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网络素养提升策略

2021-08-30崔霞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6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核心素养

崔霞

[摘要] 作为新时代的数字公民,高中生对信息安全、隐私安全、网络礼仪、知识产权、预防网瘾等方面的信息道德知识应有必要了解和思考,以培养时代所需的网络素养。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与网络素养的培养息息相关,在计算思维以及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培养层面进行卓有成效的课堂实践和教学研讨,探索培养高中生网络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网络素养;信息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2020年5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權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了《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已相当普遍,但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9%,而65.6%的未成年网民主要通过自己摸索来学习上网技能,通过学校学习获得上网技能的为25.7%。”网络素养教育尚未在中小学教学中形成课程体系,因而构建系统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将网络礼仪、预防网瘾、隐私与安全、信息甄别等能力作为未成年人的必修课,是数字时代的紧迫要求。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于网络素养的要求

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再以培养技能为主要目标。在新课标的核心素养中除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而对于高中生网络素养的要求与新课标中的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目标不谋而合。如何在网络上搜索有效的信息,并且甄别信息的真伪,以及根据信息作出决策都属于信息意识培养的范畴。而如何识别网络欺诈、网络霸凌,面对网络暴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如何维护网络安全等都是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范畴。高中生是21世纪的数字原住民,他们的生活与网络联系紧密。而且,在学生真实的网络生活中,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问题日渐凸显。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网络素养的必要性

互联网上的诱惑和垃圾内容越来越多,网络上各种信息和情绪不少都会被放大,所以“社会责任感”在数字世界里更显重要。在不少高中生的眼里,信息技术课就意味着“上机操作课”,课堂中的收获就是学习到一些软件操作技能。信息技术课长期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情况,造成课堂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兴趣盎然,却忽略了很多技术之外的东西。虽然学生掌握了不少上网技能,但是他们却不能从本质上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深入思考网络衍生出的各种社会问题,反思自己的行为。教材涉及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感的内容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一带而过,这导致学生掌握得并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缺少敏锐的信息意识,对信息社会责任的认知还停留在浅显层面,对信息安全、隐私安全、预防网瘾等方面的信息道德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和思考,缺乏新时代要求所需的网络素养。

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了高中生信息意识的淡薄以及信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从最基础的网络交流礼仪,到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到拒绝网络霸凌,到对信息茧房的认知,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以及生活中渗透。事实上,一线教师在计算思维以及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培养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课堂实践和教学探讨,但是对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感的关注度不够,网络素养培养体系无从建立。因此,基于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感的网络素养培养愈发紧迫。

三、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对网络素养培养策略的探究

1.选择多样性素材和快速讨论活动激发有意义的课堂对话

课堂对话教学活动往往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如果对话题提炼不到位,或者问题设计不合理,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纵深的设计,课堂对话很可能就会流于形式,提高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因此,选择贴近高中生生活的素材以及设计有效的快速讨论活动,激发有意义的课堂对话很有必要。Common Sense公益网站在2019年数字公民周中,整理了一系列15分钟时间范围内的快速视频讨论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视频,然后针对使用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此外,如果有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则每个视频都会在视频页面上链接一个免费的课程计划,其中包括幻灯片、学生讲义、家庭活动等。

以“网络去抑制效应与网络霸凌”为例,本节课可以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即网络抑制效应是怎样导致网络霸凌的?首先确定学习目标,在课堂中引入两个视频,设置若干问题,开展快速讨论活动,最后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完成案例分析。课堂设计要围绕核心问题展开,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路径。高中生已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以及深入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视频素材及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课堂对话,学生可以反思他们生活中看到的媒体内容,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思考他们在网上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

2.课堂对话中批判性思维的建构

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需要在教学环节渗透批判性思维。网络上虚假新闻泛滥,各种言论博人眼球。高中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如何进行信息的甄别,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需要批判性思维。一些公益网站中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教科书的补充材料,学生可以开阔视野,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网络去抑制效应与网络霸凌”教学案例中,设计的问题类型既有封闭性又兼顾开放性,通过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在不断追问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透过现象追问问题的源头,以渗透批判性思维的教育。

3.提供家庭活动材料,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

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决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家庭对于孩子的网络素养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网络霸凌”主题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提供给家庭的材料有很多。例如,可以利用班级QQ群给家长发送关于“网络霸凌”的家庭小贴士。让家长了解什么是网络霸凌,主动向孩子了解网络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网络霸凌的情况,以及遇到网络霸凌该怎么做。同时也可以和班主任协商,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开展主题班会,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帮助家庭了解什么是网络霸凌,并为他们提供工具和策略来保护孩子的安全。最后,让家长关注孩子的网络活动,在真实的情景中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4.教师需转变观念:从重技能到重素养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上机课”。教师教学的重心往往放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上。而培养高中生的网络素养,是时代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教材配套资源不足、课时不够,教师需要将网络资源加以整合,选择能够触动学生内心的话题材料,精心设计,以变革传统课堂。教师还应该改变单一的互动模式,有效地开展课堂对话,抓住对话的关键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对话。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需要多渠道、多方位的浸润式教育教学形式(学校、家庭、社会多场景),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加强与学校德育部门、班主任及家长的有效沟通,在真实情景中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需要超越技术工具观,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基于核心素养精选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素养,共同营造一个风正气清的网络空间。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核心素养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医学生网络素养与网络依赖实证研究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媒介素养视野下的魏则西事件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