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开展路径初探

2021-08-26张丽华

求知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开展路径小学德育教育核心素养

摘 要: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结合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实践和核心素养教育背景,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小学德育教育路径,希望对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明确小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导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教育;开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8-0075-02

引 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教育除了应重视知识性教育外,还应给予德育教育充分的重视,提高小学德育水平,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则是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结合核心素养教育视野,详细阐述了行之有效的小学德育教育路径。

一、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教育目标不明确,缺乏导向性

在传统小学德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利用课程教学或活动教学的方式。但是,整体教学都是围绕考试成绩来进行的,考试成绩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所有的教学计划和措施,也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但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体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学校应打破应试教育的弊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传统教学理念仍然深入人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学目标被淡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掌握学习方向,也没有获得自主权[1]。

(二)德育教育方法形式化,没有实质性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很多教师开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寻找德育教育新模式,但往往没有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透彻理解,所以最终所呈现出来的实践效果不够显著,无法将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内容高效整合起来,最终本末倒置,不仅没有起到德育教育的效果,还降低了整体的教学效率。

(三)德育教育实践中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

在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为被动,且这种学习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这也是应试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这一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德育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应制订明确的实施步骤和计划。很多教师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很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难以与教师进行高效互动。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并以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来开展德育教学,其获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会很理想[2]。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德育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启发性原则

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灌输给学生知识,而应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体系和观念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只有通过带有启发式的引导,学生才能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索。这可以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小学德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同样如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以往角色定位,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与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去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自主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循序渐进原则

当前,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这些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但是,教师无论实践哪种教学方式,对哪种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都需要结合实践。教师通过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教学实践进行融合探究,可以构建出一套新的教学体系,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此,在小学德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若想短期内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不现实的。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3]。

(三)实效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应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方面出发,推动教育的发展。当前教育环境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教师应从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需要衡量教学效果。所以,在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德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时效性原则,将其作为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来调整教育形式,真正地让教育发挥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多会按照传统的计划和流程开展教学。但是,德育计划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如果教师不结合实际情况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若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疑问,教师需要帮助其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4]。

(二)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形式,优化教育内容

教师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段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如果不具备有效性,那么只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在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抛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整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5]。

(三)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在实际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开展德育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这一权力交给学生,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比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说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在完成自我评价后,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相互点评,让每位学生说出班里哪位学生表现最好、好在哪里。最后,教师需要将自评与互评结合起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评价,不断完善评价体系,让评价内容更为合理、客观,让学生都能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养成善于反思的好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6]。

結    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优化德育教育形式,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有效突出小学生在德育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将核心素养贯穿到小学德育教育的全过程中。同时,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制定完善的德育教育目标,建立规范的小学德育教育体系,从而推动小学德育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李燕兴.核心素养体系下农村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创新实施[J].文存阅刊,2020(10):115.

苏玲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2):49-50.

徐灼钊.核心素养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3):178-179.

高海英.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50.

刘建德.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品德教学“路径”重塑:以初中思想品德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7(06):5-8.

朱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02):15.

作者简介:张丽华(1979.4—),女,江苏海门人,本科学历,海门中南国际小学德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德育。

猜你喜欢

开展路径小学德育教育核心素养
家具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开展路径探讨
和谐社会背景下校园党建工作的开展路径解析
小学分层递进德育体系构建研究
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思考
开展群众文化的路径研究
让生命绽放笑靥
论“两学一做”的逻辑力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