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背后的情感渴求

2021-09-10方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辅导个案手机依赖焦虑

方园

摘要:一名八年级男生因玩手机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多次写保证书无效而不愿再写保证书,主动来到学校辅导室。根据个案的自述和医院诊断,辅导教师判断个案目前不存在心理危机,主要表现为焦虑状态。本案例用系统治疗的理论取向进行个案概念化,认为个案通过使用手机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渴求情感需求的满足。初步干预共进行了三次辅导,第一次辅导了解主要情况,建立辅导关系;第二次辅导中搜集背景资料,寻找焦虑原因;第三次辅导中探寻自我认知,确定改变目标。初步干预后,个案焦虑情绪有所缓解,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对手机的依赖减少并能重回体训队参加训练。

关键词:关系冲突;焦虑;辅导个案;手机依赖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5-0041-04

一、个案概况

小轩(化名),14岁,八年级,独生子,学校体训队成员,学业成绩中等偏下。所在学校为普通公办初中,在区内初中排名较靠后。小学时为篮球队成员,成绩较好,进入初中后加入学校田径队练习短跑项目,因为玩手机较多,成绩由中等偏上退步至中等偏下。

父母经营快递公司,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富裕,但父母工作很忙,经常出差。小轩小时候主要跟着奶奶生活,受长辈宠爱。现在小轩和父母、爷爷奶奶同住。和父母关系一般,和父亲很少沟通,和母亲关系比和父亲关系好一些。父母对小轩没有太多学业上的要求,希望儿子为人正直、人品好、性格好。

2021年3月8日小轩因未完成周末作业被班主任请家长到学校谈话,班主任和家长觉得小轩沉迷手机。班主任让小轩写保证书,小轩不愿写,因为他觉得写了保证书也没用。以前写过保证书也没有做到,这次不知道能保证什么。三方僵持中,小轩主动提出想和心理教师聊一聊,于是和父母一起来到辅导室。

二、问题表现

小轩和父母来到辅导室时,情绪已经恢复平静,但说话较急、有轻微的口齿不清。初次访谈中,小轩对当天发生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并表示感觉心情压抑、焦虑,经常想很多,什么都想,偶尔会有头晕、心脏不舒服的感觉。

在手机使用方面,寒假期间小轩手机不离身,每天玩手机到半夜1点,中午11点睡醒后继续玩,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感觉玩腻了会写一点作业,然后继续玩手机。小轩不玩游戏,一般用手机刷抖音,以和朋友聊天为主。小轩自己觉得没有手机成瘾,因为不打游戏,但是会担心父母偷偷查看自己的手机。现在手机被没收了,有点说不上来的感觉:没有手机的时候想玩,真的有手机了又不是很感兴趣。

班主任反映,因为玩手机,小轩的学习成绩下降严重。小轩多次出现未完成作业的情况,班主任也邀请了家长来到学校,谈话后小轩都进行了书面保证,但这次坚决不肯写保证书了。

在人际关系方面,小轩不喜欢和班级同学玩,感觉没有共同话题。因为是体训队成员,所以和高年级体训队员接触较多,经常和校外朋友一起玩。小轩表示在手机上和朋友聊天时,如果对话题不感兴趣,就会回复得很敷衍,然后自己去刷抖音。父母十分担心小轩的社交问题,担心小轩会被校外人士影响从而染上坏习惯。

三、心理评估和诊断

他在杭州七院初次被诊断为重度焦虑和中度抑郁;复诊时医生诊断为焦虑状态,维生素B6缺乏。医生建议药物治疗,配合学校心理教师的心理疏导。

他在学校心理辅导站MHT测试结果为65分,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方面得分偏高。在辅导过程中,小轩表示,初一情况最严重时有过想自杀的想法,现在没有这个想法了,但是除了体训及和朋友相处的时候是快乐的,其他时候都觉得心情压抑。根据小轩的自述和家长的反映,辅导教师判断小轩目前不存在心理危机,而主要表现为焦虑状态,通过使用手机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渴求情感需求的满足。

四、个案概念化

1.小轩已不是第一次因为玩手机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在小学时期和七年级都有过这样的情况。小轩存在情绪压抑、无法完成作业、过度使用手机情况,可见其学习动力不足,自我认同感很低,缺少人生目标。这也是初中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

2.钟志农认为,从系统治疗的理论取向看,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系统的问题,系统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首先,小轩的亲子关系存在较大的问题。因为父母工作较忙,经常出差,小轩从小与奶奶一起生活,缺少与父母的沟通,更缺少亲子之间的温情。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富裕,长辈宠爱,重视满足小轩的物质需求,但在精神上缺少关注,导致小轩行为散漫。小轩不用为自己的将来努力打拼,所以对未来没有目标,过一天是一天,日子过得很迷茫,同时又感觉十分焦虑。小轩在过度使用手机后,会被班主任请家长,一方面令他十分焦虑,另一方面又能获得父母的关心和关注,但却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情感关注,所以又覺得心情压抑。

其次,小轩在班级中人际关系一般,不喜欢和同班同学玩,感觉没有共同话题,但是喜欢与体训队成员及校外朋友接触。因为班级中没有获得情感需求的满足,从而寻求建立班级以外的人际关系,获得存在感和安全感。小轩总是为朋友买单,别的班级有同学背地里称小轩为“冤大头”。因为小轩在家庭关系中更多习得了用物质满足他人的需求,所以可能对于人际交往中情感方面的社交技能比较欠缺。

再次,小轩的师生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小轩因为玩手机而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加上多次不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较差,难免影响老师对小轩的看法和态度,使得老师不太喜欢小轩。如果小轩未完成周末作业,周一就会被老师批评。这样又加重了小轩对于周一上学的焦虑和厌学情绪。

3.由于小轩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中,没有一种关系互动是比较好的,所以小轩的情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只能在手机中寻找快乐。根据对小轩情况的分析,辅导教师确立了以下辅导目标。

目标1:确定小轩的主要问题。

目标2:引导小轩思考情绪压抑和焦虑的原因,调节情绪。

猜你喜欢

辅导个案手机依赖焦虑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创伤,是祸?是福?
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
寻找家的感觉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