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2021-09-05程涛涛

关键词:开发乡村振兴

程涛涛

摘 要: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充分整合利用乡村红色旅游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义乌望道信仰线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促进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生动案例。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1]为目标,义乌望道信仰线从自然景观提升、产业植入、文化发掘等多个方面入手打造“让老百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带动沿线村庄取得了经济、文化、社会等效益。同时,望道信仰线的成功也为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提供了充分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6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红色旅游资源是将红色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记载了我国艰苦革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奋斗史,是对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有利于发挥红色文化教育、警示的作用,达到革命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有助于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

义乌望道信仰线起于横塘村,经七一村、何斯路村,止于分水塘村,是义乌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之一。它用红色文化、山水景观、人文历史串起各个小村落,形成了以《共产党宣言》为主题的红色文化之路,让人们在红色旅游中品味信仰的味道,感受信仰的力量。它把“一株薰衣草”實现乡村振兴的样板故事与绿色自然生态相结合(何斯路村),把《共产党宣言》红色文化主题同休闲度假观光相结合(分水塘村),把中国最基层的红色党建精神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七一村),使得当地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相结合,并成为精神财富转化成物质财富的有效载体。义乌深度开发望道信仰线的红色旅游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致力于实现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展现了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路径借鉴。

一、义乌望道信仰线开发现状分析

1920年早春,陈望道在故乡分水塘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第一本汉译本翻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其“真理的味道特别甜”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2]。义乌望道信仰线拥有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开发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提升了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也成为了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义乌望道信仰线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1. 坚持党建统领,科学系统规划

义乌望道信仰线开发的全过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引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作为基本准则。望道信仰线沿线村庄基本实行党员十二分制等级制度,成为严格规范党员、基层党组织的行为准则。“党员到户”是望道信仰线沿线村庄的亮点,一个党员密切联系几家农户,解决农户实际的困难与问题。在红色资源开发前,党员积极联系农户,统一思想、集思广益,广大农户献言献策,为望道信仰线的科学规划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开发进程中,广大党员冲锋在前,积极处理解决开发进程中的问题。在党的统领下,望道信仰线提前完工,并逐步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2. 密切区域联系,打造精品线路

以“红色火种”分水塘村为核心,融合弘扬真理的红色文化、改革开放的义乌精神、“一带一路”等旅游元素,打造“村村有看点、处处是景观”的“望道信仰”的美丽乡村精品线。“党建样板七一村”全面展示中国最基层的社会治理体系,“无中生有何斯路村”展示通过“一株薰衣草实现乡村振兴”的样板故事,横塘村以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推广“义乌经验”为主题,展现新农村建设等。望道信仰线串联的各个村落之间既相对独立发展,依靠自身特色最大限度地解决自身问题,又相互合作,将共同的红色文化系统整合,将优势旅游资源互相串联打造整体旅游品牌。

3. 聚焦信仰力量,传承红色文化

望道信仰线的开发以陈望道故居为核心,义乌城西街道以“一街一居一房一馆”为核心,改造分水塘村老街、修缮陈望道故居、复原柴房等工作,形成了以历史文化街巷、望道故居展示区、宣言纪念馆为核心的新时代红色教育基地。望道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在其沿线的各个村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义乌精神”更加是这条红色旅游线路的文化支柱。这些红色文化的共同性促成了望道信仰线的形成,为望道信仰线的红色精神注入了更多的力量。“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望道信仰线的妙处就在于集合各个村落的共性,使之与各个村落的特色结合,“乡情山水”化作诗与远方,在望道信仰线上绘织美丽乡村新画卷。望道信仰线的开发,除了《共产党宣言》翻译精神之外,同样离不开系统整合“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义乌精神”等文化资源。

(1)传统文化

望道信仰线的开发以传承家风祖训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国的红色文化诞生于农村,红色文化因子中也蕴含着质朴、勤劳、坚毅的乡土气息。如今,红色文化以另外一种方式反哺着农村。望道信仰线沿线村落中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张贴着家风祖训,使村民在耳濡目染中传承家风祖训。家风与党风政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3]“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只有家风正,民风才会涥,政风才会清,国家才会昌盛,培养良好的家风是引领整个社会健康风气、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条件。

(2)革命精神

望道信仰线虽然是以陈望道故居为核心的红色旅游路线,但是在七一村、何斯路村、分水塘村等村落都有着在“信仰味道”下的深厚的抗战基础与革命精神。

1942年日军侵占义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义乌成立了抗日武装,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斗争。为壮大抗日队伍发展革命武装组织,望道信仰线沿线村民纷纷自觉自愿加入在何氏宗祠正式成立的抗日游击总队,从此这支队伍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为保卫家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至今,何斯路村的文化礼堂门前依然矗立着抗日游击队成立纪念碑。此外,七一村香山小学发挥了更大的革命力量,东河香山小学是国共合作的第一个支部地点,传统文化的前身,周恩来总理曾亲到此地指导地下党工作,当时主要是有七个老师搞地下组织,发挥共产党引领抗战作用。

