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话语理论在科教纪录片翻译中的应用

2021-09-10柴奕洋

今古文创 2021年23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摘要】 科教纪录片以有效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注重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表述,其语言应在保持一定专业性的基础上,不失浅显易懂、通俗有趣的特征。如何兼具科普性和通俗性成为科教纪录片翻译的一大难题。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科教纪录片的翻译策略进行归类,并以PBS NOVA的纪录片《超级火山之谜》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对该领域的翻译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科教纪录片;多模态话语;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126-03

一、引言

纪录片具有纪实性特征,力求真实地呈现客观世界。科教类纪录片多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标,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更强调科学性、准确性。

与普通自然科学类文本翻译相比,科教纪录片翻译的独特之处在于旁白解说和人物同期声所表达的信息需要通过译后字幕文本传达出来。因此对于译者来说,如何通过对原语料的加工,使文化背景不同的观众有效理解并接受片中传達的科学信息,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以PBS NOVA出品的科教纪录片《超级火山之谜》为例,该片讲述了几位科学家共同探寻未知火山,揭开史前超级火山之谜的研究过程。源语为英文,时长约五十分钟,其中旁白解说共有187句,人物采访同期声共有101句。影像内容翔实,注重沟通与讲述的客观性、专业性和严谨性。旁白解说部分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火山学用语。在进行翻译时,为保证语言表述规范、信息传达与源语对等,笔者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等方面,对不同特点的内容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下的科教纪录片翻译

随着多媒体话语的产生,人们意识到在语言研究中将多媒体和多模态结合分析的重要性,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运而生。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其理论框架是张德禄教授以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主要由四个层面构成,即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1]24。科教纪录片翻译适用于多模态话语理论指导,通过准确表达源语的信息、意图和特色,达到纪录片文字、影音和视觉效果的完美统一[2]27。

(一)文化层面

文化层面是使多模态交际成为可能的关键层面[1]25。纪录片的翻译实质上是在实现源语和译语间的跨文化交流,代表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应该进行过多的复合、融合等模式[3]。科教纪录片意在传播普及科学知识,涉及大量各领域的小众专业词汇,与文学体裁截然不同。故翻译时更应强调忠实源语,以直译为主力求完整传达源语信息,不至于因改译而遗漏。改译虽然在某种程度可以修饰翻译效果,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义,这在以精准严谨为主要特点的科教纪录片翻译中是不可取的。

例1:If you breathe in the ash in an unprotected way,you're breathing in tiny little needles.

这句话强调人体吸入火山灰后的恶果。从字面来看,不确定“tiny little needles”的表达是否属于修辞,是否应直译为“极小的针”,毕竟火山灰听来与“针”难以联系在一起。后笔者经查阅资料发现,火山灰虽然叫“灰”,实则是非常锋利的玻璃质岩石,其粉尘颗粒在显微镜下观察就像边缘呈锯齿状的微小玻璃碎片。若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吸入火山灰,对眼角膜和肺的破坏效果等同于吸入细小而锋利的针状物[4]42。纪录片中使用“tiny little needles”的说法,让不了解火山灰杀伤力的观众可以切身体会到它带来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因此在翻译时应保留原修辞效果。

例2:There's moisture in your lungs,the ash combines with the moisture to make a,kind of a cement.You basically choke to death.

该句讲的是吸入火山灰后会造成窒息。句中cement原本词义为“水泥”,但火山灰和水泥之间相差甚远。通过查询相关知识后发现,火山灰会像水泥那样遇水凝结,吸入的火山灰与人类肺部中的水分结合后变得像水泥一样让人窒息而死[5]。如此则还应直译为“水泥”,而不是想当然地进行改动。

科教纪录片总是和真实、严谨、精准等特点紧密相关。为了使译后的行文风格与原文保持一致,译者应在文化层面保证译出语语义与源语的贴合度,以客观、准确、忠实的译出语复现源语信息。

(二)语境层面

实际交际中,语境是制约信息和意义传递的关键要素,不能独立于上下文来理解信息和意义[2]27。因此,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应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传达源信息的不同方式,既要完全忠实于原意,保持术语类信息的精准;又应根据情境需要,在表达中实现语域的完美转化[6]。

科教纪录片的语言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科学知识储备,需要译者结合纪录片的语境用专业的译入语传达源信息。为此,译者应具备与该科教纪录片题材相关的科学背景知识,如果没有类似的知识储备,须在译前查阅大量背景资料,并提前预备相应的专业词典和术语库。

例3:After millions of years of accumulated pressure,the magma finally erupted,draining the underground reservoir.

