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革命传统题材文本,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2021-08-27甄盼盼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4期
关键词:阅读文本精神境界

甄盼盼

摘 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发挥引导者、帮助者的作用,适时带领学生穿越峥嵘岁月,准确理解和体会文本价值,把握历史事件的真谛和英雄人物的品格,从中提升精神境界,达到言意兼得、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革命题材;阅读文本;精神境界

2019年秋季学期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的语文统编教材格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文化教育,相应加大了两类课文的比重。单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便有40篇之多,同时在相关助读系统中安排了大量关联阅读素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代代革命者伟大的道德风貌和精神品质。

一、阅读中体悟,突显民族精神

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同样可以文质兼美,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倡导言意兼得,而不仅仅是把文本当作思想教育的工具,或者摒弃思想而单纯聚焦语言文字去寻求所谓的语文味。《青山处处埋忠骨》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有“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等要求。教材中的本单元人文主题是体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品读文本,感受“非常之事”

语文教师要自觉去除笼罩在此类文本上的所有标签,用语文的方式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浸润式熏陶,带领学生直面文本,经由语言文字符号本身,回到语言所记录、所描述的历史场景,让学生真切体验并感受到革命年代那些“非常之事”的真谛,从中感悟“非常之人”在民族危难之时所表现出来的信仰、激情、理想和品德。課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了毛主席在得到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经过一番思想挣扎,终于忍痛做出了将爱子的遗体留在朝鲜的决定,表现了毛主席作为父亲的人之常情和作为国家主席的家国情怀及博大胸襟。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毛主席作为一个“常人”,在收到彭德怀司令从朝鲜发来的那封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后内心的巨大悲痛;第二部分,写毛主席作为“常人”兼“伟人”,面对两难抉择——是将岸英遗体运回国内还是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安葬在朝鲜,经过一夜煎熬,强忍内心痛楚,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决定,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点明了标题。课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用以反映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揭示其内心深处巨大的情感波澜。回到文本语言所记录、所描述的历史场景:本文所描写的“非常之人”毛泽东,是彼时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彼时“非常”的历史情境是,新中国百废待兴,美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新中国虎视眈眈,我们的邻邦朝鲜正在遭受以美帝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唇亡齿寒——为了保卫新中国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做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决定;本文所记“非常之事”,便是在以上历史背景下,毛主席接到了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电报,并要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是把儿子的遗体运回国内告慰为父深切的思念,还是安葬朝鲜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厘清了文本价值,再来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便可以确定本文的教学价值是通过文本学习,培养学生对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敬佩之情,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是借助之前所学人物描写的方法,找出并朗读文本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毛主席的精神困境(两难抉择)和价值抉择(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感受毛主席作为党的领袖、国家主席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难点是尝试运用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写作“毛主席的无眠之夜”。

三、从情感解读入手,带领学生直面文本

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情感饱满,带领学生品读,逐渐走入文本的深处,既得意又得言。

抗美援朝战争距今已有70余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当下小学生,不仅对那段历史知之甚少,而且对那段历史、那段历史中的人和事存在理解困难,这些困难会阻碍学生准确感知毛主席与毛岸英之间的父子深情。教师抓住学生对文本的以上“陌生感”展开教学,课前布置学生通读课文、寻找相关史料,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逐渐走近“历史的现场”,在交流学习中相互启发,准确把握文本主旨,加深理解毛主席的悲痛之巨、抉择之难。

四、浸润文本,关注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

习得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典型句式入手,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描写的方法是:我们心目中的毛主席是英雄,是领袖,是伟人,可他同时也是一位平凡的父亲。千般思绪,最后化成声声呼唤——“‘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再读一遍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是对毛主席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五、聚焦文本核心,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革命传统题材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为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高尚情操打下坚实基础。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骨是否要归葬故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又有何妨!我突然想到了特殊时期,那些不顾自己生命安危逆行湖北的人,他们的事迹也曾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的精神,也是爱国主义的精神。

革命文化教育最终要唤醒的是师生的精神力量,让学生拥有更加纯粹、更加丰沛、更加高远的生活世界与精神人生,进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学中革命文化教育的目标不仅有“知”,而且要“行”,教师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精神启迪,化为学生行动中价值选择的法则,从中促成革命文化教育的“知行合一”。

注: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微型课题“基于‘双线组元的小学革命文化类文本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QWK2020-09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阅读文本精神境界
话说企业家精神境界
推己及人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平淡自然、孤高拔俗——略谈文徵明雪景山水
艺术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阅读文本的选编和读后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