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价值观塑造”策略探寻

2021-09-05蔡如媚

考试周刊 2021年66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阅读语文教学

蔡如媚

摘 要:价值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价值观教育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探索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任务。文章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分别从价值观教育意义,初中语文价值观教育现状,初中语文课堂中“价值观塑造”的具体策略几个维度进行研究,力争探索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有效教学策略,依托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价值观;阅读;初中教育

一、 引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传递正确价值观给学生,要通过各项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且新课改重塑了教师地位和角色,认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鉴于此,广大语文教师也应当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挖掘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全面依托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二、 价值观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价值观教育,其实就是指在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基础上,教师通过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价值观,教会学生运用理性思维看待客观问题,并且采取正确方法解决问题。借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价值观教育,一方面能够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从阅读文本中汲取“养分”,不仅通过阅读学习到工具性知识,更通过阅读掌握人文性思想,获得更多情感体验以及思想感悟,从而不断学习阅读文本中优秀的思想、积极的精神品质,领悟文本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这将有利于学生多元化价值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不断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 初中语文课堂中价值觀塑造现状

价值观塑造乃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根本要求,要求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周围的客观事物,能够对周围事物做出客观评价和提出总体看法。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文性学科,语文教材中甄选的课文大多具有价值观塑造功能,也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最佳素材,不管是古代诗歌、现代诗歌还是散文、议论文,都能起到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影响学生思想和认知的作用。

但课程标准要求和现实教育总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尽管广大语文教师意识到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也开始研究如何充分依托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等课题,但真正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价值观教育仍然是一项非常有挑战的任务。不少教师在塑造价值观方面存在困难,诸如很多学生并不理解价值观,在阅读课文时,也没办法主动从课文中汲取具有正向价值的思想;学生即使树立正确价值观,但真正在社会生活中践行价值观的机会也不多。因而导致价值观教育迟迟不能“落地”,初中语文课堂“价值观塑造”始终不见成效。也正是源于此,探索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价值观塑造”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 初中语文课堂“价值观塑造”策略

(一)在教材文本教学中进行“价值观塑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这种多元的感受和理解正是影响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所以,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借助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刻感受和多元理解。从当前初中语文教材文本类型来看,大致包括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剧本评论、议论文等几大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文本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道德修养,更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而其中不乏蕴含

正确价值观的内容,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四季美景”这一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第四单元“人生之舟”这一主题,无疑是培养学生做有追求、有梦想之人的良好素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修身正己”,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情操与志趣”,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养性怡情”,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砥砺思想”,这些主题课文也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可见,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本“价值观塑造”的书籍,语文教师更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价值观“矿藏”,进而充分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1. 精读全篇中传承思想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养分”的最佳手段,读也是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重要形式。要想依托教材文本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尤为必要。例如,教学《纪念白求恩》这一课文时,语文教师应当带着学生深入文本内容,精读、细读全篇文章,让学生充分感受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并以其为榜样,树立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黄河颂》一文时,在学生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有情感地朗读,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以此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这些价值观是从古至今一脉传承的核心思想。

2. 赏析中陶冶情操

赏析也是学生学习语文课文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尤其是一些经典古诗词、优美散文,都离不开赏析。而赏析优秀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吸取作品内核,学习作品创作者精神内涵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赏析文本,也是依托语文教材文本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策略。例如,教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古诗时,语文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赏析全文,设定如下学习任务:①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②“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谈谈自己的理解?③诗中最后一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试着简要分析;④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后请学生代表汇报各组结论,最后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深化学生情感认知,让学生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也激励学生自觉树立爱国情感。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阅读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