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建设

2021-08-15何克奎覃冠源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1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农民农村

何克奎,覃冠源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一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强乡村文化的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关键途径[1]。

(一)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适应我国当前农村的发展实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到较快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整体来看,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正逐步实现[2]。为尽快适应下一个阶段的发展需求,必须重视制约农村发展的各种问题,补足农村的发展仍然是制约我国发展的短板。这就需要振兴乡村,从物质和精神等层面上大力发展农村,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乡村振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性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全局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然要求进行乡村文化建设,在丰富而全面的乡村振兴内涵里,乡风文明是其重要的内涵之一,换言之,就是建设乡村的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为乡村振兴的其他领域提供精神保证和智力支持。因而,建设乡村文化就成为了实现乡风文明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使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乡村振兴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任务,相比以往,而今的提法及内涵更加丰富,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不仅体现了物质文明,也体现了精神文明。其中,乡风文明涉及广泛的内容,包括教育、艺术、风俗、文化等,体现了精神文明的要求,更加丰富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思想保证、环境保障、人员保障[3]。首先,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乡村文化凝聚着乡村发展的思想观点,形成能够指导乡村未来发展的科学智慧,源源不断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4]。其次,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环境保障。通过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氛围,增强广大农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最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员保障。通过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符合当前农村文化市场的精神产品,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不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振兴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

由于历史原因,相对城市的教育水平,我国农村教育办学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育人观念与教学方法落后,导致我国农村教育持续落农村教育长期存在教育观念落后,发展水平低,覆盖面小,文化支撑农村建设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如果不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对于农村人的熏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的教育观念,那么就很难改变农村教育事业落后的现状。因此,从根本上讲,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就成为了振兴农村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举措。

首先,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意识。通过乡村文化的建设,厚植乡村文化的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进一步强化广大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牢固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教育观念,使他们在教育上增加投入,从行动上支持孩子接受教育,通过受教育改变家庭命运。其次,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农村教育相对城市的教育之所以落后,除了硬件差距,更多的是缺乏教育氛围,使得整体上,乡村文明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使广大农民对文化产生了疏远之感,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明,使广大农民重新对文化产生亲切感,改变农村教育氛围不浓的现状。

二 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文化气息浓厚,需求日益得到满足,文化育人能力增强,乡村风气日渐文明。农村文化市场服务能力逐步完善,文化对农村建设的支持增强,但是从整体上看,乡村文化建设在助推乡村振兴上依然存在不少困境。

(一)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整体来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在硬件上,基础设施不健全;在人员上,建设主体力量不足;在制度上,原生态文化保护不力等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寻求突破困境的方法,开启乡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1.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虽然当前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普遍较少,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甚至没有,尚处在待建之中。广大农民对文化需求与文化产品满足不了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这样的要求越来越明显。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农民对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从而使得原本就不多的文化基础设施供不应求,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

2.乡村文化建设主体力量不足。开展乡村文化建设需要有特定主体的支撑,而农民就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特定主体。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仍然较大,很多优质资源都集中在城市。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搬入城市生活,致使还遗留在农村居住的农民人数逐渐减少。因而,参与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农民人数就越来越少了。而且,农民接受教育少,知识文化程度低,智慧有限,文化创造力不强。这就使得农民没有发挥出原本应当在建设乡村文化的过程中应有的作用,力量稍显不足,以至于影响到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力度。

3.乡村原生态文化保护不力。由于历史原因,伴随着改革开放形成的物质利益观,容易在乡村文化建设中造成影响,出现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从而导致一些乡村原生态文化得不到足够的保护,这些乡村原生态文化的流失增加了乡村文化建设的难度。况且,有些乡村原生态文化一旦流失就很难再恢复了,即使在流失之后强行加以恢复,但也早已经失去了这些乡村原生态文化的本真意义。

(二)乡村文化建设出现困境的原因

乡村文化建设出现困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包括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少、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素质不高、乡村文化宣传力度不足等。

1.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少。物质是建设乡村文化的重要前提条件。要想健全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就必须要增加经费投入。倘若经费投入不足,不仅会挫伤开展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广大农民学习乡村文化的热情,从而容易导致文化建设工程的烂尾,这样一来就会因缺乏基本的文化设施,而无法开展基本的文化活动。

2.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素质不高。乡村文化建设的质量取决于乡村文化建设主体自身素质的高低。要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质量,进而实现以文化建设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就必须具备较高素质的文化。然而,作为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的广大农民接受教育少,学习能力不强,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3.乡村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教育力度不足等问题。这主要体现外出务工的农民多,流动性大,无法固定地系统接受持续的教育;广大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低,学习能力弱,对于乡村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存在困难;基层理论宣讲,少而不精,广大农民对社乡村文化感受不深。

三 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基于乡村振兴的背景分析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有效破解乡村文化建设困境,推动建设乡村文化。

(一)增加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经费

健全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是事关农村未来发展大计的工程,既要充分发挥人力的因素,也要保证所需资金全部到位。在人力、物力这两种因素中,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保证足够的资金,并确保人员、施工所需的材料都能够在短时期内配齐,才能够如期完成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因而,要健全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最重要的是要使建设所需的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当前,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已经影响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客观上制约着乡村文化发展水平。因此,要科学预算,合理规划,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加快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步伐,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整体水平。一方面,政府应当增加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政府的投入是农村开展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主要经费来源。只有增加政府的投入才能切实解决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匮乏的窘境。另一方面,应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多渠道筹集建设基金。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村才会更加富足,拥有更多的文化经费,并把更多的经费投入到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中,逐步完善文化设施,构建文化服务体系。

(二)提高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素质

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在不同程度上需要发挥建设主体的主导作用,使乡村文化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发挥新时代农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能动性,推进乡村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而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就必须要提高乡村文化建设主体自身的素质。只有乡村文化建设主体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够在开展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从而弘扬农村文明,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的路径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增加就业培训的力度等。要彻底改变农民文化素质低的现状首先就是要改变农民的教育观,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否则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对教育的重视,强化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人生的意识,使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而且,通过参加就业培训能够提高农民的工作技能,增加其劳动收入,使其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接受新的培训与教育之中。长此以往,必能使农民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接受到越来越好的教育,因而,农民就会逐渐重视教育,并将文化教育作为子女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样农村的教育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就能够在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加大乡村文化宣传力度

加大乡村文化宣传力度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在农村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增加农民对乡村原生态文化的重视,从而增强农民保护乡村原生态文化的意识。首先,加强基层理论宣讲。有针对性安排理论宣讲团下到工厂和农村进行宣讲,同时在工厂密集区域以及农村通过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在公共文化场所投放广告等方式加大对乡村文化宣传的力度。在广大农民相对集聚的地区进行全辐射式的宣传,才能够有效解决农民因外出务工,流动性大,无法涵养传承乡村文化的问题。其次,搭建信息化的文化传播平台。借助各种信息化的平台,结合地方特色,形成乡村文化板块,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送,构建全天候的乡村文化宣传阵地,不断增强保护乡村文化的意识,创新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渠道。

综上所述,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发展,要大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贯彻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乡村文化发展模式,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耕牛和农民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农民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新农村 新一辈