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log走红背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忧及消解

2021-09-05王超群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王超群

摘 要:Vlog作为一种新兴的短视频形式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随着Vlog在大学生中的走红,也逐渐显现出诸多不良隐患,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为此亟待加强对Vlog的关注和研究,探寻化解负面效应的有效路径;充分运用Vlog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期更好地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關键词:Vlog;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127-003

Vlog是“Video Blog”的缩写形式,意为视频博客或者视频网络日志,即发布者以第一视角来记录个人生活、表达思想观点并分享在网络平台上的一种自制短视频模式。其选材一般涵盖日常生活片段、旅行经验感悟、美食美妆介绍、产品测评分享或特定主题探讨等。作为“舶来品”的Vlog最初发端并兴起于海外视频网站Youtube,2018年广泛进入国人视野。近两年Vlog视频博主(Vlogger)的大规模涌现更是为Vlog的流行按下了加速键,使其备受瞩目,影响进一步加深。截至2020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1]。而据艾媒咨询预测我国Vlog用户在2021年将达到4.88亿人[2],发展势头可谓十分强劲。业内人士对Vlog寄予了厚望,认为在5G时代的技术加持下,Vlog或将成为短视频行业的下一个爆发风口。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是网络新事物的最先感知者和使用者,Vlog一经出现便迅速俘获大学生群体并逐渐成为他们记录生活、宣扬个性的新颖方式。由于Vlog尚属新生事物,目前我国学术界对Vlog的研究刚刚展开,并且主要是基于新闻学、传播学等视域进行分析,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的研究尚涉及不多。然而,伴随Vlog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走红,诸多不良隐患悉数浮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消解其背后带来的隐忧,更好地运用Vlog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Vlog在大学生中走红的原因分析

相较于其他短视频,调查统计表明Vlog用户的文化水平整体较高[3],呈现出“一二线、年轻、高学历”的用户画像[4]。这些大数据分析印证了Vlog对大学生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大学生群体在Vlog领域中占据着主力军地位。而Vlog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与追捧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一)真实性内容记录,满足大学生好奇心和探求欲

Vlog拒斥花哨的画面元素和夸张的情节设置,强调无脚本和非虚构理念,即倡导以创作者本人为主角用写实的态度最大限度地朴素记录和还原本真生活场景,娓娓道来自己对于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这种事无巨细地生活记录将私人空间置于公共视野的聚光灯下,视频博主的真实一面得以不加修饰地袒露给观众,使观众能够充分了解、体验创作者的生活常态。大学生群体的年龄特征和社会阅历等决定了其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的兴趣,Vlog则开启了大学生们拥抱新世界的大门,通过浏览视频他们可以围观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生活,使得这种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得以满足,成为大学生选择该视频形式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个性化创作风格,完善大学生自我形象塑造

Vlog的核心在于展现个人、表达自我。Vlog视频博主以差异化的叙事角度分享“独家记忆”,再辅以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和恰到好处的转场特效衔接,完美的串联出具有拍摄者个人属性的Vlog短视频。大学生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追求独异,但在现实成长过程中这些特质多被遮盖或淹没。Vlog独一无二的个性化风格激发了其内在的表现诉求,成为他们彰显个性和展示才华的不二选择。这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塑造有着独特的价值与功用,他们通过创作并发布Vlog,呈现出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性;再根据点赞与评论获取关注者的正负反馈,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身份构建和自我形象塑造,使自我向着更加完善的理想方向发展。Vlog也由此脱颖而出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流行热潮。

(三)人格化互动方式,契合大学生社会交往需求

Vlog视频创作者将镜头对准自己,通过视觉化了的个人日记式的公开展示,使得移动屏幕前的观众与“自说自话”的Vlog博主在虚拟的社交空间里实现了一种身临其境的“面对面”沟通,从而提高受众的沉浸感和代入感,引发共鸣共情,拉近传受双方的距离,构建稳定的情感联结。进而用户可以通过各网络平台内部的社交圈,以留言区参与话题讨论、播放过程中进行弹幕交流、二次传播分享中评价反馈等多种形式建立互动关系,足不出户就能够结识志趣相投的网友,以此实现交际意图。当代大学生在学业、就业、朋辈等压力叠加下渴望交流倾诉,Vlog人格化的互动方式恰恰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情感诉求,达到了精神陪伴与心灵慰籍的功效,体现出强大的社会交往潜能,搭建了大学生短视频社交活动的崭新平台。