望道信仰线的红色旅游文化不仅依靠信仰的力量,沿线各村的革命精神更加为望道信仰线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深厚基础。

(3)义乌精神

中国·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是由货郎拿着拨浪鼓走街串巷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超市”。据《义乌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当地农民从事“鸡毛换售”的行业。一只拨浪鼓,一副货郎担,老一辈义乌人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从鸡毛换糖做起,一点一滴拓展商业疆土。由此,形成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为核心的义乌精神。这种义乌精神深深渗透进望道信仰线上的每个村庄。七一村时任书记何德兴指出七一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所以未来七一村的党建仍然要继续坚持创新发展,每年要有新的东西,新的亮点。何斯路的领导干部开拓进取、村民踏实劳作,这也是义乌精神最好的见证。分水塘村是陈望道故居的所在地,真理的味道、信仰的色彩在分水塘村已经扎根且根深蒂固。八十多岁的高龄老年人,在当地社会保障与养老体系如此健全的条件下依然用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果实,不得不令人敬佩干在实处的义乌精神。

义乌望道信仰线虽然是以真理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线路,但依然是对“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义乌精神”的整合利用,使其融为一体。游客们学习红色精神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望道信仰线的红色传统。

(二)义乌望道信仰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

1. 红色旅游宣传力度不足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重提“真理味道特别甜”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宣传了望道信仰线,但是望道信仰线的宣传部门并没有抓住这次机遇,进行足够的宣传。当前,望道信仰线的知名度不够高,出了浙江省很少有人知道《共产党宣言》在哪里翻译,除了相关学者外普通民众少有了解“红色火种”由谁翻译等。其次,望道信仰线的宣传力度不到位,从网络搜索出现的权威信息来看,望道信仰线并未建立有效的宣传推广体系,网络热度不高,新闻寥寥无几,致使游客多是在红色节日等纪念日才到此参观学习。且望道信仰线并未建设官网,没有详细规划旅行信息,红色旅游的直观产品特别是与当地结合的特色旅游如七一村的党建主题公园、何斯路村的薰衣草庄园没有充分展示,难以吸引外地游客。

2. 产学结合不够密切

在望道故居参观的游客基本是开展党日主题活动的党政机关人员,游客大都以讲解员的讲解学习为主,讲解完也就学习结束,不能真正领悟“真理”的精神。望道信仰线应当深化产学结合,处理好红色学习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建立红色培育教育基地,提升红色教学吸引力。积极与高校、党校衔接,开发党性教育相关课程,将传统的党性教育的形式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深度融合,积极拓宽多种形式的课程,形成生动化、主题化、多样化的红色教育基地。

3. 人才基础薄弱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的科学论断。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关键因素在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的作用更为突出。在望道信仰线沿线村落老年人更为常见,村庄里的青年力量不足。何斯路村的民宿产业、薰衣草庄园大多吸引的是少数外地养老人员、少部分青年人在本村就业;七一村的党建主题公园、党建生态园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党员及领导干部。村庄里的青年基本外出务工且没有新鲜血液注入,人才基础薄弱,因此导致旅游相关产业链如交通、餐饮、住宿、特色产品等带动不强,游客在参观时没有享受到周到的服务,使参观学习的心情大打折扣。

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助推乡村振兴

(一)义乌望道信仰线开发的效益

望道信仰线作为当地特色红色旅游线路,为当地村落带来了丰厚的文化、经济、社会效益。

1. 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

“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义乌精神”是这条红色旅游线路的文化支柱,这些红色文化的共同性促成了望道信仰线的形成,为望道信仰线的红色精神注入了更多的力量。望道信仰线的妙处就在于集合各个村落红色文化的共性,使各个村落串联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

陈望道完成了第一版《共产党宣言》的汉译本,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的大地上绽放光芒,使中国有了革命的“红色火种”,这个曾经在欧洲上空游荡的“幽灵”在中国得以传播。如今,陈望道的故居在红色旅游开发中得到修缮依然保存着,每年都有很多干部群众和学生到这里举行党员宣誓和革命教育活动,并且已经成为义乌市级及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充分展示了陈望道先生的一生和中国百年变迁史,真正成为讲好真理的故事,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

望道信仰线的沿线村落几乎都有文化长廊与文化礼堂,且十分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注重发挥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4]。家风家训、文化祠堂的修建与完善工作对于“望道信仰线”的开发至关重要,这使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村规民约的教化,凝聚了全村的力量,提升“故乡”在村民心中的位置。家风家训、村规民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抗战时期的革命精神及发展时期的义乌精神的红色文化之基。

