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资源优势 培养农村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2021-08-30桑红莉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少年宫生态活动

桑红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国家”作为我国推进“五位一体”战略中的重要一项。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校把生态教育与生态美育相融合,引领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生态文明素养,增强生态审美素养,为生态文明建設作贡献。

广义的生态教育,是指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将生态学的思想、理念、原理、原则及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过程;狭义的生态教育,是指学校对受教育者进行顺应自然的人性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形成正确自然观,其核心是教育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

生态美育是以人的终身发展及完善为目的,是一种关注人的存在环境和存在方式,体现对人生命的现实关注和终极关怀,培养人生态审美观的教育。

为使生态教育理念内化于小学生心中,并在实践中外化为生态文明行为,培养小学生树立自然生态观和生态审美观,我校有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教育基地,发挥综合实践课程的优势;搭建乡村少年宫平台,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审美素养的“生态人”。

一、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势

(一)综合运用知识的优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有独特的优势,为生态教育和生态美育的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课程本质上讲,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非学科领域的、高度综合的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它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以“问题学习”“体验学习”“合作交流学习”“实践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激发学生情感的优势

1.从课程内容选择方面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即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其中重点突出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引导学生与自然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欣赏自然美。学生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激发其珍惜环境的情感;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熟悉相关常识,掌握基本技能,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2.从课程目标设计方面

我校在课程目标设计上明确三个目标:一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绿色生活;二是引导学生将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视作生命,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和自然界生物;三是促使学生了解并积极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把保护环境付诸行动。根据这三个目标,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了近20个以生态教育和生态美育融合为主题的研究课题,其中根据野菜的研究成果而编写的校本教材《野菜知识手册》,供全校各年级使用。

3.从课题研究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为我校生态教育研究课题提供了理论指导,随着活动研究的不断深入,生态教育理念在小学生心中内化,并在实践中外化为学生的生态行为。为更好地发挥这一课程优势,我们以目标为导向、以课题为牵动、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小问题即小课题”,走草根化、案例式、接地气的研究路线,解决学生身边触摸得到的现实问题。

我校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课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研究大自然的相关植物,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教育;二是通过研究污染环境的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珍惜资源的教育。

2014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研究,确定了“探秘本地野生蘑菇资源,享受野生蘑菇美味生活——野生蘑菇家族”的研究课题。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引导学生认识本地野生蘑菇,查询野生蘑菇知识,了解野生蘑菇有毒无毒的原因,咨询野生蘑菇的吃法,了解野生蘑菇药用价值。学生编写的《野生蘑菇知识手册》,成为大连市民喜爱的知识手册。

二、开展生态教育主题活动

(一)“海水倒灌”主题活动

我校北临渤海,附近有大面积的海滩湿地。长期以来,海水倒灌现象日趋严重,这一现象牵动着师生的心。2004年冬天,我校开展了调查“海水倒灌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的主题活动。学生到居民家中、政府机关、餐饮部门等地进行调查采访,了解到海水倒灌的成因,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措施,为辖区百姓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海水倒灌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培养了其关爱生命、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这项主题活动成果荣获全国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二)“低碳环保”主题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能源、垃圾不分类、无计划消费等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我校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普遍存在乱消费(毫无节制地购买零食、饮料等)现象;盲目消费现象(毫无目的地购买游戏物品等);攀比消费现象(其他同学买自己也买,不管是否需要);浪费严重现象(铅笔用半截就扔掉,笔记本没用完就更换,随意损坏学习用品等);随意丢弃废弃物品现象(不会分类回收矿泉水瓶、饮料瓶、用过的纸张、书本、电池等物品),等等。基于此,我校确定了“低碳环保——让三涧娃娃理出大财富”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积攒零用钱,提出如何攒钱的有效途径,引领学生杜绝乱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促进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的良好习惯。

此外,我校开展“防灾减灾、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合力消费”主题活动,培养了小学生的生态观念,提高了小学生保护生态、珍爱资源的自觉性。

三、创建生态教育基地

旅顺口区老铁山是辽东半岛最南端的一座丘陵山脉。每年春秋季节,它都承载着鸟类迁徙中转站的重要使命,素有“鸟类驿站”的美誉。2016年5月,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我校与老铁山自然保护区和蛇岛自然保护区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大连湿地逐年减少与旅顺水鸟减少关系”的研究活动。师生实地走访了旅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聆听村支部书记关于湿地与鸟类之间关系的讲解;实地走访调查北海大潮口,聆听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局的专家“关于湿地与鸟类之间关系”的讲座;学生还实际拍摄了湿地和鸟类相关图片。