(四)高水准制作要求,符合大学生视频审美偏好

Vlog短视频同样顺应了网络时代人们碎片化的媒介使用偏好,其时长基本控制在30分钟左右。作品通常是将一天、一周、一月等具有跨越性的拍摄素材进行压缩、截取和拼接,与合理的快节奏剪辑及镜头切换相结合,最终呈现出浓缩精炼的故事内容。这种快节奏高浓度的形式,既能够让观众清晰直观地集中获取所需的“干货”信息,还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更有层次的心理变化,令人格外期待后续的情节发展。这也决定了Vlog制作要求更高,自带一定的专业“门槛”,区别于其他视频形式相对零散而粗陋的影像堆积。Vlog难以被量产,不可复制性强,精良优质的作品产出颇多。新生代大学生有着独特的欣赏品味与审美取向,审丑、媚俗、土味等短视频颇受其诟病。相比较之下,这类高水准高品质的Vlog作品则与现代大学生的审美旨趣不谋而合,吸引着大学生群体观看、参与和制作。

二、Vlog走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忧

Vlog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对大学生群体既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潜藏着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在当前瞬息万变又难以掌控的网络环境下,这些都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现实挑战。

(一)形成虚假社会印象,导致消极情绪滋生

凸显真实生活记录的Vlog视频为网民提供了观察社会、了解世界的途径。但与此同时,部分博主热衷于在Vlog中晒高档美食、炫品牌穿戴、秀奢华旅行等,大肆宣扬优渥浮华的生活场景,缔造了一个令大学生心神向往的“神话”世界。这种对于整体社会现实的扭曲反映,会致使仍处于校园中的大学生群体形成虚假社会印象,影响大学生们对于社会实际的判断。大学生因迷恋和憧憬Vlog中所展现的奢靡享乐的生活,终日陷入空洞虚无的遐想之中无法自拔。尤其是与自身枯燥乏味的现实学习生活形成强烈对比,极易导致心态失衡、精神萎靡、价值迷失,致使消极的空虚、焦虑、失落和自卑等负面情绪不同程度的滋生蔓延,严重阻滞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一味塑造理想人设,陷入自我呈现困境

因受假想他者眼光的干扰,大学生博主在Vlog拍摄过程中往往绞尽脑汁地挑选上镜时的穿戴搭配;反复推敲台词与编排动作以便在举手投足间展露出良好的个人素质修养;谨慎斟酌;传达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态度是否恰当;乐此不疲地进行自我设计和加工创造,试图将所有美好品质集于一身。在对视频内容进行个人化的剪辑处理时,选择呈现的通常是美化过的生活一隅,另一面却被悄然掩藏或剔除。他们时刻戴着假面具示人,借由真实的名义完成表演。并通过这种“生动的表演”营造出人们心中完美超我的“理想人格”,进而经裁剪拼贴在虚拟社群中打造某类鲜明的标签,如“高冷学霸”“时尚达人”“独立女性”等等。这种被群体意识所裹挟的自我呈现有悖于Vlog以真实记录生活为目的的创作初衷,取而代之的则是贩卖某种精心策划的人设。当大学生博主长期置身刻意伪装的人设中,为保证辛苦经营的形象设定不崩塌,虚拟自我无疑成为了禁锢的枷锁,造成一种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画地为牢的自我呈现困境,导致自我呈现异化现象。

(三)网络圈层壁垒封闭,削弱主流意识形态

大学生借助Vlog搭建的社交平台宣泄情绪、结交朋友、表述观点,进而依照兴趣领域自发结成不同的交往圈层,出现了只在自己所处的特定圈层中进行信息交互的网络社交圈层化现象,在这种群体思维相近与价值共识趋同的社交环境下,圈层内部推崇的观点将得以相互认证,甚至愈发强化。高校大学生虽拥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初步具备了理性思维能力、判断抉择能力,但是其“学生”的角色定位决定了他们身心发展的“未完成性”。表现为知识水平有限,社会阅历不足,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媒介素养和信息甄别能力等十分欠缺。再加上如今各短视频应用的智能算法推荐技术大行其道,个性化分流将用户包裹在“信息茧房”中,圈内同质化内容泛滥,而异质化声音和多元思想则被排斥在定制之外,加大了大学生群体辨识信息真假良莠、认清纷繁复杂价值观念本质的难度。如果这些观点隐含不当价值取向,主流价值观念又难以穿越顽固的圈层壁垒,在社交圈层中“缺位”“失语”,长此以往就会致使镶嵌在所属圈层内的大学生全面认知受到禁锢,失去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而思想僵化、价值失衡、偏离轨道,冲击和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四)沉溺虚妄精神愉悦,消解奋斗进取精神

在商业市场的大力扶持与助推下,更为符合大学生审美品味的Vlog风靡后便以极快的速度覆盖了其精神生活。他们借助Vlog填补碎片化时间,排解空虚寂寞,大学生群体对Vlog投入极大热情,不可避免地具有成瘾化的风险和趋向。大学时期是学生“拔节孕穗”的重要时期,但沉醉于Vlog短视频中的大学生却不惜牺牲宝贵的学习与睡眠时间,通过不停“刷屏”获取虚妄的精神愉悦,身陷“时间黑洞”而乐不知返,大量注意力在悄无声息中被收割,心甘情愿地成为手机的附庸。尽管Vlog视频为大学生构筑了一条从现实世界暂时逃逸的通道,却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需要。如果不能有效遏制这种倾向的蔓延和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深层次思考匮乏、学习兴趣丧失、前进动力欠缺,进而逐渐消解奋斗意识与进取精神。甚至模糊淡化理想信念,最终阻碍自身成才发展。

