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中特写镜头的设置技法探究

2021-08-27王茜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特写镜头记叙文

王茜

摘 要 特写镜头是一种电影艺术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也同样适用。但在目前的记叙文写作中,特写镜头的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在作文中的呈现是随意的、凌乱的,没有章法。其实,特写镜头在文章中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突显主体、象征隐喻、营造张力、形成冲击效果。而在写作中,我们可以从设置悬念、伏笔铺垫、对比照应、架构线索、行文转场这几个方面来设计特写镜头。

关键词 特写镜头;记叙文;表现魅力;巧妙设计

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概念,是拍摄者采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把人物、物像等拍摄对象的局部加以突出、强调的电影艺术手法,被摄对象充满整个画面。特写镜头会给观众带来一种特殊的视觉感受。而这正是特写的神奇之处,不管观众是否沉浸在情节中,都会被拉入鲜明情绪的氛围中。

特写镜头带有“可视化”描述的特点,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巧妙运用,可以丰富和增强作文的表现力。莫言曾说:“当年看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放大》,深受启发,后来我写了一篇小说《爆炸》其中有一个细节,父亲打了儿子一个耳光,就是这样一个动作我写了三千字……那是借鉴了电影里的特写镜头。”[1]

契诃夫在谈论文学创作时说:“你如果在第一幕里写墙上挂着一把猎枪的话,那么你在后边一定要打响,要不这把枪就不必挂在那儿。”墙上的这把猎枪便是一个特写镜头,在作家看来,每一个特写镜头的设置必须有其独到的价值,否则便沦为毫无意义的装饰,甚至造成阅读的阻滞。

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在当下记叙文写作中,特写镜头的作用被忽视,在作文中的呈现是随意的、凌乱的,甚至与主旨相分离。我们需要对特写镜头的作用有明确的认识,从而在记叙文写作中灵活巧妙的设置特写镜头,增加作文的表现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中指出:“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2]本文中,笔者以经典文学作品为范例,来探讨特写镜头的作用以及作文中如何巧妙设置特写镜头。

一、特写镜头的魅力

笔者认为,特写镜头的魅力表现在以下几点。

1.突出主体

特写镜头因其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形成清晰的视觉印象,起到强调与加重效果。在记叙文写作中,特写可以将主体的人或物从具体繁复的背景中剥离出来,突出强调了某个细节,让读者从纷繁杂乱的众多信息中能將重点信息一下筛选出来,跟上作者的叙述思维。

《红楼梦》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摇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大观园建成,贾政在众清客的陪同下一同参观大观园,并命宝玉为大观园各处景观拟匾。其中有一段描写:“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去,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这一段文字中涉及的景物纷繁多样,“碧桃花”“月洞门”“粉墙”“绿柳”“游廊”“山石”“芭蕉”“海棠”,但是作者却将特写镜头落在海棠上,对海棠树进行描绘,立刻让海棠从众多景物中凸显在读者的眼前,深化读者对其的印象,以待后用。

2.象征隐喻

特写镜头是传递信息的有效方式,许多隐藏信息无需直接点明,一个特写镜头便可以担负起使命。特写的画面不仅仅是用来展示的,还是用来解释的,因为它提供了一定的潜意识作用。

《金锁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她(曹七巧)顺着椅子溜下去,蹲在地上,脸枕着袖子,听不见她哭,只看见发髻上插的风凉针,针头上的一粒钻石的光,闪闪掣动着。”张爱玲并没有过多描述曹七巧的不甘与悲哀,只是给了她头上风凉针一个特写镜头,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读出在姜家大宅里遭受压抑的曹七巧在看到姜季泽时,无法诉说的情感波动。因此,无需作者多加表述,仅仅是一个特写,读者便抓住了人物微妙的情绪变化,捕捉到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

