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

2021-09-05潘梦杰储著源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

潘梦杰 储著源

摘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着力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全部活动的思想脉络和价值主线,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持人民主体的价值要求,坚持人民幸福的价值目标,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人民本色、人民情怀、人民立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再次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人民”一词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203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整个十九大报告的始终。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利益。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从根本上不背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人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因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之基、执政之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理念、价值要求、价值目标。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如何判断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性质呢?“为了谁的问题”“由谁享有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具有有机统一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将“最高位置”“第一位”“首位”体现在党的最高行动纲领中,明确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中国共产党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临任何挑战,都始终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故事广为流传。半条被子,温暖的是老百姓的心,彰显的是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生死攸关时刻,仍然“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时刻牵挂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的人。正如习近平坚定地说到:“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結奋斗。”[3]102不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以贯之。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当作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发展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前提,发展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举措。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才能使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社会主义文化生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4]文艺的“人民性”本质属性要求党和国家要引领文艺创作者始终把人民放在文艺创作的主体地位和最高位置,用心创作出有骨有肉、有情有德的文艺精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映和评价生活,用情创作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描绘、为人民歌唱的文艺佳作。始终体现人民的审美价值,用心创作出有思想、有品位、有共鸣的精品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铭刻着共产党人的深挚情怀。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生命重于泰山,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民幸福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指示,确定了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战略使命,并把疫情防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每一位患者都精心治疗、全力护佑,仅武汉确诊的2500多名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中,救治成功率接近70%,年纪最长者达108岁,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这为每一位中国人民筑起了一道生命的长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必然需要面临艰难的抉择,是选择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还是保护经济社会的向好发展?毫无疑问,中国选择了人民,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不惜豁出去一切,心甘情愿给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最重要、最紧迫的生命权、安全权、健康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表彰大会上强调:“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5]这不仅仅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为民理念,更体现出中国基因中具有“为人”的道德情怀,这也是中国人民本身对生命的崇高信仰,这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立场的最好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是习近平强调的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伊始至今,始终把对实践的探索、理论的创新和人民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取向,是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开拓创新的强大内生动力。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强调:“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6]无私才能无畏,为了人民的利益,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流血牺牲、英勇就义。心实才能真诚,诚心实意为人民谋利,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是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重要途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髓所在。生死关头,仍把百姓的利益和安危放在第一位,是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人民利益是共产党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不谋一己私利,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心中只有人民的利益,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我革命,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因为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才能做到力争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是党员,我先上!”“身为党员就要冲锋在前!”“特殊时刻,不正是党员站出来的时候吗?”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英勇奋斗,这些誓言掷地有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私利,党的全部奋斗都是为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共产党人来说,无论是革命时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面临的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为民”的初心从未动摇过。

