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与千寻》中的日本阴翳美学分析

2021-09-10白云鹏

今古文创 2021年23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

【摘要】 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诞生出了一种独有的美学思想——阴翳美学。这种美学思想深刻影响了日本民族的文学艺术创作及审美观,并由谷崎润一郎进行了总结。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美学思想,通过将之与世界的普世价值观相结合,将阴翳美学思想传播到世界。本文分析《千与千寻》当中关于阴翳美学的具象与抽象表现,并分析如何将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当代普世价值观相结合,将本民族文化更好地发扬到世界的。

【关键词】 阴翳美学;《千与千寻》;民族文化;普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0-0082-02

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作为一部吸收了大量日本文化的作品,在日本乃至世界动画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部电影中,大量的画面设定与审美意味都体现出了日本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思想——阴翳美学思想。作为影响了日本的文学、绘画、影视作品等的审美理念,《千与千寻》这部电影也深受其影响。

本文将站在对阴翳美学的美学观照的基础上,对动画作品《千与千寻》进行分析,以探究《千与千寻》中对日本传统意义上的“阴翳美学”的继承与突破,进一步分析动画电影《千与千寻》是如何将日本民族的古典文化精神与现代普世价值相结合,并将之发扬到世界的。

一、“阴翳美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阴翳美学”是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在其作品《阴翳礼赞》当中提到的美学思想。其主要的精神内核是:美是要在幽暗中进行追寻的。阴翳美学中的“阴”,即一种寂静隐蔽之感,给人一种醇厚、沉稳的感觉。

从字面意义上看,所谓“阴翳”固然可以理解为“阴影中的”“幽暗的”,进而将之理解为一切“深色的”“暗色的”事物。比如巨大的飞檐(起到遮阴效果)、深色的漆器、屋内幽暗的灯光等。但是这种理解并不准确,对“阴翳”之美的深层次理解应当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残留在其物质上的污渍所凝结而成的一抹朦胧而幽暗的,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古色苍然’之美”。也就是说,阴翳美学当中除了对事物表面上幽暗的色泽的追求以外,更深程度上是对于这些事物中所体现出的意境上的追求,是事物与自然交融。这种交融在空间关系上,体现为物体与物体、物体与环境之间的色调关系;在时间关系上,体现在审美对象历经沧桑呈现出的“古色苍然”之美。“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的,我们认为美不在于物体中,而是在于物体与物体产生出的阴翳的纹理、明暗。夜明珠放在黑暗中才会释放光彩,若是摆在白日之下,便会失去魅力。离开了阴翳的作用,我想,美就不在了。”

这种“阴翳”之美通常伴随着充满着寂静色彩的审美体验。它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并最终呈现出一种空寂物哀的审美意识。

二、《千与千寻》中“阴翳美学”的具象表现

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当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阴翳美学”对其画面造型带来的影响。作为一部走向世界的动画电影作品,它在继承日本传统的阴翳美学的基础之上,结合一些西方的文化思想,从而使得这种美学观照走向了世界。本节将通过对《千与千寻》当中对建筑表现和人物角色设定当中所体现的阴翳美学及其发展进行分析。

(一)建筑表现

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的主要场景有:汤婆婆的浴场、锅炉爷爷的锅炉房、钱婆婆的小屋等。其中,最主要的主要场景就是汤婆婆的浴场。

宫崎骏导演在设计汤婆婆的浴场时参考了许多日本浴场的建筑风格,比如东京建筑公园里的“子宝汤”和著名的“道后温泉”等,使得汤婆婆的浴场的建筑外观具有浓厚的日本风味:巨大的飞檐、用于装饰的巨松和屋内发出淡淡黦色的地板。由于大部分情节发生在晚上,配之以淡黄色的灯光,使得整个场景呈现出一种古朴的感觉。与之类似的还有锅炉爷爷的锅炉房,这个场景的主要照明光源是火光,由于这里火光比较亮,所以房间内所陈设的家具颜色被设定为暗色调,加之锅炉爷爷黑色的服装和黑色的精灵,更使得画面当中增添了一抹阴翳的趣味。

钱婆婆的小屋中同样蕴含了大量的阴翳之美。首先,钱婆婆的小屋出现于夜景。屋外的院墙上仅有一盏煤油灯,小屋完全被笼罩在月色之中,配以屋内淡淡的光线,使得房屋和自然得到了很好的交融。在表现幽暗环境之余,还为画面营造了一种亲近自然的风趣。这种风趣恰恰应和了谷崎润一郎所提到的“与自然相交融”的一种“禅意”。

《千与千寻》是一部面向国际的动画电影,导演在进行场景设计时,也对传统的日本阴翳之美进行了一定的国际化处理,使之迎合西方的审美诉求。比如,影片的许多场景中也使用了电灯。特别是在浴场招待客人的场景,整体环境照度相对较高,契合了西方追求明亮的光照效果。同时,在浴场当中还有很多西式的建筑风格,特别是汤婆婆的办公室,室内装潢多呈现西式风格。导演将具有西方风格的建筑装潢氤氲在暗调子的环境当中,既满足了西方世界对于画面场景的接受,同时又保留了日本的阴翳之美。