3.营造张力

特写镜头蕴含着重要的戏剧因素,是营造张力、渲染气氛和引导读者情绪走向的最佳手段,让行文节奏抑扬顿挫、张弛有度,避免叙事的呆板单调。

《金锁记》中曹七巧搬出姜家老宅后,小叔子姜季泽专程来拜访。当曹七巧发现姜季泽只是想骗取她的钱财的时候,怒不可遏打翻杨梅汤。“酸杨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杨梅汤一滴一滴落下是一个特写慢镜头,将时间拉长,与前文快节奏叙事形成鲜明的对照。曹七巧见到姜季泽后,情感不断的聚集,先前有着细细的喜悦,然而却因发觉被骗而达到愤怒的顶点,在尖锐的冲突后,这一段杨梅汤滴落的特写将激烈的氛围陡然放缓,曹七巧原本愤怒的情绪突然收回,让读者随着一滴一滴落下的杨梅汤去体悟一点一点流逝的时间,与曹七巧的在寂寞中一点一点的流逝的青春。就在读者的心境随之沉寂下来的时候,张爱玲的笔锋又急促起来:“(七巧)倏地调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绊绊,不住地撞到那阴暗的绿粉墙上”。因为她要再看姜季泽一眼,一系列动作,快节奏的叙事将七巧内心的绝望与懊悔都凸现出来。在这一场叙事交锋中,一个特写镜头让文章的节奏跌宕起伏,变化多姿,富有张力。

4.冲击效果

有的同学的作文语言不温不火,场景设置单一,人物个性单薄,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影视作品中,特写镜头因为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观众将细枝末节看得真真切切,视觉上受到强烈的刺激,而视觉上的冲击力,往往能让观众形成久远的记忆。同样在作文当中,精准的特写镜头同样能引发读者内心的波澜。“精彩生动的特写最能让人心生敬畏、最令人震撼,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应效果。”[3]

在《金锁记》中,儿媳芝寿饱受曹七巧折磨,在她临终时张爱玲给出了这样一个特写镜头:“芝寿直挺挺躺在床上,搁在肋骨上的两只手蜷曲着像死去的鸡的脚爪。”无需过多的旁白,只需将镜头对准人物的两只枯瘦蜷曲的手,读者就可以直抵人物灵魂深处的悲哀。因此特写镜头则可以营造出强烈的冲击力,冲击力越大,感染力越强。

二、如何合理巧妙地设置特写镜头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如何合理巧妙的设置特写镜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1.设置悬念

悬念是文章中让人产生好奇心却不能立即知道底里的一种写作技巧。特写同样能造成一种悬念效果。一个特写镜头完全可以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沉入到对于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展开、时局的变化的深切关怀中。

在短篇小说《彼岸》中,作者开篇对“劳力士”手表做了简短的特写:“(女作家)猛然发觉腕上还戴着劳力士,便摘下来放在浴缸旁的搁架上。她瞥了一眼表针:三点十分。”“摘下来放在浴缸旁的搁架上”是一个行云流水的动作特写,接下来镜头定格在手表上,“三点十分”这个时间点被突出强调出来了。此时读者们定然被这个时间点吸引,进而产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强调这个时间点,该时间有何用意。这便起到了悬念的作用。文章最后女作家从梦中醒来,作者又对“劳力士”手表做了简短的特写:“浴缸旁边的搁架上,那只‘劳力士表指着三点二十分。”到此时,读者恍然大悟,原来两次手表的时间点正是女作家入梦与梦醒的节点,使故事情节虚实转换自然,让文章结构严谨,构思精妙。

但是,依据悬念而设置特写镜头要简洁、利落、合乎情理,不能拖泥带水或者故弄玄虚,否则会让读者云山雾罩,增添阅读的障碍。

2.铺垫伏笔

看是无意的特写镜头,往往是作者有意设置的阅读陷阱。因为特写镜头有强化注意力的作用,在写作时,可以将特写镜头作为伏笔铺垫的载体。读者抓住了特写镜头,细细揣摩,感知作者心思的巧妙。

我们回到《红楼梦》第十七回,曹雪芹在文段中给西府海棠的特写镜头,从近处分析,是为了引出下文宝玉题名“红香绿玉”,但是作者用意并不仅限于此。《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摇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中,晴雯被赶出大观园,重病而死,宝玉悲叹道:“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摇失宝玉通灵知奇祸”中写道:“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萎了几棵,也没人去浇灌他。昨日宝玉走去,瞧见枝头上好像有了骨朵儿似的。人都不信,没有理他。忽然今日开得很好的海棠花,众人诧异,都争着去看。”随后乱象丛生。宝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丢了。失玉以后,宝玉一日呆似一日,语言颠倒、言动失常。

