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和研究

2021-09-10唐强杨玲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职业能力

唐强 杨玲

摘  要:本文基于分析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学生的职业能力情况,以及当前教学存在的助产专业特色不够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落实不到位,与岗位衔接不够等问题。然后通过优化助产课程体系、加重实践教学比例、丰富人文课程内容、设计助产教学活动四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从而确保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为孕产妇提供更高质量的助产服务。

关键词:助产专业;职业能力;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9-0-02

助产士作为医生与护士之间的一种职业,在各级各类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从事临床助产、母婴保健及临床护理等工作。通过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的专业医疗服务来减少产妇的痛苦,确保其顺利生产及产后康复。因此,在高职高专助产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助产知识与技能,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临床实践能力,以便学生更好地符合岗位需求,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端技能型的助产专业人才,为今后临床的助产工作打好基础。

一、高职高专助产士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

从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助产专业中共选择90名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调查,采用本校自制的调查量表,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经过对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调查分析,超过95%的学生,已经认识到身为助产士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及其重要性,仅有2.22%的学生,认为对助产士专业基础医学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及人文科学知识的掌握可有可无,同时有3.33%的学生觉得不需要掌握遗传及优生优育知识,甚至有1.11%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具备开展母婴保健、计划生育指导能力,以及2.22%的学生不需要具备临床评判思维能力。究其原因在于,助产专业的特色不够突出,而且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落实不到位,与岗位衔接不够,或者课程设置的深度、广度不足,造成少部分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认知出现思想偏差。

二、当前高职高专助产专业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高职高专助产专业教学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助产课程体系会受到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当对助产课程体系进行局部调整时,增加助产学的相关内容,却没有考虑到助产课程体系的内在体系,而影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导致助产人才的培养效果不理想。首先,助产专业培养的目标与高职高专特定不符。比如定位过低,很多时候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培养目标参考中职的培养目标,加重产科学的比例,造成学生的助产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或者定位过高,参考本科的培养目标,反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及难度,出现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其次,对于课程设置的数量较多,形成大而全的局面,尤其是当前的基础课程,解剖、生理及生物化学等。加之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人文教学,包括护理礼仪、人文的沟通技巧等。最后,实践教学环节偏少。但助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实际的理实结合不理想。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助产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学生毕业难以胜任临床工作,最终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助产课程体系

对于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优化助产课程体系,根据各级医疗单位用人标准,结合国内外助产教育的先进理念,对助产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加以分析,以此来明确助产专业培养目标,确保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及人文素质,更好地胜任临床助产、妇幼保健工作岗位。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加以分析,针对职业能力的需求点来构建助产课程体系。既要有适应基础护理工作的能力,又要彰显出专业特色的助产技能,为学生日后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重实践教学比例

由于助产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所以高职高专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投入力度,建设实训基地,配备功能齐全、设施一流及优良的设备,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内助产专业模拟医院,包含高仿真產房、手术室及各种临床实践场地。同时还要为助产专业学生,建设一支高素质、临床经验丰富且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队伍,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同步,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效果。

由此一来,学生在实训基地中,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助产专业知识,还能学习到具体的操作技能,并且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操作中,逐渐认识到助产专业是关系到母婴生命的特殊职业,以便学生学会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中,为孕产妇提供更加专业、全方位地护理。同时高职高专要对实践考核制度加以完善,以便进一步保障实践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明显提升。

(三)丰富人文课程内容

在现代化医学模式的持续发展、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人文素养是学生职业能力必备的一项素养,所以高职高专助产专业要更加重视人文素养的课程教学,能够适当添加人文关怀教育,包括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便在今后的实际临床操作中,使其加强对病人的人文护理,从而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比如,在实际助产专业教学中,高职高专可与各级医院、其他高校展开密切合作,明确助产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以此来确定临床分科模式。并且结合助产专业培养目标,适当调整专业基础课,包括解剖学、病理学及组织学等课程的整合。尤其是在职业素养课程中加入人文类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护理的相关礼仪、沟通技巧及护理伦理等知识与技能。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与患者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进一步增强其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四)设计助产教学活动

对于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教师设计多样化的助产教学活动,将岗位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教材内容相结合,并且将不同工作岗位所用到的相同知识,整合为一个岗位。比如,在助产岗位的产前病房、待产室及分娩室中,识别与监护正常、异常产程的工作任务,都需要对孕妇进行腹部检查、骨盆外测量等,所以教师就可以将其合并,以职业活动的形式去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或者,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临床案例,为学生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去观看临床表现,来探索其病理改变的原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助产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案例问题的解决,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临床护理诊断及措施,进一步激活学生的临床思维。以此来将枯燥的助产理论知识与技能,借助鲜活的案例加以呈现,更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發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助产专业教学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以临床助产职业能力需求点为目标,为学生精心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与助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掌握助产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关的临床助产技能,并且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此来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培养与指导,逐渐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临床实践能力,从而确保助产学生为孕产妇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助产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侠,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6-77.

[2]成艳娜,宗胜春,董静.提升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9,25(3):54-58.

[3]朱桐梅,等.某高职院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1):124-126.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4-04-15 修改日期:2021-07-08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课题“助产专业职业能力项目化教学路径研究”(ZJGB2020436)

作者简介:唐强(1981—),男,湖南长沙人,主治医师,讲师,本科,主要从事护理教育、护理心理、护理管理研究;杨玲(1982—),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护理教育、护理心理、护理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职业能力
ERP沙盘对抗在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