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院校党建引领思政教育研究

2021-08-15刘同哲周迎军徐冉王玉王如华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政教学方式

刘同哲,周迎军,徐冉,王玉,王如华

(菏泽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科技的创新优化驱动了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裂变式发展,对传统媒体格局产生了冲击。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是一种强交互性、高虚拟性的技术,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极高,在大学生“触网”频率日益提高的境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基于新媒体的舆论生态逐步引入。在这一背景下,职业院校需要以遵循教学工作规律为基础,结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桎梏,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高度的提升、思想政治觉悟的强化,进而优化职业院校的思想教育成效,稳固其长效发展的根基[1]。

一 党建工作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发现,无论是预期目标还是执行方法,党建工作及思政教育之间均有一定的关联,因而职业院校思想教育中党建工作的融合渗透具备有利条件,并且以党建工作作为思政教育引领可展现出多方面的价值。

(一)提升政治教育层次

从目标方面来看,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更高层次体现,高职院校需要依托于基层党组织进行党务工作的开展,并吸纳入党积极性较高的大学生加入党组织,可确保思政教育高目标层次的提升,因而党建目标对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统领作用,实现思政教育中党建工作的融合有益于开展更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2]。

(二)为思政教育提供主线

从内容方面来看,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内容具有一致性。党建工作时需要进行思想教育,而其内容恰恰是思政教育的核心所在,并且在思政教育各环节中均有党建思想教育内容的渗入,因而党建工作的思想教育内容可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在思政教育中融合党建工作可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提供主线思想。

(三)提供思政教育原则方法

党建工作及思政教育的教育方式有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党的思想路线可为职业院校思想教育路径的创新、思政教育方式的转变提供思路,并且党建工作制度制定之时,对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所必须要遵守的原则方法做出了详细明确[3]。需要基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教育管理,为此党建工作开展可为思政教育提供原则及方法,是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着力点与切入点。

二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理论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不契合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对思政教育创新给予了高度关注,尤其注重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然而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思政教育理论内容新颖性不足的问题。此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所应用的教材未结合时代发展变化而同步更新,因而限制了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因缺乏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教材,针对大学生所开展的思政教育与思想指导针对性不足,并且未能及时化解学生学习、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导致思政教育实效性不足。二是思政教育理念未及时更新,仍沿用以往陈旧的说教式、强制灌输式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占据主动,因而课堂教学方面,思政教育呈现出教育层次不够深入的问题。

(二)缺乏专业化的思想教育团队

面对持续增加的生源,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日渐扩大,导致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与思政教育需求不相符,出现了教师人数不足、教师综合素质不强两方面问题。职业院校需要依托于辅导员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生活成长给予一定的教育与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然而一些职业院校辅导员数量不足,限制了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同时,一些职业院校因缺乏专业性的思政教师,因而在学生思想价值理念指导方面有所欠缺,由于思政教师综合素养不足导致思政教育质量难以达到预期。不仅所应用的思想教育方式过于陈旧,未能针对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思想价值教育及行为取向引导,且未将社会发展有效融合于知识教育过程,因此思政教育质量差强人意。

(三)思政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效率难提升

一些职业院校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思政教育工作价值认识不深入的问题,将教育核心放在理论知识强化方面,未能实现思政教育中社会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致使学生思想观念形成、价值取向建立有所偏离,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形成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塑造[4]。同时,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是以思政教材为核心而开展的,并且所应用的教育方式以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为主,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背诵,而此种方式过于枯燥无趣,削弱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参与度。这些问题的存在,既限制了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学生所实施的思想观念教育也不够有效,行为意识引导存在不合理现象,难以有效驱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四)思政教育理论实践相脱离、学生价值认知引导效果不佳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职业院校需要结合人才培养需求针对性进行人才教育理念的调整与优化,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次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防止其价值取向发生偏离。然而目前一些职业院校在思政教育开展中,因未实现实践教育在理论教育中的有机结合,从而导致学生价值认知的形成出现了偏差,限制思政教育引导作用的发挥。课时设置时,理论教学课时数比重较大,实践教育课时较少,且未能打造有效的实践探究平台,致使学生难以在社会实践中深入把握思政教育内涵及价值,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三 新时期以党建工作引领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有益路径

(一)严选教材、筛选契合时代需求的思政教学理论

为化解理论教育内容陈旧的问题,职业院校需要基于党建工作的引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进行思政教材的调整与优化,从而彰显思政理论教育的时代性特征。

1.把握思政教育重难点。思政教育开展中,职业院校需要对党建工作开展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学生的思政教育难点及要点所在,结合不同的思政教育内容选用适合的思政教育方式,进而实现思政教育层次的有效提升。

2.严选思政教学教材。职业院校需对教材中的过时内容进行淘汰,增加契合时代特征、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新思政教育内容,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优化与更新[5]。职业院校可将专业性思政教师组织起来,共同研讨分析,筛选出体系严谨、内容新颖的思政教材,从而发挥出教材对思政理论教学的引导促进作用。

3.优化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的开展需要以党建工作作为引领,思政教师应以社会发展变化为依据,遵循素质教育要求针对性进行思政教育内容的调整,通过合理性内容的增加,思政教育视角、路径的拓展,确保思政教育引导工作的高效、优质开展。

