,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层体会传统文化的含义;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受文化中蕴藏的精神力量;借助文化对比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王梅.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初中生文化自信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8,9(17):55-56.

陈志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思考[J].教学研究,2018,6(25):49-50.

作者简介:杨春梅(1978.5-),女,福建连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