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刮痧》的跨文化解读

2021-09-10翁津涛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刮痧电影

摘要:《刮痧》这部影片是著名导演郑晓龙的电影处女作,该影片自问世以来就掀起轩然大波。影片中展示了一家生活在美国的华裔家庭,因传统中国爷爷的到来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展开。此片借助极具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元素“刮痧”到美国后的遭遇,来讲述中西文化差异下的对立与冲突。

关键词:电影、传统文化、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文化冲突

故事的男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美国的圣路易斯的中年男子——徐大同,徐大同早年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电脑设计师,和很多青年人一样,徐大同心里也有着一个美好的“美国梦”,因此他移民到了美国,并在那里结婚生子。美好的生活随着徐大同接自己的父亲来到美国之后开始悄然发生着变化,最后,在一次孙子丹尼斯发烧时,大同父亲为其进行的刮痧治疗最终导致大同的“美国梦”破碎,电影落下来尾声。

当时电影上映时,也是引起了网上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该影片讲述的不是在捧夸美国文化而贬低中国文化吗?我们暂不聊影片中到底什么文化战胜什么文化,就从这句话的主语来看,他确实抓住了电影《刮痧》的主题——文化冲突。在这部影片中展现的中美文化交流中引发的文化冲突确实值得引发我们的思考。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渊源,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民族传统习惯。这种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碰撞也就在所难免了。这篇文章我们就从文化维度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利距离、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

一、从文化维度角度分析

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两个文化维度的角度来看,分析这里的文化维度指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式,分别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气质和阴柔气质、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五维度。我们主要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利距离的两个角度来分析。

1、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个体融入到更为紧密、重要的的群体当中是我们所谓的集体主义。群体为每个个人提供保护以换取个体对该群体的绝对忠诚,中国是典型偏向集体主义价值观文化的国家。美国则更推崇个人主义,重视个人主义的文化倾向于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非常松散地结成社会关系,人们更倾向于个人及其核心家庭的利益并极大关注自尊。

在影片《刮痧》中,很多的场景都可以体现出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相冲突。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片段就是展现在法庭上,面对法官质问徐大同夫妇丹尼斯身上的刮痧是谁做的的时候,徐大同坚持到是自己做的,当大同的妻子简宁想要为丈夫申辩时,却被丈夫呵责:“你难道忘了我们正在给父亲办理绿卡的事情?”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徐大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集体主义者,即便是他已经定居美国多年,但仍难改他刻在骨子里的意识。同样,当徐大同老板昆兰来问大同妻子简宁为什么要在法庭上承担不是他的责任。简宁说了一句让人印象十分深刻的话:因为他是中国人。

中国人十分注重情感,即便是仅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都会互相依托建立情感,呈现出中国式“人情社会”,更何况是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生父母。人与人之间注重人情。因此,徐大同在法庭上他毫不犹豫地承担了父亲的责任,因为他觉得他有“代父受过”的义务,但朋友昆兰却完全不理解徐大同的做法,简宁一句“因为他是中国人”道尽了文化价值观差异。

2、权利距离

权利距离通俗意义上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对待权利不平等的态度。也是反映了不同国家对于如何对待地位、尊卑差异带来的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关系的看法。中国是典型的权利距离指数较大的国家,封建等级制度以及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严重影响着中国社会的等级价值观,而美国作为一个只有几百年历史的移民国家,信奉自由平等,是权力距离指数较低的国家。

电影《刮痧》中,徐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和老板昆兰的儿子保罗发生争执,徐大同严厉批评儿子丹尼斯,并要求他向保罗道歉。但是作为美国人的老板昆兰则认为这不算什么,不过是孩子间的打架一会儿就好。这也就引发了在法庭上昆兰并未给徐大同出庭作证,反而指责他的教育方式,徐大同的观念上则让他很不能理解因此他愤怒吼道:我为什么打他?为什么打我自己的儿子?我打他是对你的尊重!给你面子!

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的观念中认为领导和下属、父亲和儿子之间并没有完美的平衡状态,是不平等的。因此,徐大同认为儿子必须向保罗道歉,在他看来,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自己作为昆兰的下属,那么丹尼斯便不可以冲撞他的儿子保罗,二者发生矛盾,应该由丹尼斯向保罗道歉。面对儿子不服的表现采取了当众打儿子的方式。他认为这是自己给昆兰面子的体现,这才是对昆兰的尊重。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昆兰则并不能认同大同的这些乱七八糟的逻辑。

二、從高、低语境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演绎的角度分析

高、低语境文化就是指根据文化中主流交际方式的不同划分而成的。在这两类文化中语境和语言在交际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而且也表现出不同的作用。

同样是刚刚打孩子的片段,虽然徐大同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八年之久的移民者,在徐大同的潜意识里还是一个高语境文化的影响者,虽然他也学会了一些言语方式和行为方式,比如在向昆兰介绍自己的父亲时也会说到:“我爸说你该给我加薪呢!”

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积极渴望融入到美国文化和社会的中年男子,有些时候我们也体现出他身上西化的语言风格的影子。他会在众人面前赞扬自己,坦白表示自己成功的喜悦。徐大同下意识地学习模仿美国文化中人们的言语和行为方式,并在多年的亲身经历中也确实是“学有所成”。高、低语境的影响在他身上叠加地体现出来。

三、结语

电影艺术是生活的写照和历史的再现,也是文化的浓缩和折射。本文针对《刮痧》这部电影中跨文化交际的高、低语境文化碰撞和文化维度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利距离几方面对语境文化进行反思。

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一定要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有充分的了解,这样在跨文化交际中才能尽量减少矛盾和冲突的发生,更好的进行文化交流。

四、参考文献

[1].赵瑾.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分析《刮痧》中的中西方文化冲突【J】.作家天地.2021(01):166-168

[2].余俊彤.跨文化交际下的影视解读及价值认同【J】.中国报业.2020(12):78-79

[3].张瑶.电影《刮痧》中的文化冲突研究【J】.作家天地.2020(07):193-194

作者简介:翁津涛(2000年3月),女,汉,天津市蓟州区,本科,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邮编:300457),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刮痧电影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选择刮痧板有诀窍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面部刮痧真的能美容吗
刮痧疗法适合所有人吗?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