(二)建设专业化思政教师团队、推进思政教育专业化发展

思政教育师资专业性不足问题的化解,应从师资团队打造、专业化发展水平提升两个方面着手。

1.培育专业化思政教师。职业院校应认识到思政教育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引用社会招聘的方式,从职业院校外部聘请综合素质高、思政理论知识深厚的专业化人才担任思政教师,从而优化思政教育团队结构,强化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同时,职业院校还要注重思政教育的成长与发展,创造外出晋升机会、开办讲座或经验交流会议,引导思政教师深入探究思政教育模式,更新优化思政教师的教育理念,强化其新型教育方式借鉴应用意识,进而提升思政教育开展成效。

2.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职业院校应重视辅导员的招聘,根据学生数量的多少、学生成长需求的变化配备数量充足的辅导员,发挥辅导员在学生专业学习、个性化成长方面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思想需求变化、结合学生所处成长阶段给予针对性、细致性的思想开导与心理疏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强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保障效果。与此同时,辅导员要具备以党建工作要点为核心的工作意识,针对学生开展深层次的思政教育。如基于党建工作引领,展开党风廉政教育,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协作精神,使大学生建立起帮扶他人的精神理念,进而引领其思想观念的正向发展,实现学生情感态度的合理转变。

(三)创新优化思政教学方式、强化对学生价值认知及思想的引导

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党建工作为导向,职业院校可建立一个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同步开展的工作机制,并优化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在新型思政教育方式应用下,实现学生价值认识的有效深化及思想观念的正确树立。

1.转变思政教师教育观点。思政教育开展中,职业院校思政教师要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正确协调理论及实践两种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增大实践教学比重,对思政教育模式进行优化与改进[6]。学校方面可通过课时权重的调整促进思政教师对思政教育方法的改变,打造高效/创新型思政课程,并依托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学生给予深层次的思政教育指导,从而强化思政教育成效。

2.引入现代化教学方式。思政教育开展中,思政教师要在教学理念转变的基础上,对以往陈旧过时的教学方式进行淘汰,通过新型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引入,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化与优化开展。应把握学生当前的课程基础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在思政理论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法、情境构建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在新颖的教学方式支持下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参与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3.建设党建网络。社会需求的改变可为党建工作调整提供导向,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发展、新媒体技术优化的新时代,职业院校成了高新技术应用发展的主阵地。为此,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及党建工作融合中也要顺势而为、开拓创新,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打造利于党建及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工作平台,从而促进工作层次的深化。一方面,职业院校应依托微信、QQ等即时沟通软件建立工作群,通过群内探讨收集了解学生对思政工作的看法及建议,同时应打造专门的党建网站,明确党、政、工、团各个组织的职责义务,建立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阵地,针对学生实施积极、正向的思政教育引导。此外,还要确保党建网络具备良好的服务属性,增强网站形式的生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触网,提高学生主要浏览党建网络,进而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教育。

4.大学生党团建设。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建的群体,具备多种类别,并且社团的数量极多,在青年学生成长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为学生课余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支持。依托于社会活动参与,学生组织协调、社会交往、团结协作等多方面能力均会得到有益发展[7]。为此,党建及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着力构建大学生党团,发挥党团对学生社团的引领、指导作用,立足宏观层面协调、约束社团活动开展,从而展现出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深化、行为规范指引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实践教学,基于实践活动改变学生情感态度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教育环境不断改变,基于党建工作引领深化思政教育成效是职业院校的时代性任务。需要依托实践活动的多元开展,通过高效思政教育工作实现学生思想观念树立、情感态度转变的目标。

1.针对性实施实践教育指导。职业院校首先要注重思政教师对思政教育内涵价值理解的深入性,以专业教育特征为依据,针对性指导思政实践教育工作的开展。如毛泽东思想重要理论学习中,思政教师可将社会发展信息融合于党建工作开展之中,依托于社会实践生动化、深入性剖析与解读理论知识,如此便可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及价值,从而从本质上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及情感态度。

2.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思政教师要以学生思维逻辑水平为基础,引入多种不同的思政教育实践形式,可利用周末、假期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残疾人学校进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建立起尊老爱幼、关爱他人、扶贫助困等思想意识。也可基于党建工作引领,带领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廉政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党风廉政的内涵。除此之外,思政教师还可利用暑假组织本地民俗风情调研、新农村建设成果分析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依托于社会实践活动稳固学生的思想理论基础,推动学生情感态度的正向转变[8]。

四 结语

作为新时期职业院校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建工作可为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驱动作用,益于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然而基于党建工作引导思政教育时,存在理论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不相契合、缺乏专业化的思想教育团队、思政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效率难提升、思政教育理论实践相脱离、学生价值认知引导效果不佳几方面问题,需要严选教材、筛选契合时代需求的思政教学理论、建设专业化思政教师团队、推进思政教育专业化发展、创新优化思政教学方式、强化对学生价值认知及思想的引导、加强实践教学、基于实践活动改变学生情感态度,进而促进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渗透与协调发展,将职业院校推进至优质、长效的发展轨道。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思政教学方式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