由此可见,第十七回的海棠花便是曹公埋下的伏笔,为后来的晴雯之死与宝玉失玉埋下了伏笔,可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3.对比照应

对比照应的运用可以使文章前后衔接紧密,更为完整。而特写镜头可以增加戲剧化的效果,增强感染力。

《金锁记》中作者两次给一只镯子特写。第一次,曹七巧进屋给老太太请安,与众妯娌闲聊的时候,挽起袖口,“把手帕子掖在翡翠镯子里”,这一对镯子的特写突出了年轻曹七巧的丰润。第二次是在文章结尾,老年曹七巧将翠玉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动态性特写镜头,写出了老年曹七巧的干瘦。一只镯子见证了曹七巧从灵动直至毁灭的悲剧人生,让曹七巧的人生轨迹立体的展现出来,我们看到曹七巧的生命从鲜活明亮走向枯萎衰败的过程。

4.形成线索

线索串联起整个情节发展,支起行文的脉络。线索是一条线,而这条线上有几个结点,而对这几个结点进行特写,镶嵌在整个情节发展中,可以强化读者对线索的认知,形成阅读思维的聚与散。

小说《蒲香永远流传》中,对“蒲苇”进行三处特写。第一处:“小蒲河满槽的春水哗哗地在身边流过……两岸边干枯的蒲苇茎中已经冒出了黄绿色的嫩芽。”“冒出嫩芽的蒲苇茎”象征着主人公兜兜一家回到小村庄,充满希望的开始美好生活。第二处:“小屋的窗子透出鹅黄色的灯光,窗玻璃上长出一排蒲草,还有两个肥壮的蒲棒,还有栩栩如生的蝴蝶、蜻蜓挺立在蒲草上。”这是一段静态的特写,写出主人公一家遭遇村民嘲笑奚落后的孤寂。第三处:“很快就是冬天了……被灌水的人们踩烂的蒲苇没来得及长起来,露着干枯的根。”兜兜一家终于在村民的排挤中失望的离开了,揭露了小人物的平庸与悲哀。

蒲苇的特写贯穿全文,不同阶段的蒲苇状态是作者特写的关注点,体现出主人公的生活境遇与情感变化,鲜明有力的承载了文章的主题。

5.行文转场

特写具有承上启下的转场作用,给读者提供一个缓冲带,强化了文章的逻辑性,好让接下来的情节读起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减少读者因情节跳跃而产生的困惑。

这一点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尤为明显。张爱玲常借以某一物体特写,行云流水不着痕迹的进行时空场景的切换。

比如《白玫瑰与红玫瑰》的片段:“他躺在床上。我望着竹帘,望着望着,感觉有点头晕。我强打精神,睁开眼——帘子已泛白,床头挂着他的遗像,比之前老了十岁。”“帘子已泛白”这是一个非常简短的特写镜头,可能在观众眼前闪烁的画面只有一帧,但是十年的时光倏然而逝,两个时空不着痕迹的交替,让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觉。

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写作中要合理适当的使用特写镜头。由于特写镜头过于接近读者,有很强的情绪感染力,滥用特写镜头会有沉闷和焦虑之感,显得拥挤局促,没有余地。过多的情绪感染不仅仅导致读者阅读的疲惫、审美的疲劳,也会带来对信息的误解和阅读的错乱,在本应该调动情感的时刻却陷入了“终止关心”的套路。所以,我们应该尊重特写镜头。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莫言.碎语文学·选择的艺术[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17.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7.

[3]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45.

[作者通联: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区清江中学]

猜你喜欢

特写镜头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探讨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
新闻摄像中特写镜头的运用探讨
新闻摄像中特写镜头运用探讨
关于特写镜头在新闻摄像中运用的分析
新闻摄像中特写镜头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