(二)人物角色设定

《千与千寻》当中“阴翳之美”的具象表现除了体现在场景设计外,还体现在人物角色设定上。其中,较为典型的人物形象是被误当作腐烂神的河神和白龙。

河神在剧情中一开始被浴场的人当作腐烂神接待,凡所经之处,遍地污泥,众人皆避之不及。这种人物设定,一方面符合阴翳美学当中对于“浊物”的关照,另一方面符合了日本神道当中“万物有灵”的思想。这种思想和阴翳之美是一脉相承的。阴翳之美重在“品味四季的不同情趣”,而做到這一点,就需要对自然,对万物的“灵”具有一定的认识与观照。除此之外,在这一情节中,还涉及了关于“环保”的普世价值观。这一普世价值观的使用,使得《千与千寻》更能为全世界的受众所接受,从而将“阴翳之美”发展到世界中去。与河神相应的还有一个角色,那就是白龙。白龙的本名为赈早见琥珀川主,是琥珀川的河神。这一身份与被当作腐烂神的河神是类似的。

如果说河神和白龙代表了日本本土的神道文化,那么能够使用魔法的钱婆婆和汤婆婆则以西方巫女的形象为原型,在表现本土神道文化的同时,针对西方受众审美诉求进行了人物设定,使得动画当中的人物形象能走向世界。

三、《千与千寻》中“阴翳美学”的抽象表现

“阴翳之美”并不仅仅展现在具体的人物形象、场景设计中,它还表现为一种抽象的文化。这种文化可以表现为文学中的余情余韵、绘画中的水墨风采、生活中的关照自然、审美中的寂静色彩和物之哀等。《千与千寻》不仅仅在画面设计上表现精美,在影片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情愫表达也十分精良。

(一)意境表达

“语言的遮蔽或语言的不完全表达,就是对‘阴翳’审美意识的实践。”在这里可以将“语言的遮蔽”理解为非具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即意象表现。“阴翳之美”不仅仅局限于使事物呈现出幽暗的色彩,这种色彩还需要和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作用于观众的情感之中,从而产生一种别具风味的意境。

《千与千寻》当中存在很多写意的情景,在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之余,也给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共鸣。比如,电影中钱婆婆坐落于乡间的小屋,可以在场景中听到风声、流水声、夜鸟啼鸣和蛙鸣。这些来自乡间夜晚特有的声音,以动衬静,配之以夜间乡下的画面,颇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之感,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悠然自得、安静祥和的空间环境。利用画面与声音的结合,表现了一种“优美之境界”。

除此之外,还有千寻和白龙共同翱翔于湖面之上的场景。湖水意味着给人物净化、启示和再生。此时的千寻和白龙已经找到了自我,并完成了成长。导演利用湖水的意象暗含了两位主人公业已完成灵魂层面的成长和净化,实现了“自我”的再生。

(二)物哀之美

将“阴翳美学”这一美学理念上升到整个日本民族的美学范畴中,则可表现为一种“空寂物哀”的审美意识。“物哀”被解释为:被官能享乐主义所束缚的心灵的永远追求、唯美主义笼罩下的眼泪、涂上快乐主义色彩的“世界苦”意识。在日本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千与千寻》当中也存在着许多具有物哀感的段落。在情节上表现为“具有淡淡忧伤的结尾”。在影片的结尾,千寻和白龙道别,回到了现实世界中。千寻的离开意味着他和白龙从此生活在两个世界当中,从此结束了两人两小无猜的感情线索。这个结尾发生在千寻已经得到了成长,和白龙的关系达到了一个高峰,一切问题看似都以解决的时间上。突如其来的离别在一片唯美的环境与氛围中,为影片的结尾带来了一定的感伤的色彩。

在故事的精神内核层面,也体现着一抹物哀之情,表现为主人公自我迷失与汤屋中被异化的工作人员上。千寻为了在汤屋的世界中生活下去而丢失了名字,白龙为了学习魔法而甘愿为汤婆婆指使、汤屋的员工们为了得到金子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甚至被吃掉。以上种种集中体现了当代资本世界中的矛盾——欲望与坚守之间的矛盾。剧情中的人物为欲望所束缚,甚至丢失了自己最为重要的东西,这样的情节在表现具有物哀之美的“阴翳美学”的基础上,还具有对当今世界的观照,具有普遍价值意义。

四、结语

在电影《千与千寻》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日本“阴翳美学”的運用。其实阴翳美学是一种十分具有东方特色的美学观照,与西方外放的美学思考是不同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宫崎骏导演在表现属于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将很多西方的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了故事的结构与人物形象塑造上,在表现本民族文化的同时,能结合当代的普世价值观,同时对当今的世界有一定的认识。这对我国的电影发展与文化输出也具有借鉴意义。只有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结合当代的社会环境传播,才能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广到世界。

参考文献:

[1]冰冰.试论谷崎润一郎的“阴翳”审美意识[D].云南大学,2018.

[2] (日)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王国维.人间词话[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白云鹏,男,汉族,河北文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新媒体、广播电视、纪录片等。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
昭通苗族花山节浅析
浅论民族文化对紫砂壶艺的发展与影响
从《大鱼海棠》看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回归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