二、坚持人民主体的价值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7]16~17正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所以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这是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关键途径。只有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广大人民最真实、最根本的利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思想内核,也是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要求。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发展的“引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并紧紧依靠人民。邓小平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3]71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经济,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才能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经济抓住了人民最关心的问题,顺应了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发展的理念。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关于改革发展的问题上,务必要弄清“为谁改革”“为谁发展”的问题,否则就不能真正搞明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继续作为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把改革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如何才能将改革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用“为了谁”这块“试金石”来测试改革的“含金量”。只有做到将改革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让更多的让人民品尝到发展的“蛋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才能充分体现出改革的“含金量”。不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不改善民生,不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一旦遇到挑战和困难,就有可能失去民心,就可能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发展不停顿,惠民不止步。教育改革是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教育扶贫进程,促进教育公平,力争切断贫困在代际间的传递,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理想。“平时村民都来办哪些事项”“大家都满意吗”“这样的便民服务中心推广得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考察时,向基层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交流时,问的仔细、讲的具体、想的深入。“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为了人民、扎根人民的人民情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依靠人民。在任何时期,依靠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8]只有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也只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才能实时掌握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从人民利益出发。人民群众既是社会活动的价值主体,也是价值的创造者。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关键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指出:“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7]67这是发展为了人民以及美好生活的创建需要依靠人民实现的双重维度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这是依靠人民取得的抗疫重大战略成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是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头活水,只有紧密联系人民群众,才能汲取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造福人民。习近平指出:“不断造福人民,就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9]民生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工作,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生工作的领导,推进民生工作落实落细落小落位。“廁所革命”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事关美丽乡村的发展建设。各级党委力争把农村改厕这件惠民利民的好事落实好,让广大农村更美丽、更宜居,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污染、核污染等污染问题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健康的重要因素,人民群众热切希望生态环境的改善。改善生态环境问题是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重要体现。正如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7]359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新时代评价民生发展的重要标准,关乎人民利益、关乎人民幸福、关乎人类未来。“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为人民种树、为人民造福”的惠民思想,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发展理念不仅立足于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子孙后代,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生活需求,使人民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畅饮干净水源,生活在蓝天白云的穹顶之下。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产生活的栖息地,成生态之美、蓄发展之水,才能更好地养民生之“鱼”。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10]党和国家为生态文明所作的努力都是在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了人民的长远幸福考虑。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护人民。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红军把人民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时刻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新时代,共产党人始终把百姓的平安放在心上,把守护平安的责任扛在肩头。十九大强调,我们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历经抗击新冠肺炎斗争,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安全的需求更为突出,这内在要求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要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对2020年夏季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在抗洪、抗震、抗疫等重大灾难面前,“人在堤在,洪水不退,绝不后退”“不能丢下一个群众”的誓言掷地有声,为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共产党人从没有退缩,而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把保护人民这件事,不仅在大灾大难面前体现出来,而且深入到人民生活层面,做到细微之处见真章。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禁止焚烧秸杆党员执勤点”的设立,一方面保护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新疆喀什边境管理支队民警,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守边境安全,“我永远是一支上了膛的枪,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站岗”他们的誓言铿锵有力,他们是一道保护祖国和人民安全的靓丽风景线。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用热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平安的华章。

三、坚持人民幸福的价值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乎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提出了新要求,同时要求我们发展理念也需要发生相应改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幸福的发展目标,坚持人民幸福的战略安排,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效解决矛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共产党把人民幸福作为终身的、崇高的价值追求的战略抉择。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幸福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用发展来保障和实现人民幸福的目标,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都是如此。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努力奋斗。获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民族复兴的先决条件,也是人民幸福的前提条件。在创造人民幸福的前提条件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生产生活放在重要位置。邓小平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11]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根基不牢固,社会发展的大厦就会摇摇欲坠,人民生活就会失去物质保障。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执政党,为了尽快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发展创造牢固的经济基础,为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创造稳定的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設时期,毛泽东明确要正确处理农业、重工业、轻工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强调发展应该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忠于人民,积极开拓,致力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把发展生产力放在中心位置,解决就业,增加供给。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之一,作为衡量各项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将实现人民幸福的发展目标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来抓。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共同富裕、人民幸福问题,始终强调把人民幸福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并且把为人民谋幸福全方面融入党治国理政各项工作和全部活动之中。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如果不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幸福目标,如果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成员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就难以逐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因而,把共同富裕、人民幸福提高到发展目标高度,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目标。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幸福的战略安排。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初心不改,使命在心,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作为每一步战略安排的目标要求。新中国初期,毛泽东从当时的国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发展战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既突出发展重点,又力争协调,把人民生活的稳定和谐发展作为各项工作实践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邓小平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立足现实,从人民幸福的价值目标出发,力争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改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努力将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人民生活更为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的步伐。”“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7]22-23新时代的战略安排显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进而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安康。从现在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从第一个百年目标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人民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的奋斗之路,见情、见人、见初心。矢志不渝地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表明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安全的要求更为迫切。二是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要求更为期待。三是人民群众对崇高精神文化的追求更为强烈。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表现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表现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7]311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弘扬和践行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继承和发扬凝结着全体人民集体智慧结晶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全体人民创新和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要求,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精神文化的“盛宴”。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执政兴国的价值根基,始终用发展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内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一种价值理念和价值要求,也是一种价值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始终坚持人民主体的价值要求,始终坚持人民幸福的价值目标。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党的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6.

[2]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0-10-30(1).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光明日报,2014-10-15(1).

[5]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1)

[6] 虞云耀.毛泽东的党建思想[EB/OL].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0103/c85037-24016674.html?_=1522594252619,2014-01-03.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5-1096.

[9] 人民日报评论员.不断造福人民—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N].人民日报,2020-06-04,(1).

[10] 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N].光明日报,2020-04-04(1).

[1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1.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