2.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望道信仰线的开发是同步发展酒店、民宿、休闲、党建、文创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积极拓宽旅游产业链,带动沿线村落村强民富。

望道信仰線依托自然山水资源,因地制宜开发乡土红色资源,全面改善各村落人居环境,拆除并改造危旧房和影响整体风貌的建筑,完成农房的外立面整治,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坚持以民为本,完善村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线路,完成沿线村落入口景观提升,修缮道路、整治生态,推进村庄生态建设。

何斯路村,村民以认股的形式参与薰衣草庄园的建设;七一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参股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党建文化广场与党建农业生态园;横塘村,展现新农村建设、陆港电商小镇产业发展等义乌改革开放的新成就;铁路西站突出“一带一路”义新欧始发站运营特色,凸显“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义乌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等等。这些沿线村落结合本村山水资源与特色,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旅游收入及产业收入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认股分红,使村民共同富裕起来。

3.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望道信仰线沿线村落有着底蕴深厚的精神文明,“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大同社会理念在此得到充分展现,沿线各村落十分关心青年教育与老人养老的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提升素质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望道信仰线的开发使沿线村落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火种”的力量、“敢为人先”的义乌经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青少年可以受到深远而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身负家国情怀。此外,实施“百万人才计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大课堂,举办未成年人暑期夏令营活动,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老年人是沿线村落的主要人群,建立健全的养老机制是开展工作的主要抓手。在物质方面,村落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可以领到远高于全国水平的养老补贴,村里还设有专门的老年食堂,一元一餐。在精神方面,设有晨读班及老年大学,此外,村里退休干部和教师担任老年大学的校长和教师,给全体老年人讲授养生保健知识、故事、国内外时事等,以及关于疫情期间的卫生保健相关知识。在充分保障老人物质生活的同时,丰富其精神建设。

(二)红色旅游开发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不是单一固定的,要充分利用优势、因地制宜谋求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红色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部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记载,反映着革命先辈的崇高革命精神,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历史内涵,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5]。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义。

1. 政治意义

红色旅游开发是占领意识形态高地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增强民族凝聚力,发展现代化经济、实现伟大事业的重要着力点。

首先,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可以把我党的艰难抗战史以及艰苦奋斗史直观地展示给广大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接受革命精神、英雄事迹及感人故事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次,构建以红色资源为核心的乡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当地村民乃至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信,激励人民为实现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2. 经济意义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不是单一的开发,要同其他相关产业如交通、酒店、文创、教育等行业密切联系,构建产学结合的旅游产业,发挥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经济功能。

发展红色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市场活力,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及生产条件,从而达到一业兴百业旺的局面,为村民及政府创造经济效益。当地村民在相关产业链的带动下可以获得更加多的就业机会,或者提倡自主创业,使村民积极创收,拓宽收入渠道,提高生活水平。

3. 文化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6]。红色旅游资源承载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精神的精髓,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弘扬正能量、树立坚定的文化自覺与文化自信。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具有专业性,能够精准地还原红色历史,彰显其文化内涵,才能使游者内化为思维认同,将红色精神内化为文化自觉。开发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提升人民的政治素养与政治觉悟,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能够影响社会存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使广大游者寓教于游,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的精神财富,从而教化广大游者,提高民族认同感,凝聚精神力量共筑文化强国。

4. 社会意义

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也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要抓手,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农民问题。

吃穿住行是民生最基本的问题,开展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当地村民的经济收益。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农村发展,能够带动旅游业发展,使之与农业紧密结合,为农民提高收入,满足其美好生活的需要。此外,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包括精神文明建设,红色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精神文化内涵,它以其隐性的教育方式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人民群众的荣辱观,促进人民群众的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旅游开发的路径

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随着对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的日益重视,红色旅游需求不断增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有坚持正确的开发理念,践行正确的开发策略,才能更好发挥红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功能。