该句内容讲述史前超级火山爆发的过程。如缺乏对此类题材的了解,应在翻译前查阅一系列有关火山爆发的知识,并阅读相关的专业论文,整理出相关专业词汇的术语库,力求做到对阐述内容的背景有详细了解,避免翻译后的文字缺失源语的专业度。句中的“reservoir”一词通常译为水库、蓄水池,但如果将“underground reservoir”理解为地下水库似乎不合逻辑,因为火山喷发与地下湖无关。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发现火山位于小型岩浆池组成的泥浆库顶部,岩石熔体经挤压形成熔池,然后喷发或形成短暂的岩浆库[7]。反复查验后,笔者认为这种解释较为合理,符合地质学知识,遂将“underground reservoir”一词译为岩浆池。

例4:These trails are caused by the decay of radioactive Uranium-238,always present in magma.

一些专业术语本身源自英语的普通词汇,但在特定语境中会被赋予新的含义。为避免含混不清和一词多义的情况,译者应对该词的所有含义进行分析,选取与源语文本所属领域最接近的词义,杜绝误译、错译等理解偏差[8]。例4句中的“decay”一词有“腐朽,衰败,衰退”等词义,在不同语境中的翻译不同,但该句讲述的是放射性元素铀238,可知“衰退、腐败”等词义均不吻合。经过在相关的电子语料库和平行文本中多番查阅放射性元素的特征,发现放射性元素都具有衰变期,故这里的decay应解释为“衰变”。

例5:Rampino has shown that the biggest historic eruptions cooled the planet over many months or even years,a phenomenon he calls “volcanic winter”.

即使某个专业术语还没有既定译法,译者也不应臆测杜撰,而需查阅相关资料,选取最贴切的译法。例如“volcanic winter”这个词的相关背景知识如下:超级火山爆发后产生的硫化物粉尘滞留在大气层弥漫遮住阳光,光线无法照射到地表导致气温骤降。而温度降低后形成的积雪与冰层更容易将阳光反射回太空,造成地表气温失控,陷入持续的低温气候[4]42。基于此,该词仅仅译为“火山之冬”未免太过浅显,可译为“迷你冰期”,既与周期更长的“冰河时期”相区别,又能凸显超级火山喷发的可怕后果。

科教纪录片的翻译在用词方面要求准确,很多专业术语及特定用语都有中英表达的标准规范。如果该术语已有既定译法,译者应利用规范的工具文献进行考证,确保其准确性,对于不确定的译法则可检索语料库或阅读平行文本。科教纪录片中还有大量地名等关键信息,地名翻译应保证译名的可靠性和规范化。如果已有译名存在,则该译名的读音和拼写是固定的,不能查找普通词典进行译写,而应按照专有地名词典查出现用译名。若某地名还未有现存译名,译者可根据该地名是属于专名单音节、通名专名化还是加符字母地名等所属类别的相应规则进行翻译。由此可见,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做到在翻译时对各种专业词汇谙熟于心,用准确的语言和规范的语体进行表述,保证科教纪录片源语信息的传达质量和译入语的科学性、严谨性及精练性。

(三)内容层面

内容层面包括话语意义层面和形式层面。在话语意义层面,有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所制约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2]28。纪录片的语言包括解说词、同期声和人物采访等多种不同形式,大多数科教纪录片基本都是以讲述者的旁白为主,对话使用不多。但《超级火山之谜》纪录片选段重点对几位科学家进行了采访,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研究探索过程,对话占比还是很大的。这些人物采访或人物原音复现部分多是在实地调研或实验现场发生,通常语气随意、语言口语化,与严谨书面化的旁白解说风格迥异。这就需要译者根据内容片段的不同来调整语气口吻,在书面语和口语之间进行转化。翻译旁白部分时采用严谨精练的书面语,而翻译人物访谈部分则使用日常用语,并尽量贴近人物本身言辞的感觉,还原现场场景。此外,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译者通常会選择适当的方式来简化字幕,只翻译讲话内容。一些语气词、人名、称呼语等即使省略不译,也不会影响对话语本质含义的理解[9]36。翻译口头语时忠实于源语的程度可由译者自由把控,以具有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为主要目标。

例6:We're starting to get a profile.Over here,you can see it dropping right off to 43 meters.That cliff face,it just must keep on going straight down,almost.

