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2021-09-05杜雪玲

考试周刊 2021年66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教学法初中数学

杜雪玲

摘 要:文章以新課程改革、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首先简要阐释“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基本概念及实践原则。其次,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课为例探究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具体包括:问题生成、问题提出、问题转化、问题提升,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创新及高效的提高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应用策略

一、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我国自古以来优良的学习传统,经历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仍对当代教育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数学是一门以抽象、概括、简洁著称的学科,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及抽象性的特点,学生无法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便无法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将会限制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而“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涉及学生对其现有知识及水平的评价、对输入性材料的再加工、对数学策略及方法的产出,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驱动、以反思为基础、以实践为支撑的适应当代初中生全面化与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将会转变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收、依赖教师及教材的学习方式,改善单一僵化、由上至下、机械训练、满堂灌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系列过程中获得多层次的体验,形成质疑与探究精神,养成独立思考、合作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下文将从“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理论依据及内涵、实践原则出发,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释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二、 “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概述

(一)“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天生是具有好奇心的,他们不断地努力想要了解周围的世界。可见好奇、求知是个体的天性。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质疑、探索、进取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个体在疑惑与解惑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这便是教育的根本作用。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当个体在面临着两难抉择或遭遇困惑及问题时,其思维、心智与能力便会受到刺激,继而对两难情景、困惑以及问题进行反思性探索。在此过程中,个体思维会由原本的怀疑、混淆逐渐转变为对两难情景、困惑及问题的控制。问题探索结局所带来的挫败感、自豪感、满足感等多层次体验将会成为个体发现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探索新问题的驱动力。

从上述国内外学者关于个体认知、心理及思维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生问题提出”是尊重及顺应个体“好奇、求知”天性,强化问题驱动力,继而促进个体在质疑—反思—探索—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教学方式。

(二)“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的实践原则

“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的内涵体现在顺应及尊重天性、以问题为驱动、学生主动参与三大方面。因此,基于“基于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的初中数学也应当遵循相应的实践原则。

第一,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学生问题提出”的主体为学生,因此该教学法实施的前提在于转变初中数学以知识为本位、以教材及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真正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所投放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都应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根本目标,致力于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与此同时,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掌握学生阶段性发展特点、兴趣取向、既有数学知识及技能水平的基础上组织教学活动。

第二,注重问题情境及良好氛围的创设。情境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入的,符合学生特征并能促进学生与之交互的生活化场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学“对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广泛整合资源,从生活中探寻与数学问题的契合点,才能保证学生在理解数学价值的基础上乐于、善于提问。与此同时,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消除教师及教材权威性对学生的压迫感,使学生敢于质疑权威、提出见解。因此,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敢问、勤问。

第三,保证教学活动适时、适宜、适度。“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何让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教师亟需思考与解决的难题。其一便是适时,但学生有疑惑或对信息有争议时,便是学生提出问题的最佳契机,此时教师采用示范提问、问题引导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准确地描述问题;其二是适宜,即适当地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流程的决定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与思考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提出问题的空间;其三是适度,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意味着课堂由学生主导,教师仍需要适度发挥管理、引导、指导等作用,及时纠正学生思维偏差,使学生注意力及质疑点集中在本节课数学知识上,以此保证学生提出的问题皆有所依、有所获。

三、 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基于上述“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内涵、实践原则,下文将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课为例详细阐释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激趣导入,激活学生问题意识

导入是教学的开端,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也可增进师生间情感。为此,教师可借助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在老师上课之前,我们的老朋友小明请老师帮他一个忙,这可难坏了老师。小明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广场上踢足球,小明一个“长传”就把球“传”到了超市的两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上,一声巨响,其中一块玻璃碎了。超市老板要求小明买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回来,这时小明可犯了难,怎么样才能买到一样的玻璃呢?大家帮老师出出主意。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教学法初中数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