三、运用Vlog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Vlog走红既是严峻挑战,也为更好推进网络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创作优质Vlog作品,增强正面引导力量

网络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洞察社会、获取资讯的重要窗口。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等特征也易误导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为不良情绪积淀埋下隐患。基于此高校应鼓励大学生从学习与生活中挖掘灵感和创意,多以真实记录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为创作主题,通过制作这些内容优质的Vlog作品,分享鲜活事例、活动成果、体悟收获,传达大学生眼中的社会与世界,并经由校园官方账号择优推送,扩大传播范围及影响力度。这样学生们在如实记录日常点滴的同时既能够充分了解现实社会,开拓视野见识,确立正确的社会认知,纠正社会认知偏差;又可以展现青春风采,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幸福感与获得感,自觉抵制消极情绪的影响。以此增强Vlog的正面导向力量,切实使Vlog平台“为我所用”,育人功能得以真正有效发挥,做到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无形之中,起到入脑入心、直至外化为自觉行动的教育效果。

(二)透视Vlog博主榜样,形成全面自我认知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5]。

正因如此,高校应发挥“全员育人”的传统优势,积极鼓励甚至制定一定的筛选和激励机制。在师生中培养一批Vlog“网红”博主,以便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大学生通过对身边Vlog“网红”博主的观察学习,进行参照比较并反观自身,可以廓清思想迷雾,认识到真我与“理想型”自我存在的差异。同时,探索自身优势与价值所在,进而更好地接纳自己、定位自己,形成全面的自我认知,完成对自我形象与自我认同的塑造与期待,达到化解自我呈现危机、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选树Vlog意见领袖,积极弘扬时代主旋律

“意见领袖”顾名思义,即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力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环节”[6]。由此可知,意见领袖居于各个网络社交圈层的中心,掌控舆论话语权。其言论常被圈层成员认可和追随,影响其他参与者的观点判断,作用不容小觑。为此,在校内也应选树Vlog意见领袖并有效发挥意见领袖的价值领导作用。一方面,师生意见领袖在宣传推送Vlog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主流的价值观方向,持续打造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底色的优质作品,为其他成员创制Vlog视频提供风向标。另一方面,当Vlog社交圈内出现错误观点或不当言论时,意见领袖应敢于发声,明确表明态度,借助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占据网络思想的制高点,正向引导圈内成员思想政治方向,及时纠正不良苗头,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释放社会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

(四)发挥Vlog补充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奋斗进取精神的力量源泉。奋斗进取精神的培養离不开坚定理想信念的树立。因此针对大学生过度沉迷和依赖Vlog以致奋斗进取精神被淡化消解的问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至关重要。而线下和线上两种理想信念教育形式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传统的线下教学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基础环节,指引线上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线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手段,有效地丰富和发展了理想信念教育,成为线下理想信念教育的有益补充。现有Vlog场域已累积了丰富素材,各高校可以利用Vlog平台搭建联动教育的新格局,将“两会Vlog”、“战疫Vlog”等主题鲜明的视频日志融入理想信念教学中去,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协同配合、全程覆盖,形成课堂内外教育合力。通过Vlog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补足大学生精神之“钙”,促使大学生们从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激发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让Vlog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延伸课堂,更好地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不断造就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广大青年学子的不懈进取、接力奋斗中梦想成真。

四、结语

近年来,Vlog短视频发展势头强劲、前景明朗,因其具有的诸多特质也愈发受到大学生垂青,在大学生群体内迅速掀起了一番热潮。但与此同时,Vlog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渐渐凸显。无论是滋生消极情绪、导致自我呈现危机、稀释主流意识形态还是消解奋斗进取精神等等,都难免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寻求有效消解之策促进Vlog在大学生群体中健康有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真正洞察大学生所需,不断探寻Vlog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契合点,将其打造为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载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在创作优质作品、培育“网红”博主、选树意见领袖及加强线上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多下功夫,方能将Vlog在大学生群体中风行潜藏的“危机”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使思想政治教育借由Vlog抵达人心,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2/t20210203_71361.htm

[2][3]艾媒咨询.2019中国Vlog商业模式与用户使用行为监测报告[EB/OL].[2019-06-11].https://www.iimedia.cn/c400/64757.html

[4]酷鹅用户研究院.2019短视频用户洞察报告[EB/OL][2019-06-28]

http://www.199it.com/archives/899218.html

[5]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册)[M]林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6]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选民如何在总统选战中做决定[M]唐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