在这个片段中,地质学家克雷格 · 切斯纳坐着船拿着回音测深仪来到湖中心,意图全方位地了解湖底的情况,他向随行的记者介绍湖边的地貌。这位受访对象当时正在进行实地考察,所以他说话快速,全部都是小短句和口语化句式,听起来虽然断断续续有些心急,但符合当时的情境。在翻译时完全可以省略“you can see”“it just”“almost”等口头语,因为删减这些体现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语句并不会妨碍观众对整体意思的把握,观众仍可以从体现概念意义的词句中找到重点所在。

形式层面在纪录片中主要以听觉模态的音乐音效和视觉模态的视图文本等形式存在[9]37。纪录片的翻译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的工作,这不仅仅体现在音乐与画面方面,还包括色彩艺术和感情基调等方面。在形式层面,不同的表现形式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话语意义。因此在纪录片中,只依靠字幕无法全面展现内容含义。

例7:But what makes these mega-monsters even more dangerous is how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m.Yet,only now,are the secrets of these sleeping giants being revealed.

如果屏幕上只有字幕而没有图像,观众根本无法知晓此句中的“mega-monsters”和“sleeping giants”指代的是什么。但有了画面这一生动形象而又引人注目的形式展示,观众便可一目了然,明白这里的“巨型怪兽”和“沉睡的庞然大物”指代的便是那些潜藏危险的超级火山。由此可见,画面和字幕的完美结合赋予了观众良好的认知体验。

(四)表达层面

表达层面由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构成。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认为,实现意义传播的媒介形式分为声音符号和书写符号两种,而字幕则在表达层面上属于书写符号[2]29。科教纪录片除了画面和字幕文本之外,还有很强的听觉效果,会借助配乐烘托整体气氛。因此在翻译中,要考虑到译后的旁白解说是否能和背景音乐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对文本信息的传达起到辅助和强化作用。

很多科教纪录片都注重音乐的表现力,配乐节奏较快。众多讲述火山爆发、行星碰撞、地球运转、宇宙变化等地理现象的纪录片,更是通过快速激昂的配乐来描绘斗转星移,日月银河。在精彩纷呈的音乐背景下,不宜出现旁白声音与配乐节奏不匹配、不协调的情况。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尽量使解说词的节奏与音乐节奏相呼应。

例8:They sleep silently, hiding within the Earth's crust,but if they awake,they can kill millions and disrupt the fabric of modern society.They are called supervolcanoes.

以《超级火山之谜》纪录片选段首句为例,源语的旁白解说词由五个小短句叠加构成,使听者真实地感知到与配乐相符的紧张氛围。故在翻译时也绝不能拖沓,而应用同样短小却表意清楚、语气强烈的汉语分句译为“它们那样沉寂,像是睡着了一般,悄悄地掩藏在地壳之下。可一旦它们从沉睡中苏醒,就会让成千上万的人命丧黄泉。它们便是超级大火山”。这样的中文翻译和原英文一样,通过层层递进的小短句营造节奏感,在句子数量、句型、表达层次和表述语气等方面都尽可能做到了贴近原英文陈述。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字幕的空间布局。科教纪录片翻译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语篇的简化或浓缩,因为字幕信息和原聲信息、图像信息、音乐效果等传输速度要相仿。一般情况下,英文字幕一次性出现不能多于两行,而中文字幕也不能超过一行,且字幕在屏幕上出现的时间应该足够观众读取信息。为满足此目的,在翻译时可截断英文长句,将其拆分成若干个小短句,用较为简短的语句译出,使字幕传达的意思能跟上源语叙述的节奏,起到连贯紧凑的效果。

三、结语

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包括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对纪录片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从这四个层面对科教纪录片选段《超级火山之谜》的翻译展开分析,诠释该理论框架对于科教纪录片翻译效果的影响。文章对于科教纪录片的翻译探究,有助于使目的语观众获得与源语观众基本相同的观影感受,扩大科普受众范围,起到普及科教知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2]张阿林,曾哲琳.语料库模式下科技纪录片字幕翻译指瑕[J].中国科技翻译,2019,(5):27-32.

[3]陈红岩.多模态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乱世佳人》字幕翻译的个案分析[J].电影评介,2011,(19):71-73.

[4]田佳训.探秘“世界末日”与“第五太阳纪”——兼析长白山超级火山历劫与人类社会史前文明[J].群文天地,2012,(2):40-48.

[5]陈晓雯,魏海泉.超级火山——末日危机[J].中国减灾,2011,(12):51-53.

[6]程维.纪录片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纪录片《美丽乡愁》的翻译实践为例[J].上海翻译,2014,(2):24-27.

[7]林静.地球的怒火:火山[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8]韦孟芬.英语科技术语的词汇特征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4,(2):5-7.

[9]吕健,吴文智.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2012,(4):36-38.

作者简介:

柴奕洋,女,汉族,河北廊坊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翻译。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以电视剧为教材的美剧字幕翻译策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