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

2021-08-23陈红梅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7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有效策略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是语文的命门,而思维是閱读的命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设置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系统思维、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品质;有效策略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中要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中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梳理、整合,使学生形成个体言语的经验,进而提升其思维品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发展学生系统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从记知识到用知识,发展系统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积累知识,使学生能够从浅近的认知中逐步探究形成系统思维。所谓系统思维,是以整体的视角贯通多个知识点,把多向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整合,从而站在系统的角度,形成系统化的思维。在网络传输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经常接收微信、QQ等碎片化的信息,加上初中生受到认知水平和阅读经验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出表述的零散化,思维的零碎化,这就需要教师转变阅读的教学观念,从“教知识”到“用知识”,拓展广度,挖掘深度。

首先,从记忆转为构建,发展学生系统化思维。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要点,熟练运用阅读的方法,进而形成系统化思维,这有助于学生有效提取知识,形成独特的章法体系。思维导图是构建系统化思维的最好工具。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巧妙引导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走出来,通过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进而掌握语言的规律。比如,阅读《西游记》时,可以从“孙悟空和唐僧的矛盾”及“白骨精用计”这两个角度,围绕“戏”这一关键词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系统。详见图1:

其次,注重参互验证,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单个的、浅层的知识点逐步进行迁移。比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学生很难体会苏轼的“闲人”闲情。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信息,设置问题:苏轼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慨叹,此时苏轼的心情用哪一个词概括更为准确?学生很自然地会找到“闲人”一词。接着教师可以补充背景材料,让学生理解“闲人”以及“闲人”所表达的苏轼的感情,具体如下: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朝廷,八月,将苏轼逮捕入狱。十二月苏轼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被贬到黄州第四年。黄州的苏轼,虽然没有官职,亦无薪俸,而在黄州的五年,他却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在黄州的苏轼常去安国寺、承天寺等寺庙,通过学佛来寻求内心与外物的平衡。

学生根据上述材料明晓“闲人”指清闲的人,苏轼唯闲,才能有闲情雅致来到月夜下散步,欣赏月下的美景;也只有“闲人”才会在竹柏处感受到“无案牍之劳形”的快乐。联系文本中的内容,学生会发现“闲人”也并非是真的“闲”,苏轼的内心有一种被贬、郁郁寡欢的情感,此处的“闲”更加凸显一个超然物外、坦然面对生活、真性情的苏轼。此时,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内容,仔细揣摩文字背后深层的意蕴。学生逐步探究,联系文本前后,由“闲”字的表层意义联想到苏轼的人生经历,将点状化的理解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对文本的解读也由散到聚、由浅入深。这样学生对文本的情感理解更为综合,也能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二、从单一阅读走向对比阅读,发展抽象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字的内部,探究其意蕴,逐步从感性思维走向抽象思维。

首先,注重单篇文本内部的比较品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阅读中,学生往往会对具体、鲜活的语言材料感兴趣,对抽象化的语言文字往往是漠视的态度。教师要采用比较品读法,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发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学习《湖心亭看雪》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强饮三大白而别”中“强饮”二字,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强饮”的缘由,将文本前后情感进行对比阅读。学生会发现:“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大喜”两个字写出了金陵客见到“我”的心情,知道“我”很难再见,两位金陵客后又转为“哀伤”。所以这里应该是“尽力”,而张岱选择大雪多日后去西湖,而且是“独往湖心亭看雪”,可以看出张岱带着“勉强”的心情。由此可见,张岱此时不想见人,不愿见人,表现出其孤芳自赏的性格特点。学生紧紧扣住文本中的疑惑点,不断地对文本前后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从感性思维不断走向抽象思维,从而深刻地理解了张岱的心情和性格特征。

其次,注重从单篇阅读走向多篇阅读,形成抽象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同类文本,从而探究出文字所表达的深层情感。比如,学习《湖心亭看雪》,学生往往感性地认为张岱的性情较为冷漠,特别是对待“金陵客”忽冷忽热。基于学生这种感性的思维,笔者借助同类文本《高山流水》以及《天龙八部》中段誉与萧峰初见的饮酒片段《据饮千杯男儿事》,让学生找出文本中主人公对待朋友的态度。学生经过对比阅读发现其对待朋友的共同之处为“真性情”。《高山流水》中伯牙对待知音的热情是摔琴绝弦,终身不弹;《天龙八部》中段誉为了结交知音视钱财如粪土,豪爽热情。

可见,比较阅读是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学法,它可以极大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比对中走进文本的深处。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体走向抽象,形成了自己对“这一类”作品的独到见解。

三、从文本解读走向读写结合,形成发散思维

阅读和写作是一对孪生姐妹。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写作可以提升阅读的思维品质。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结合,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见解更加独特。

注重创意性读写,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比如,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填词游戏,进行“我爱这秋天”的写作。学生写道:假如我是一枚秋天的叶/我也应该欣赏自己的美/徜徉在无边的麦浪/味道在香甜的果实中/抗击着凛冽的风/不屈地为生命奉上赞歌。学生在仿写中感受到了现代诗歌句式、节奏的特点,也将思维从固定的模式中跳出来,形成发散性思维。由此,学生的思维由“单向”走向“多向”,提升了思维品质。

总之,阅读教学需要注重通过深度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学,进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陈红梅(1974— ),女,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三中学副高级(专技5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有效策略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