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1-08-26姚欢

求知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青少年

摘 要:“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聚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合力工程,必须多方发力、协调推进。本文在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思考了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提升路径,探讨了如何在青少年群体中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動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8-0079-02

引 言

列宁指出,“在分析形势时,不应当从可能出发,而应当从现实出发”[1]。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中华民族复兴处于关键时期。加强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十分必要,相关部门应促进“四位一体”各方面力量协同进行,形成长效育人机制,构建全方位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一、发挥政府组织保障作用,统筹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纲要》中强调,加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承担起主体责任、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和政府在推动各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发挥组织和动员作用,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要统筹协调,做到行动有方案、教育有主题、活动有创新、落实有专人、经验有推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政府还要运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作为保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爱国主义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等,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一个有利的大环境,引导人们理性爱国,投身报国之行。政府可通过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依法打击亵渎国旗、国歌、国徽等违背爱国主义的各类言行,从而有效凝聚价值共识,推进法治和德治协同发展。另外,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发挥带头作用,做青少年的知心人。

二、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优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一)开展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促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构建“大思政”格局。

(二)培养专业的思政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加强新时代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要提升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给予教师教学充分的条件保障。从教师自身来说,广大思想政治教师要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等要求,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和教学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外部保障来说,完善国家、省、学校三级培训体系,学校应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召开专题讲座,定期对教师培训,并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教师的学术交流与实践研修等。各个层级的学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加强关于落实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研讨,研究该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合力。同时,学校应完善对思想政治教师的评价体系,健全奖励与惩罚机制,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三)坚持课程为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在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学校既要推动爱国主义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组织开展好实践活动这个“第二课堂”。教师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一方面要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识普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认知;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增强知识传授的道德教化功能,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

马克思在1845年提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观点,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依靠课堂又要脱离课堂,形成“课堂教育,课外巩固”的双重教育形式。学校可合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让青少年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也可以适当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强化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总之,教师应关注实践对人的思想形态的作用,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使其在爱国主义意识形态上达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四)创新教育方法,实现显、隐性教育相结合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单纯的理论灌输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的深层次理解。新时代国际与国内背景的复杂性更加突出学校推进隐性教育的迫切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时代,合理借鉴国外“渗透式”的公民教育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榜样教育法”“体验式教育”等教育理念,对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大有裨益[2]。学校应建立隐性教育机制,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持内外联动,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与校外实践资源,注重发挥仪式、礼仪、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五)推进大、中、小学一体贯穿、循序渐进的教育体系建设

推进大、中、小一体化教育体系建设能够保持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首先,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方法都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实行集体备课制度[3]。其次,要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与中小学德育学科发展。小学尽量体现思政学科的生动性、趣味性,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要表现为寓教于乐;中学则强调强化思政学科的知识性,丰富学生的课堂形式,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多运用启发式教育法,促进学生将爱国主义知识体系化;大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则要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体现政治性、思想性,深化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信念教育,强调学生的爱国行动,使其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夯实爱国主义教育根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孩子会在日常生活中模仿、学习家长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己的言行习惯。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规范自身言行,正确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部分家长应该摒弃传统的“打骂成才”教育观念,多进行鼓励式教育,以促使孩子成长、成才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善于及时纠正孩子不合理的爱国意识,引导他们把坚持爱国与爱家相统一,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紧联系起来。有国才有家,国家的繁荣发展永远是家庭幸福美满的根本性保障。因此,家长应加强家风建设,树立家国情怀。

四、发挥社会依托作用,全维度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一)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爱国主义氛围

爱国主义先进典型对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教育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教育部门应大力弘扬国家功勋模范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邀请各个领域的先进人物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形成“明星”效应,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因此,我们应用先进典型鼓舞、激励青少年,使其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行动。

(二)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汇聚线上线下正能量

大众传媒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渗透性强的特征,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高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传媒深入青少年的生活,然而部分网络平台存在抹黑革命英雄等“泛娱乐化”的倾向。它极可能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尤其是疯狂追星的青少年的心理,使其产生价值观念偏差。所以,政府部门应加强网络平台的监管,正确发挥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积极作用。第一,严格把控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审核。第二,发挥主流媒体的价值导向作用。主流媒体应及时捕捉时事热点,用鲜活的素材制作体现爱国主义内涵的短视频等;及时澄清虚假信息,对传播谣言或蓄意捏造的行为进行曝光。第三,鼓励和支持以爱国主义为题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广播电视节目在电视平台播放,多层面培育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第四,高校应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易班等网络教育平台,着力构建校园网络新媒体传播矩阵,全方位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

结   语

新时代,新征程,青少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加强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相结合,促进“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有效衔接,把握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本质,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勇于追梦,践行报国行为。

[参考文献]

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陈飞宇,梁艾曦,黎治华,等.新时代我国学校青少年爱国主义隐性教育研究[J].求知导刊,2020(15):80-82.

梁超鋒.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四位一体”协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5):37-41.

作者简介:姚欢(1998.8—),女,四川南充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思政课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