学生经过研究发现,湿地减少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原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全球变暖,气候暖干。二是人为原因。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改向导致水量减少;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肆意破坏地表植被,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其中,人为是主要原因,大面积的围垦和填海造田造成滨海湿地面积锐减。而湿地面积锐减导致水鸟栖息地逐年萎缩,水鸟数量逐年下降;特别是位于沿海的人工栖息地大面积丧失,造成了迁徙和越冬水鸟没有适宜的栖息地栖息。基于此,学生开展保护湿地、救救候鸟的行动。

此外,我校还先后与大连书香多肉花卉居、大连汇美园艺有限公司、大连青蛙农场等单位建立生态教育合作基地,共同组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

四、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我校坐落在三涧堡街道,街道内有三条河流、一座明代古城堡,三涧堡由此得名。2019年,学校开展了以“家乡地名知多少”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划分研学小组,设计两方面研究内容:一是研究河流、山川名称的由来;二是研究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村名的由来。通过查资料、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地名的由来,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研究河流、山川的名称

三涧堡内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旱季无流水,若遇中雨及以上降雨,可形成河流。其中北大河、凤凰山的名字流传已久,并有资料记载。北大河源于甘井子区鞍子岭,长31千米,系旅顺口区第一大河,自东向西流经两个街道、10个自然村,汇集于大潮口湾流入渤海。因位于旅顺城区北部,故称北大河。凤凰山,民间传说在唐代有凤凰落于此山,凤凰山由此得名。通过研究北大河、凤凰山名称的由来,激起了学生对保护北大河和凤凰山的责任感。

(二)研究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地名

小黑石村附近的海礁石多为黑褐色,又和大黑石村相邻,因比其礁石黑且小,故名小黑石村。清代,邻近村屯乡民因该屯近海礁石上盛产海波螺,习惯用“波螺坨子”代称村名。在实地考察小黑石海岸礁石的时候,学生又生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小黑石海岸的礁石为什么是黑的?在考察泥河时,学生又提出多个问题——当年的泥是哪来的?为什么能流到河里?现在的泥河还流泥吗?这些新问题的提出和进一步研究的深入,提升了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搭建乡村少年宫平台

2014年,“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正式落户我校。几年间,我校探索出“凝聚智慧—科学谋划—生动实践—多彩发展”的乡村少年宫创建之路。目前,学校拥有少年宫活动室33个、一座1400平米的体育场馆和2000平米的专业曲棍球场地。目前,我校是东北三省唯一一所拥有专业曲棍球场地的小学,是辽宁省唯一一所曲棍球特色学校。学校先后得到了国家、省、市资金扶持近40万元,全部用于场地修缮、器材更新、活动培训等,上级人事部门还为学校招聘了曲棍球专业教练。

在乡村少年宫建设上,我校主要采取“项目化推进、课程化实施、兴趣化培育”的策略,力推“三个一”工程、即通过小学6年的少年宫活动,让每个农村孩子至少“掌握一门艺术特长,拥有一项体育技能,传承一项传统文化项目。”目前,少年宫活动项目共40多个。其中,基础性项目4个,社团性项目30多个,填补了农村孩子课余生活的空白,满足了他们成长需求。学生徜徉在少年宫活动中,感受艺术的熏陶与文化的滋养;教师综合能力也在乡村少年宫活动的实施中不断提升,“一专多能”的辅导员团队和“一岗双责”的“1+N”教学模式在校园内应运而生。

我校先后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青少年曲棍球人才培养基地”“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辽宁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示范学校”“辽宁省艺术教育先进校”等荣誉。学生葛秀莲创作的海报“打出和平”,作为中国唯一作品参加国际和平海报大赛,荣获联合国佳作奖,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学生姜婷婷发明的“太阳能水暖床垫”荣获第67届德国纽伦堡国際发明金奖。乡村少年宫活动,有效培养了孩子的审美素养和文明素养。

提高小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校将继续探索生态教育与生态美育融合的新举措,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具有生态文明素养和生态审美素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生态人”。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少年宫生态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中国少年宫兴衰往事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免费“染发”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盱眙生态藕
神奇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