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置个性化作业,发展核心素养

2021-08-26刘琪雪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个性化作业核心素养

刘琪雪

摘  要: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文章阐述了班主任布置的个性化作业,旨在通过常规管理的常规作业,特殊节日的特殊作业和寒假、暑假的活动作业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个性化作业;核心素养;常规作业;特殊作业;活动作业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学校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班主任则是落实上述教育任务的主力军,应该经常思考如何把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布置个性化作业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常规管理、特殊节日和寒假、暑假里,给学生布置一些个性化作业,则是另辟蹊径,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常规管理的常规作业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都会发现学生做值日的效率比较低,如扫地、擦黑板、擦窗台、摆放桌椅等,不是不会,就是做得太慢或者方法不对。主要原因是现在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照顾太过周到,让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导致他们在家里不做家务,至少不常做家务。对于上述的班级劳动,他们既没有经验,也没有技能,更谈不上熟练和高效。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做家务和学习是矛盾的,反對孩子做家务,导致有些学生躲避班级劳动。

几乎在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的课桌物品摆放缺乏条理,书桌和个人柜子里的书籍和物品也很凌乱,导致经常漏交作业,或者寻找物品的速度太慢,作业也不够整洁。通过家访,不难发现这些学生自己的卧室也是如此。显然,他们在家基本不去整理自己的房间和个人物品。还有很多学生与家长沟通、交流较少,或者沟通不畅,往往会导致家长和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产生一些误会和误解。

针对以上情况,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尝试“周末三项”这一常规的个性化作业,以解决上述问题。

1. 责任,从整理房间开始

很多学生的房间一直都是家长在整理,导致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自我责任感不强。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布置班主任个性化作业——整理房间,即周末的时候整理自己的房间,包括整理衣服、物品摆放、打扫卫生、规整学习用品等,家长帮助、督促,并且拍照片或者视频记录劳动过程,也可以在以后的班会课上择优展示,同时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想。

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另一方面,在做事之前,思考做事的顺序,提高效率,做完之后再进行反思,思考怎样做可以做得更好、更快。让学生明白,做事情也是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这样既整理了房间,又是一种教育,而且很大成分是自我教育。除了培养责任,还有习惯养成,增强能力。

2. 立德,从争做家务开始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吃苦耐劳、孝敬父母、勇于担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班会课和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教育学生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承担的,和社会地位高低没有关系。我们作为家庭的一分子,要争着做家务。

班主任可以布置个性化作业——做家务。要求学生每天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周末的时候更应该多做一些。还可以组织一些家务劳动的展示和评比活动。例如,“我的厨艺秀”。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从买菜开始,洗菜、切菜、配菜、做菜,拍摄过程视频,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在做家务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兴趣,调动做家务的积极性,培养做家务的能力。

当然,在做这些事情之前,班主任应该先与家长做好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请他们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家长要发挥好示范作用,最好父母和孩子一起劳动,共同体验劳动的乐趣,让孩子感到做家务不是学一门技能,而是让孩子爱上劳动;二是分配孩子的家务要适当,让他负责到底,使他们明白自己也是家庭成员,理应承担家务;三是在孩子完成一项家务后要适当地给予表扬,对于不足,也应该先肯定再帮助分析失误并且提供帮助。

3. 沟通,从直面交流开始

很多家庭中,亲子沟通不够顺畅,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环境氛围不好、家长的教育能力不足、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偏差等。

班主任可以给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周末交流。每个周末确定一个话题,可以是班主任提供的,也可以学生和家长共同拟定。学生和家长坐下来,面对面交流一次,时间为20分钟。将交流的主题和内容整理成文字,作为亲子活动的宝贵资料和财富。

班主任要提前与家长沟通,让他们能耐心地听取孩子的心声和意见。尤其是孩子主动说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时,家长要对孩子的诚实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积极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一起找到矫正的办法。这样既可以赢得孩子的理解和信任,也会使沟通和交流更加顺畅,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二、特殊节日的特殊作业

有些学生在家中接受着几代人的重点关注和细心爱抚。在过分的关注和极度的溺爱中,容易养成自我主义倾向,很难理解和接受他人,甚至对父母也缺乏理解和包容,缺乏感恩之心。还有些学生对家庭历史不太了解,更不清楚上辈人努力的艰辛,自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缺乏关爱情怀和责任意识。

针对上述情况,班主任利用一些特殊节假日布置个性化作业——了解家庭历史和家乡特色,培养其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1. 了解家庭历史,体味家族情怀

在平时,家长一般比较忙,学生的学习也很紧张。但是,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里,大家庭一般都会相聚在一起。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良机,要求学生与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等其他长辈们沟通,向他们了解家族的光辉历史,了解前人的身世和人生经历,了解家族的奋斗史。通过沟通与交流,让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明白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理解。建议他们做一些记录,或者尝试写一些家史,培养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诸多作为随迁子女的“新城市人”的学生,还要让他们深入了解父辈们在城市的打拼史。了解父母是因为什么原因到的城市,做什么樣的工作,经历了哪些艰辛和磨难。了解他们的奋斗史和辛酸史,知道父辈们承受的压力和责任,理解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进而珍惜它、爱护它,树立刻苦学习的志向,明白身上的责任,体味家族情怀。

2. 叙述家乡特色,培育家国情怀

在春节期间,大部分学生都要跟随父母回家过年或者探亲。班主任可以建议他们多拍摄一些家乡的照片和视频,最好能做成专题片。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家乡特产、家乡美食等。开学后,组织他们展示,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还可以建议学校组织“家乡集市”活动,将家乡的土产、特产、美食等拿到学校的集市上进行义卖,所得收入资助贫困学生或者捐献给养老院、孤儿院等。

在“家乡集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通过资助和捐赠,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家乡集市”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情,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寒假、暑假的活动作业

在寒假和暑假里,学生的自主时间比较长,家长要忙于生计和工作,很少有闲暇时间关注他们,容易因疏于管理而导致放任自流。

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将部分学科作业转化为活动作业。例如,“我眼中的苏州园林”“苏州的桥”“现代的苏州”“家门口的苏州文化”等,让他们自由组合,先通过协商撰写方案,然后分工实施,最后撰写报告,开学后在班级和学校进行展示。

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在寒假、暑假活动作业中互助合作,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增强活动体验,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之美,珍爱幸福生活,增强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四、结束语

总之,班主任要守住班级管理这块德育阵地,脚踏实地地为学生的发展考虑,通过布置个性化作业,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朱永新. 叶圣陶教育名篇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罗阳佳. 从“做家务”看学生劳动观[J]. 上海教育,2006(11).

[4]孙芹. 初中生家庭教育有效沟通思路构建[J].家长,2019(28).

猜你喜欢

个性化作业核心素养
个性化作业设计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技巧探微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高中英语阅读及个性化作业的尝试以及相关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