(一)坚持党的领导,占领意识形态高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7]。推进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乡村党组织作为领导阶层,其作用不容忽视,必须完善乡村组织建设,发挥好党把方向、控大局,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乡村党组织要严格遵守《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系统整合本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充分吸纳民情民意的基础上统一布局、科学谋划,明确发展思路与目标任务。同时要强化红色旅游的时代定位,形成旅游、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模式,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功能性与联合性的统一。红色资源作为红色文化具有“以文化人”的教化作用,在开发建设中,党必须牢牢把握红色资源的教化功能,注重其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的作用,必须坚决占领意识形态高地,将红色旅游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依靠人民力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红色旅游开发的决定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首要问题。一方面,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在充分听取当地人民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才能科学统一规划,而且其开发过程中紧紧依靠的是劳动群众的力量;另一方面,红色旅游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当地村民的收益,发挥文化的功能,提升人民的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红色旅游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开发红色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是乡村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必须完善人才发展保障的长效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首先,由于乡村发展的滞后性导致大量人才流失,红色旅游发展必须加大人才成本投入,通过提高收入吸引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投入到红色旅游的开发与运营中;此外红色旅游相关产业链的建设需要大批人才回乡创业,可以通过红利及政策优势吸引人才。其次,要培育一批懂旅游、爱农民、敢担当的青年干部,定期组织学习、拓宽其发展视野,提高以旅游带头致富的能力,打造一支真正的有文化、有能力、乐奉献的管理队伍。最后,要强化培训,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水平,红色旅游资源的历史性与政治性极强,必须定期培训讲解员使其能够直观、清晰、全面讲述历史;另外,相关产业链服务员要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以及当地特色,为其服务制定标准,提高游客的旅游与学习体验,让游客在旅游服务中感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三)坚持创新意识,创建特色旅游品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8]110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创新意识,注重旅游改革创新,突出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创新型奖惩机制。激发执行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开发过程中积极执行政策,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提高决策执行力与服务水平,工作懈怠会受到经济、行政、甚至法律的处分,做出贡献要进行必要且适当的物质及精神奖励。

创新旅游的运行模式,采取多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的运营模式,加强旅游、交通、酒店、民宿、餐饮、文创等多产业的融合互动。践行“红色旅游+”的开发理念,发展如“红色旅游+农林+教育等”于一体的产学结合模式,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以文化人”的功能,使游客寓学于乐,加深其学习与旅游的交互体验。

结合当地特点,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建设独具风格的红色旅游路线。每个乡村都具有自身的历史、自身的文化,深入挖掘潜在的文化特色,结合山水风光,发展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产品及路线。同时,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充分结合传统宣传和新兴自媒体的优势,拓展宣传的覆盖群体,开发红色旅游智慧小程序或客户端,充分展示其旅游特色及文创产品,为打造旅游品牌助力。

(四)守住底线思维,践行两山理论

生态兴则文明兴。[8]167以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为基本准则,在保护红色革命遗址的基础上,合理统筹规划红色旅游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发展,充分凸显美丽乡村的环境优势。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协调好发展与生态两种底线的关系,要提高当地村民及领导干部的红色资源保护及绿色生态保护双重意识。首先,以绿色理念为指导,保护性开发且合理利用红色资源:一是根据历史记载清晰明确地还原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及文物等;二是注重保持当地特色,传承民风、民俗;三是注重环境保护,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减少对当地自然的破坏。其次,站在全局角度,整合红色资源与生态资源,依托自然山水风光,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红色旅游等绿色产业,促進村落整体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最后,构建红色旅游生态系统,系统推进绿化提档、立面改造、水系激活、管线整理、景观提升等各方面,将红色文化渗透到景区的各个角落,构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共生的红色旅游生态系统。

(五)加强区域合作,打造精品线路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加强区域间红色旅游资源的联动合作,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红色旅游合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乡村红色旅游资源难免较为单一薄弱,可以借鉴“望道信仰线”旅游开发模式,整合周边村庄的旅游资源,选取不同风格的旅游资源,打破区域界限,串联成一条旅游专线。这种“1+1+”的模式,既可以保持原有红色资源的特色,又可以弥补红色资源类型的单一、重复,提高游客的兴趣与参与度,使其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加多的红色知识。甚至可以着重加强市域间、省域间的联动合作发展,协调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使知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带动非知名景区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创建区域合作的红色旅游品牌。

另外,这种区域合作并不仅仅局限于景区与景区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育人的功能联合当地科研机构、党政机关、院校开展合作,共创红色教育类课程,传播红色文化。也可以联合旅行社、旅游俱乐部或者文创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打造精品红色旅游路线。

综上,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魂,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解决农民、农村、农业的问题,对于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乡村振兴战略从来就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共产党对广大农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作为许多红色文化发源地的乡村,其发展遇到了难得的机遇,必须要着眼长远,充分开发利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红色旅游资源,确保“红色火种”的延续与传承。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辑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4.

[2] 金轩萍.义乌擦亮“望道信仰线”金字招牌[N].金华日报,2019-03-05.

[3] 人民网.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16/c1001-28953413.html,2016-12-12.

[4] 陈寅雅,黄莉.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创新[J].经济视角,2019,(1):17-22.

[5] 陈立秀,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8.

[6] 本书编辑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

[7]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74.

[8]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人民出版社,2019:110,167.

猜你喜欢

开发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